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發展環境:政策推動醫療傳感器發展,促進智能化創新在醫療行業的廣泛應用
2023年,醫療傳感器相關政策頻出。2月21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面向傳統制造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通過嵌入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組等智能部件或裝置,改造一批生產線在役檢測裝備,促進制造裝備與檢驗測試裝備互聯互通、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支撐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8月29日,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聚焦智能傳感器等前沿交叉領域,支持深港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深圳園區共建卓越研究中心等;支持智能傳感器等基礎軟硬件開發;10月11日,國家市監局印發《關于全面深化長三角計量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大產學研用合作,加快量子傳感器和太赫茲傳感器、高端圖像傳感器、高速光電傳感器等研制與應用。積極推動智能傳感器、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聯合攻關。以上政策的出臺將為醫療傳感器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持,有望推動醫療傳感器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二、發展現狀: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醫療傳感器行業前景廣闊
近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并且醫療傳感器行業受到傳感器市場的影響較大。這是由于工業氣體檢測、環保、醫療等領域對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為傳感器市場帶來了穩定的增長和廣闊的前景。據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7.61%,達到1840.5億美元。同時,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也同比增長10.66%,達到432.9億美元。這表明智能傳感器在各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醫療領域。醫療傳感器的市場前景廣闊。隨著人們對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醫療傳感器的應用將進一步擴大。例如,可穿戴設備中的生命體征傳感器、血糖傳感器等已經成為醫療行業中常見的應用。預計未來幾年,隨著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的快速發展,醫療傳感器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三、企業動態:企業業績指標承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醫療傳感器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比不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僅有歌爾股份、瑞聲科技位列全球傳感器廠商的前三十。這種局面雖然有一定的發展難度,但是同時也為中國醫療傳感器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機遇。然而,高德紅外、華潤微電子、漢威科技等公司正在不斷創新研發,并且逐漸擴大自己在行業中的市場份額。隨著技術和創新的不斷發展,中國醫療傳感器企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上更加活躍,并且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
四、發展趨勢:政策持續發力,加速國產替代率
近年來,醫療健康領域發展迅速,醫療傳感器市場逐漸成熟。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醫療傳感器市場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加速了國產替代率的提升。特別是2023年2月21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了《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該計劃提出了面向傳統制造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的目標,通過嵌入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組等智能部件或裝置,改造在役生產線的檢測裝備,促進制造裝備與檢驗測試裝備的互聯互通,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支持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這項政策為醫療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創新技術的涌現,國產醫療傳感器的發展將得到推動,國產替代率將加速提升。當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速,國產醫療器械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政府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扶持和引導將進一步推動國產醫療傳感器的發展,促使其在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
關鍵詞:醫療傳感器、發展環境、發展現狀、企業動態、發展趨勢
一、發展環境:政策推動醫療傳感器發展,促進智能化創新在醫療行業的廣泛應用
醫療傳感器是將人體的生理信息轉換成為與之有確定函數關系的電信息的變換裝置。醫療傳感器按照工作原理分類,醫療傳感器可分為物理傳感器、化學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按照檢測信息的種類分類,醫療傳感器可分為速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光學傳感器、輻射傳感器、壓強傳感器、流量傳感器等。
早期我國傳感器多數基于機械或電學原理,產品包括溫度計、壓力機和光電傳感器等;步入20世紀60年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型的傳感器,例如熱敏電阻、光敏二極管和壓阻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靈敏度,且體積小、功耗低;20世紀80年代,國內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使得傳感器可以大規模集成在微小芯片上,造就絕對壓力傳感器、微壓傳感器、呼吸機壓傳感器、多晶硅壓力傳感器、低成本TO-8封裝壓力傳感器等產品;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智能傳感器逐漸出現。這些傳感器不僅能夠感知環境中的信息,還能夠處理和分析數據,并進行決策。智能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等領域。如今,傳感器技術正朝著更高的精度、更小的體積、更低的功耗和更多功能集成的方向發展,包括生物傳感器、納米傳感器和柔性傳感器等新興技術正在不斷涌現,為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
2023年,醫療傳感器相關政策頻出。2月21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面向傳統制造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通過嵌入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組等智能部件或裝置,改造一批生產線在役檢測裝備,促進制造裝備與檢驗測試裝備互聯互通、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支撐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8月29日,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聚焦智能傳感器等前沿交叉領域,支持深港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深圳園區共建卓越研究中心等;支持智能傳感器等基礎軟硬件開發;10月11日,國家市監局印發《關于全面深化長三角計量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大產學研用合作,加快量子傳感器和太赫茲傳感器、高端圖像傳感器、高速光電傳感器等研制與應用。積極推動智能傳感器、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聯合攻關。以上政策的出臺將為醫療傳感器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持,有望推動醫療傳感器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醫療傳感器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二、發展現狀: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醫療傳感器行業前景廣闊
近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并且醫療傳感器行業受到傳感器市場的影響較大。這是由于工業氣體檢測、環保、醫療等領域對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為傳感器市場帶來了穩定的增長和廣闊的前景。據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7.61%,達到1840.5億美元。同時,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也同比增長10.66%,達到432.9億美元。這表明智能傳感器在各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醫療領域。醫療傳感器的市場前景廣闊。隨著人們對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醫療傳感器的應用將進一步擴大。例如,可穿戴設備中的生命體征傳感器、血糖傳感器等已經成為醫療行業中常見的應用。預計未來幾年,隨著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的快速發展,醫療傳感器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從各地區傳感器產業結構來看,北美地區的傳感器產業占比最大,達到43.3%。其次是歐洲地區,占比為29.7%;第三是日本,占比為19.8%;最后是亞太地區(除日本),占比為6.2%。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高端傳感器的制造和封裝等領域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這使得國內傳感器產業大部分企業仍然處于低端產線產品的制造階段,而高端傳感器大多需要進口。雖然國內傳感器產業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但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國內企業在高端傳感器市場上面臨一定的挑戰,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以提高自身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隨著國內科技和制造業的發展,中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傳感器產業的升級和發展。通過鼓勵創新研發、加強產學研合作、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國內傳感器產業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步,逐漸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
目前,國內傳感器產業的國產化率較低,中國在傳感器研發和產業化水平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在物聯網時代,隨著智能化的發展以及醫療器械行業對傳感器小型化等特殊需求的增加,智能傳感器和MEMS傳感器行業有望進一步增長。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感器產業在互聯網力量的推動下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為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60%,達到3096.9億元;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6.64%,達到1190.2億元。盡管國內傳感器產業目前面臨一些挑戰,但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中國傳感器市場仍然呈現出增長的勢頭,并且智能傳感器領域的市場也在快速擴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傳感器產業有望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在我國傳感器市場中,細分品類眾多。根據產品結構來看,2022年壓力傳感器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達到18.56%。緊隨其后的是圖像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它們分別占據市場份額的13.04%和10.13%。而射頻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則相對較少,它們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61%和1.78%。
三、企業動態:企業業績指標承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醫療傳感器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比不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僅有歌爾股份、瑞聲科技位列全球傳感器廠商的前三十。這種局面雖然有一定的發展難度,但是同時也為中國醫療傳感器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機遇。然而,高德紅外、華潤微電子、漢威科技等公司正在不斷創新研發,并且逐漸擴大自己在行業中的市場份額。隨著技術和創新的不斷發展,中國醫療傳感器企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上更加活躍,并且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
歌爾股份公司是一家以先進設備研制能力和柔性自動化生產能力為基礎的企業,致力于探索智能制造模式的升級。其主要產品包括MEMS聲學傳感器和其他MEMS傳感器等。2023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營業收入為739.48億元,同比下降0.28%;歸母凈利潤為8.92億元,同比下降76.77%。這主要是由于遭受蘋果公司砍單的影響。盡管業績出現下滑,但是公司目前正積極推進MEMS傳感器及微系統模組研發項目。這與國家政策的支持方向相契合,并有助于支持公司在該領域內的業務拓展,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在MEMS領域內的綜合實力。
漢威科技始終以傳感器為核心,致力于成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并形成了“傳感器+監測終端+數據采集+空間信息技術+云應用+AI”的系統解決方案。在醫療領域,公司已經完成了流量傳感器、醫療氧傳感器和超聲波氧氣傳感器的開發,并與多家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2023年前三季度,漢威科技營業收入為15.41億元,同比下降12.55%;研發投入為1.30億元,同比增長8.39%。公司堅定地推進研發工作。其中,MEMS陣列傳感器開發已經進入批量試產階段,混成電位型NH3電化學傳感器也正在進行方案驗證,同時公司還在進行半導體型傳感器補償算法的研究,已經進入程序驗證階段。通過不斷地推進研發項目,漢威科技正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公司與多家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進一步拓展了在醫療領域的業務。
四、發展趨勢:政策持續發力,加速國產替代率
1、政策持續發力,加速國產替代率
近年來,醫療健康領域發展迅速,醫療傳感器市場逐漸成熟。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醫療傳感器市場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加速了國產替代率的提升。特別是2023年2月21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了《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該計劃提出了面向傳統制造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的目標,通過嵌入傳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組等智能部件或裝置,改造在役生產線的檢測裝備,促進制造裝備與檢驗測試裝備的互聯互通,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支持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這項政策為醫療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同時,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創新技術的涌現,國產醫療傳感器的發展將得到推動,國產替代率將加速提升。當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迅速,國產醫療器械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政府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扶持和引導將進一步推動國產醫療傳感器的發展,促使其在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
2、技術進步較快,應用范圍更廣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醫療傳感器將迎來更加廣泛地應用。首先,醫療傳感器將變得更小、更輕巧,并具備可植入人體的能力。微型化的傳感器可以實現對細胞、組織和生理參數的高精度監測,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數據。其次,醫療傳感器將更多地采用非侵入式或無接觸式的檢測方式。傳感器可以通過紅外線、聲波等技術,實現對身體參數的監測,而無需進行刺破皮膚或接觸患者體表。這樣可以使患者能夠在不受干擾或不需要觸碰的情況下進行監測,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同時,醫療傳感器將結合多種傳感技術,實現對多個生理參數的監測。多模態傳感技術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數據,幫助醫生進行更準確的診斷和監護。例如,結合心電圖、體溫和呼吸頻率等多個傳感器,可以全面監測患者的生理狀況,及時發現并預防潛在的健康問題。另外,醫療傳感器將與智能設備和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和遠程監測。通過與智能手機、云平臺等設備的連接,患者和醫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健康數據,并進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最后,醫療傳感器產生的大量數據需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技術將應用于醫療傳感器數據的處理和解讀,幫助醫生進行疾病預測、治療規劃和健康管理。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挖掘出隱藏在數據中的有價值的信息,提高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醫療傳感器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4-2030年中國醫療傳感器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醫療傳感器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共十四章,包含醫療傳感器市場特性分析,醫療傳感器行業進入壁壘及風險分析,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