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能源結構調整和減碳效果逐步顯現,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2022年我國風電新增49.83GW,累計量達到395.57GW;光伏新增87.41GW,累計量達到392.61GW;核電新增2.28GW,累計量達55.53GW;生物質能新增3.34GW,累計量達到41.32GW。
關鍵詞:新能源技術裝備市場規模、新能源技術裝備發展背景
一、行業概況
新能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與常規能源相對的概念。目前,全球并沒有統一的關于新能源的定義,中國在2009年國家能源局編制的新能源發展規劃時,把新能源主要界定為:“以新技術為基礎,已經開發但還沒有規?;瘧玫哪茉矗蛘谘芯吭囼?,尚需進一步開發的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源等。
新能源技術裝備是為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提供新能源的技術的總稱,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內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太陽能技術裝備、氫能技術裝備、核電技術裝備、生物質能技術裝備、風能技術裝備、地熱能技術裝備、化學電源、新能源汽車和海洋能技術裝備等。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我國堅持能源轉型穩中求進。在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出臺了涉及能源體系規劃、新型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消納、電力市場體制機制改革、風電大基地建設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新能源進入新階段。
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相關政策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二、發展現狀
為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生態環境改善,建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我國在多次國家重要氣候會議上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水平,努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且明確在2030年實現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對新能源對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爭取提升風電和光電的在能源中的競爭優勢,爭取實現風電和光電無補貼平價甚至低價入網。
當前,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變、方興未艾,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動。隨著能源低碳目標的推進,全球綠電需求持續高增,新能源占比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能源結構調整和減碳效果逐步顯現,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2022年我國風電新增49.83GW,累計量達到395.57GW;光伏新增87.41GW,累計量達到392.61GW;核電新增2.28GW,累計量達55.53GW;生物質能新增3.34GW,累計量達到41.32GW。
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改革進程中,國家能源局錨定“雙碳”目標,持續推動能源安全供應及綠色低碳發展政策落地,各省市相繼出臺“十四五”規劃,使得可再生能源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風能發電設備行業也不斷突破,取得了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績。中國風電市場累計裝機容量從2016年的168.7GW增長到2022年的395.6GW,年復合增長率為15.3%;其中,陸上風電市場累計裝機規模從2016年的167.1GW增長到2022年365.1GW,年復合增長率為13.9%;海上風電市場累計裝機規模從2016年的1.6GW增長到2022年的30.5GW,年復合增長率為63.4%,2022年中國風電設備安裝量約為11908臺。
核電裝備制造與核電建設相輔相成。核電行業的上游主要是核燃料循環產業、核電設備制造產業,下游產業主要是通過電網公司向終端用戶售電。在核電產業帶動裝備制造的同時,裝備制造業也支撐著核電產業的發展。核電裝備以核島設備為核心,還包含常規島設備和輔助系統設備。核島設備主要承擔熱核反應,技術含量及安全性要求最高。據統計2023年我國核電設備市場規模約為845.4億元,同比增長14.46%,核島設備約為388.8億元,同比增長14%。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分別占商用車產銷的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占乘用車產銷的34.9%和34.7%。
2015-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
三、競爭格局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食品工業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技術不斷進步、產品日益豐富、營銷網絡通暢的生產經營體系,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我國食品制造業體系不斷完善,已形成焙烤食品制國內風電整機市場主要參與者有遠景能源、明陽智能、上海電氣、金風科技、運達股份、東方電氣、中國海裝、聯合動力、中車風電、三一重能等企業。2022年有15家整機制造企業新增了裝機,新增裝機容量為4983萬千瓦。前5家的市場份額合計72.3%,前10家為98.6%。截至2022年年底,前5家整機制造企業的累計裝機市場份額合計57.8%,前10家為82.9%。其中,金風科技的累計裝機容量超過9000萬千瓦,占全部累計裝機容量的23.4%;遠景能源的累計裝機容量超過4500萬千瓦,占11.7%;明陽智能的累計裝機容量接近4000萬千瓦,占10%;電氣風電和運達股份位列第4、第5,占比分別為6.6%、6.2%。
核電下游運營商壁壘較高,競爭格局穩定。核能較為特殊,行業存在行政準入門檻和技術等壁壘,核電開發運營基本維持中核和廣核的雙寡頭競爭格局。2023年擁有核電牌照的公司僅中核、廣核、國電投和華能,目前大唐集團正在爭取核電的第五張牌照。
四、發展趨勢
1、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新能源技術裝備的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由于電力基礎設施薄弱和能源需求量大,對新能源技術裝備的需求更加迫切。這種需求增長為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技術創新不斷突破
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在風能領域,風力發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效率不斷提高;在太陽能領域,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逐年提升,成本不斷降低。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還推動了行業的持續進步。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并推動可持續發展,各國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不僅為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提供了市場機會,還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和投資風險,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4、產業鏈不斷完善
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中游的新能源技術裝備制造商,以及下游的應用領域。隨著產業鏈的完善,各環節之間的協同合作不斷加強,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新能源技術裝備發展趨勢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共十章,包含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典型企業經營分析,2025-2031年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前景及趨勢預測,2025-2031年新能源技術裝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