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隨著鐵路布局不斷完善,國家把握鐵路運輸優勢,加大鐵路貨運車輛生產力度,促進貨運多元化,2022年,我國鐵路貨車擁有量達99.7萬輛,同比增長3.21%。2023年以來,國家擴需求、促增長等政策持續發力,拉動市場消費不斷回升向好,貨物需求量不斷提升,吸引相關物流企業入局,拓展鐵路貨物運輸市場規模,提升運輸服務質量。此外,為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國家鼓勵油氣企業“增儲上產”,用煤企業適當增加煤炭進口,提升儲備能力,從而激發我國鐵路運輸新動能。截至2023年10月,我國鐵路貨運發送量為41.72億噸,較2022年同期增長0.7%。
關鍵詞:鐵路貨運、跨境運輸、貨物運輸量
一、原材料供應穩定,信息通訊覆蓋面不斷擴大
鐵路貨運是我國陸上貨物運輸方式之一,是在我國現代物流飛速發展、鐵路運營能力不斷釋放的情況下誕生的,在運輸領域占據重要位置。目前我國鐵路貨運有整車、零擔、集裝箱三類,其中整車貨運是在貨物重量、體積等方面需要一輛及以上貨車運輸時應用,通常用于運輸大宗商品;零擔貨運即運輸貨物數量較少,不足以裝滿一節車廂,則同其他貨物拼裝后進行運輸;集裝箱貨運是以大型集裝箱為載體,對較為精密、貴重、易濕易損的貨物進行封閉式運輸。
鐵路貨運相較于陸運和空運,運輸能力更大,運輸成本更低,且受貨物重量和體積約束力小,適用于多種貨物運輸;相較于海運,鐵路貨運由于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且輻射面更廣,在運輸的經常性和低成本性上占據優勢,為鐵路貨運產業提供強大的生命力。鐵路貨運產業上游為鋼鐵、鋁合金、玻璃等原材料,以及鐵路軌道建設和通訊設備建設;中游為鐵路貨運車輛生產商、鐵路貨運運營商等;產業下游涉及面較廣,其中包括煤炭、棉花等傳統工業、房地產等基建產業、半導體、光伏等新興產業。
鐵路貨運載體主要由鐵路機車、拖車組、軌道三部分組成,因鐵路貨運運輸量大、種類多,所以對基礎設施質量要求較高。鋼材、鐵礦、鋁合金等優質金屬材料貫穿我國交通運輸、基建等多個行業,是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同時,鐵路機車、集裝箱等運輸工具生產也離不開鋼鐵。近年來,我國傳統工業發展逐步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鍋爐煉鋼等主流生產工藝更新速度加快,充分激發潛在生產動力,促使產品生產效率不斷提升。2023年,我國工業生產恢復運行,開工負荷率較疫情前大幅提升,產能持續釋放,截至2023年10月,我國鋁合金產量達1183.5萬噸,較2022年同期增長16.58%;鋼材產量達11.44億噸,較2022年同期增長5.7%。隨著我國“雙碳”政策持續發力,我國金屬加工等傳統工業加快綠色轉型,部分低產能、高消耗設施逐漸淘汰,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產品質量不斷提升,進一步促進我國鐵路貨運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升級,擴大貨運覆蓋面,保障我國貨物運輸行業安全穩定運行。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開始布局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產業建設,驅動各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為鐵路貨物運輸智能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為大數據時代重要的信息傳播媒介,光纜的普及有助于我國信息準確傳輸,通過大數據收集、分析信息對鐵路輸送車輛進行調度指揮,保障車輛安全運行,極大提升運輸效率,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建光纜線路長度達351.72萬公里;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我國累計光纜線路長度為63009.72萬公里,較2018年增長44.78%。2023年6月,國家鐵路局公開對中鐵十九局集團華東工程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該公司進行項目施工前為保證鐵路安全,擅自在鐵路安全保護區使用機械作業,損傷鐵路通信光纜,造成鐵路交通一般事故。光纜承載著我國骨干鐵路網絡、局干網絡及指揮運營中心的信息傳遞工作,我國貨物運輸路線持續延長,區域覆蓋面不斷擴大,對我國光纜線路傳遞信息的準確性和快捷性要求提高,光纜損傷對全國信息通訊均會產生影響,我國光纜安全維護難度逐漸提升。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鐵路貨運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二、鐵路貨運量不斷提升,我國跨境鐵路建設持續推進
中國占地面積廣闊,地勢復雜多樣,促使我國各地優勢產業不盡相同,西北地區盛產棉花、小麥等農作物,且油氣、煤礦等自然資源豐富;南部及東部地區工業發展較為成熟,加工產成品復雜多樣。但我國資源與生產力分配不均衡,產業發展依賴貨物運輸,鐵路貨運融合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理念,提供安全、迅速、完整的貨運服務。隨著鐵路布局不斷完善,國家把握鐵路運輸優勢,加大鐵路貨運車輛生產力度,促進貨運多元化,2022年,我國鐵路貨車擁有量達99.7萬輛,同比增長3.21%。鐵路貨運以各大港口及貨運場站為基礎,向周邊需求終端擴散,形成遍布全國的運輸網絡,發展潛力巨大,促進我國貨運車輛生產廠商加大研發投入,設計生產多形態、高速度、低污染的鐵路貨運車輛,促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在我國經濟運行現狀下,鐵路貨物運輸與我國產業結構密切相關。從貨物品類來看,我國鐵路運輸貨物以煤炭、石油、鹽等大宗商品為主,據有關數據顯示,每年我國鐵路運輸煤炭量占全國煤炭運輸量的50%以上;同時,我國工業發展、居民用電等能源消耗仍以煤炭、石油為主,以及國家人口眾多促使我國糧食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宗商品運輸需求量居高不下,推動我國鐵路貨運產業可持續發展。2020年,受疫情大范圍傳播的影響,我國勞動力出勤率降低,鐵路貨運發送量增幅下降,為45.52億噸,同比增長3.2%,增幅下降4個百分點。2023年以來,國家擴需求、促增長等政策持續發力,拉動市場消費不斷回升向好,貨物需求量不斷提升,吸引相關物流企業入局,拓展鐵路貨物運輸市場規模,提升運輸服務質量。此外,為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國家鼓勵油氣企業“增儲上產”,用煤企業適當增加煤炭進口,提升儲備能力,從而激發我國鐵路運輸發展新動能。截至2023年10月,我國鐵路貨運發送量為41.72億噸,較2022年同期增長0.7%。
中國是世界進出口貿易大國,跨境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中國還是陸地邊境線最長和鄰國最多的國家,陸上跨國交易往來頻繁。隨著進出口貨運量不斷增加,我國開通多條國際鐵路貨運線路,并不斷增加往返班次,以滿足進出口需求。2023年,我國緊抓東南亞地區水果等農作物價格優勢,加大跨境鐵路冷鏈裝備投入,開辟國際冷鏈物流新通道。2023年12月3日,始發地為中國昆明的中老鐵路開通兩周年,運輸覆蓋老撾、越南等12個國家,累計貨物運輸量超2910萬噸,跨境貨物突破600萬噸,貨物品類由最初的10余種拓展至2700多種,是我國跨境鐵路貨物運輸的重大進步。截至2023年11月,我國已實現與周邊20多個國家共同搭建跨境鐵路,多條鐵路實現信息化管理,運輸客戶可通過線上平臺實時關注運輸進度,促進我國跨境鐵路貨運服務不斷提升。
三、固定資產投資回暖,產業向智能化發展
中國鐵路貨物運輸經過多年發展,基礎設施修建水平已領先全球,鐵路網絡呈現多樣化發展態勢,隨著“一帶一路”驅動我國經濟發展效果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海外商品走入國門,經過鐵路運輸至全國各地,帶動世界貿易飛速發展,我國不斷加大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保障國內外貨物安全運輸。2023年以來,我國鐵路進入密集投產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10月,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5726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7.2%,是繼三年負增長以來的首次回升。近年來,國家著重鐵路系統改革,鼓勵非國有化資本、金融機構等助力鐵路產業發展,為相關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擴大企業資金鏈,加強產業建設。隨著“中國速度”理念響徹全球,我國鐵路高速化發展不斷增強,帶動貨物運輸時效性不斷提升,吸引眾多民間資本投資鐵路建設,為我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注入活力。
近年來,我國航空貨物運輸起步較快,極大程度提高貨物運輸效率,解決我國長途運輸時效問題,在我國運輸產業的優勢地位日益明顯;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航空貨物運輸所占比例不斷增長,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鐵路貨運產業發展。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將我國鐵路貨運產業推向新的發展風潮,自動識別系統、路況信息共享、實時追蹤等多功能智能化平臺的建設,基本覆蓋貨物運輸全過程,有助于鐵路貨運實現透明化管理,極大提升我國鐵路貨運業務辦理效率。但我國鐵路貨運還存在信息化作業流程不完善、信息同步不及時、售后服務效率低問題,部分業務仍依賴人工處理,容錯率較低,未來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鐵路貨運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鐵路貨運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鐵路貨運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鐵路貨運改革機會分析,中國鐵路貨運相關企業分析,中國鐵路貨運改革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