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環境分析
AI醫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臨著風險高、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等問題,但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他行業的成功應用案例和發展前景引發了醫療行業的高度期待。“十四五規劃”政策背景成了助推醫療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宏觀角度上,我國醫療衛生政策的制定更加精細化、全面化、智慧化;細分層次上,主要涉及數字化醫療中心建設、5G+醫療健康、AI醫療器械監管、技術專利申請等方面。我國對于人工智能醫療主要以扶持為主,意在加強我國人工智能醫療設備的普及以及降低研發藥品的成本。對此我國各部委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推動AI醫療的研究和發展,2022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的《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行動計劃》,明確推動生物技術應用領域標準建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新型生物醫用材料、新型分子診斷技術等標準研制,進一步優化高端、創新領域醫療器械標準體系。推動AI醫療試點方面,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文件表示要重點覆蓋臨床急需、罕見病治療、AI醫療算法、精準醫療、中醫藥等領域的臨床評價,進一步加快新產品上市進程,及時發現和控制已上市產品使用風險。加快AI醫療算法商業化和臨床應用水平。醫療管控方面,2021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管理辦法》提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逐步完善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臨床使用規范,鼓勵醫療機構加強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培訓。藥物研發方面,2021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內容強調緊跟世界藥品監管科學前沿,加強監管政策研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建立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加快推進監管新工具、新標準、新方法研究和應用。將藥品監管科學研究納入國家相關科技計劃,重點支持中藥、生物制品(疫苗)、基因藥物、細胞藥物、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醫療器械新材料、化妝品新原料等領域的監管科學研究,加快新產品研發上市。
AI醫療行業相關政策盤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經濟環境分析
隨著當前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人工智能技術更新迭代,在AI醫療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進一步強化了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推動居民衛生費用及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快速增長,孕育著規模巨大的醫療服務市場。我國近幾年的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逐年上漲,2020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支出突破20000億元大關,2021年我國醫療保險總支出為24043.1億元,同比增長14.77%,2022年我國醫療保險支出為24597.24億元,同比增長554.14億元。
2019-2022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支出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近年來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呈現上升趨勢,說明居民對身體健康的需求和追求正在逐步擴大,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1843.1元/人,2021年我國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2115.1元/人,同比增加14.76%,2022年我國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為2120元/人。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社會對醫療資源和診療效率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為AI醫療的市場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018-2022年我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發展動態及市場前景規劃報告》
三、社會環境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慢性病、多發病和復雜病的比例遠高于年輕人。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醫療保健服務來維持健康。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自2018-2022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不斷上漲,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為19064萬人,2021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老年人口數量為20056萬人,2022年老年人口數量為21035萬人,同比增長4.88%。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醫療資源也面臨著短缺的挑戰。例如,醫生和護士等醫療人員的數量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醫療設備和藥品等資源也存在著供需矛盾。而AI醫療技術的出現,以及在未來市場化的情況下,將有效緩解我國醫療設備和藥品資源短缺的情況。
2018-2022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在當前的醫療環境,我國近年診療人數居高不下,除2020年我國總診療人數有所波動,每年總診療人數總體維持在84億人次左右。我國2020年總診療人數為77.4億人次,同比減少11.24%,2021年我國總診療人數為84.7億人次,2022年我國總診療人數為84億人次。診療人數過多不僅醫生面臨著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高、誤診風險高等挑戰,而且患者面臨著就診時間長、就診費用高、就診滿意度低等困境。AI醫療出現讓問題得到一定的解決,AI醫療技術可以通過提供輔助診斷、輔助治療、輔助管理等功能,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效果,降低誤診率和醫療費用,縮短就診時間和等待時間,提高患者的就診體驗和滿意度。同時,AI醫療也可以通過提供遠程服務、在線服務、個性化服務等功能,拓展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和針對性,滿足不同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
2018-2022年我國總診療人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四、技術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AI醫療行業,發布了許多有關AI醫療的扶持和管理政策,我國AI醫療技術仍處于研發試點階段,距離大面積的市場化普及仍有不少的路要走,科研技術的突破仍存在著諸多困境,我國AI醫療的專利數量近年來逐年遞減,2020年我國AI醫療專利數量為62項,2021年專利數量為37項,對比2020年減少了25項,2022年專利數量下滑至24項,同比減少了13項。
2019-2023年8月我國AI醫療公開專利數量
注:2023年數據為2023年1-8月
資料來源:佰騰網、智研咨詢整理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發展動態及市場前景規劃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3-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發展動態及市場前景規劃報告
《2023-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發展動態及市場前景規劃報告》共八章,包含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細分領域分析,中國人工智能醫療領先企業案例分析,人工智能醫療行業前景預測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