內容概況: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蓬勃發展與深度融合,中國船運與船舶工業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升級。這些新科技不僅重塑了傳統航運業的運作模式,更為智能無人船平臺技術及其商業化進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活力。2023年,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規模達6.20億元,同比增長12.93%。
關鍵詞:智能無人船平臺產業鏈、智能無人船平臺市場規模、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現狀
一、行業概述
智能無人船平臺是一種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如感知、通信、控制和人工智能,實現自主或遙控操作的船舶。它們能夠對復雜環境及自身狀態進行自主感知、智能決策和多等級自動控制,相較于傳統船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經濟性、環保性和效率。
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末的起步階段,該時期,遠程控制的無人艇船隊開始廣泛用于軍事領域,如掃雷、反恐、反潛等任務。但技術上主要依賴于遙控操作,智能化水平較低。同時,民用領域的應用尚未廣泛展開。
21世紀初至2010年的初步應用階段,進入21世紀后,隨著自動控制、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船舶相關的環境感知技術、通信導航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無人船開始逐步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但仍以遙控和半自主操作為主。同時,民用領域開始探索無人船的應用,如測繪、水文、環保等領域。
2010年至今的快速發展階段,智能無人船平臺技術上取得顯著突破,無人船的智能控制理論和技術得到深入研究和應用。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規??焖僭鲩L,企業數量增加,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民用無人船市場迅速擴大,已開發出測繪型、水文型和水資源型三大系列無人船,廣泛應用于高精度水下地形測繪、大壩堤防安全檢測、水文信息自動化監測、水環境自動監測、災害應急服務等領域。政府和企業對無人船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大,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二、行業產業鏈
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設備、核心技術等,其中原材料包括高強度鋼、鋁合金、復合材料等船體材料,零部件與設備包括電池、電機、控制器、傳感器、通信設備、計算機等,核心技術包括人工智能、自動控制、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產業鏈中游主要由智能無人船的設計和制造商組成。產業鏈下游應用領域包括軍事、海洋測量、環境監測、海上救援、貨物運輸、科研勘探、海上巡邏等。
三、市場規模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蓬勃發展與深度融合,中國船運與船舶工業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升級。這些新科技不僅重塑了傳統航運業的運作模式,更為智能無人船平臺技術及其商業化進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活力。2023年,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規模達6.20億元,同比增長12.93%。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四、重點企業介紹
目前,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領先品牌,如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實力、豐富的產品線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在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1、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領域第一家上市企業,該公司專業從事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是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公司。在智能無人船平臺領域,中海達推出iBoat BSA智能無人測量船、iBoat BS12雙載體無人船、iBoat BS15多波束無人船等,可高效、精準地完成水下地形地貌測量,廣泛適用于內陸水域的河道斷面測量、水庫庫容測量、淤積土方測量、港口施工測量和航道水深測量等多種測量場景,應用范圍更廣闊,為國家“智慧水利建設”、“水文信息化建設”貢獻力量。2024年上半年,中海達營業收入為4.27億元,同比下降27.11%;歸母凈利潤為-0.37億元,同比下降1394.43%。部分業務訂單的招投標和交付驗收推遲,導致一些項目收益未能體現在報告期內,從而影響了整體的營業收入。同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行業利潤空間被壓縮,加上全球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增加,導致產品價格持續下行,進而影響了公司的利潤水平。
2、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精度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公司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及相關行業的全方位、高技術的系統解決方案。在無人船領域,華測導航開發了江河湖海水體環境多參數測量智能無人船觀測平臺,集成了船舶設計、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檢測與轉換等專業技術。華測導航的無人船產品以無人船GNSS定位和水深測量技術為切入口,專注于以無人測量船為載體搭載單波束測深儀、多波束測深儀、ADCP流速流量儀的集成化水域探測系統,為用戶提供整體無人化解決方案。此外,華測導航在智能載體方面已開發出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水文環境下安全航行的無人船,展現了公司在無人船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應用能力。2024年上半年,華測導航營業收入為14.84億元,同比增長22.86%;歸母凈利潤為2.51億元,同比增長42.96%。華測導航在2024年上半年通過積極拓展行業應用,打造公司品牌影響力,成功實現了資源與公共事業等相關業務領域的快速增長。此外,公司還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構筑核心技術壁壘,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助力公司在各行業市場業務的快速拓展。這些措施共同推動了公司業績的增長。
五、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海洋經濟的日益繁榮,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該行業將朝著長續航、多航態、協同化、智能化的方向加速發展,為海洋探索、環境監測、水上救援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首先,長續航是智能無人船平臺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之一。當前,無人船的續航能力受限于能源供應系統,尤其是電池技術的瓶頸。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突破,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無人船上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同時,高效能電池的研發也將為無人船提供更持久的動力支持。此外,混合動力系統的應用也將成為趨勢,通過結合多種能源形式,實現無人船在不同作業環境下的最優能源配置,從而大幅提升其續航能力,滿足遠距離、長時間作業的需求。
其次,多航態設計是智能無人船平臺適應復雜水域環境的重要手段。未來,無人船將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航行模式,而是能夠根據任務需求和水域條件,靈活切換不同的航態。例如,在淺水區域,無人船可以調整為淺水航行模式,以增強其避障能力和通過性;在開闊海域,則可以采用高速巡航模式,以提高作業效率。此外,無人船還將具備自主變換航態的能力,通過智能算法分析水域環境,自動選擇最優航態,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此外,協同化是智能無人船平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無人船將不再孤立作業,而是能夠與其他無人系統或有人系統實現協同作業,形成智能集群。通過信息共享、任務分配和協同控制,無人船集群能夠高效完成復雜任務,提升整體效能。例如,在海洋測繪領域,多艘無人船可以協同作業,共同繪制海底地形圖,提高測繪精度和效率;在海上救援領域,無人船可以與無人機、救援船等協同配合,快速定位并救援遇險人員。
最后,智能化是智能無人船平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未來,無人船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更高水平的自主決策和智能控制。通過集成高精度傳感器、雷達、聲吶等感知設備,無人船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并基于海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決策。同時,無人船還將具備強大的學習和適應能力,能夠不斷優化航行策略和任務執行方案,提高作業效率和安全性。此外,隨著5G、衛星通信等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船將實現更遠距離、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和遠程控制,進一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共十八章, 包含2025-2031年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智能無人船平臺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