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2022年我國煤炭鐵路運輸量達26.8萬噸,較2021年增長1萬噸左右,其中電煤運輸量約21.8萬噸,較2021年增長8.7%。2021年主要港口水路運輸煤炭發送量為8萬噸左右,達近年來最高值,2022年水路煤炭運輸不同于鐵路的小幅度增長,僅為7.3萬噸,較2021年下降0.7萬噸左右。
關鍵詞:煤炭鐵路運輸量 煤炭港口運輸量 煤炭儲運價格 煤炭庫存現狀
一、煤炭儲運產業概述
煤炭運輸,是指煤炭經開采出來后依靠鐵路、公路、沿海和內河水運等方式將合格煤炭輸送至目的地,包括港口、發電廠及鍋爐房等。在“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煤炭運輸總體格局下,我國煤炭運輸通道形成了以鐵路為主體、水路為輔助、公路為補充的運輸體系,具體表現為公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鐵水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
二、煤炭儲運發展背景
2021年以來,疫后恢復帶動需求上升,十三五期間去產能帶來供給不足,煤炭價格整體提升。2022年,煤炭行業延續高景氣度,俄烏沖突爆發導致全球能源價格大漲,國內電力、化工行業用煤需求增長,而降雨量偏弱導致水電發力,我國煤炭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為平抑煤價波動,政策強調增產保供穩價,煤炭產量創歷史新高,行業產能利用率處于高位。
三、煤炭儲運產業鏈
我國煤炭儲運產業鏈情況而言,上游主要為煤炭的開采和加工等,開采設備和系統主要包括采掘機、掘進機等生產設備以及相關的智能化系統;中游主要為煤炭的運輸和儲存,受國內煤炭供給區域性結構差異,是煤炭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下游主要是煤炭的應用領域,主要包含電力行業、鋼鐵行業、化工行業以及建材行業等行業。
煤炭的供給和需求直接影響煤炭儲運的規模變動,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成為“十三五”時期的重點。煤炭行業是供給側改革的主要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五年內累計淘汰落后煤炭產能超過10億噸,淘汰煤礦數量一半以上,超額完成2016年提出的化解過剩產能目標。2021年隨著下游電力和鋼鐵等行業需求增長,國家持續出臺相關政策調價保供,我國煤炭產量有所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煤炭產量和需求量分別為45.6億噸和48.49億噸,進出口量分別為2.93億噸和0.04億噸。
四、煤炭供需和儲運現狀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呈現“西多東少”、“北多南少”的特點,生產與消費呈逆向分布,區域不平衡現象突出,從而形成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格局。由于水運成本最低,但地理條件限制較強,公路運輸靈活,但運輸成本較高,鐵路運輸較低,適合長途干線運輸,以鐵路運輸為主的“西煤東運”和以水運為主的“北煤南運”成為我國當前最主要的煤炭運輸方式。“西煤東運”鐵路線路主要包括大秦鐵路、朔黃鐵路、唐呼鐵路和瓦日鐵路。近兩年工業需求復蘇帶動我國煤炭需求回升,煤炭運輸開始回升,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煤炭鐵路運輸量達26.8萬噸,較2021年增長1萬噸左右,其中電煤運輸量約21.8萬噸,較2021年增長8.7%。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煤炭儲運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港口煤炭運輸情況而言,2021年主要港口水路運輸煤炭發送量為8萬噸左右,達近年來最高值,2022年水路煤炭運輸不同于鐵路的小幅度增長,僅為7.3萬噸,較2021年下降0.7萬噸左右,主要受國內煤炭高位水平下開采量增長明顯,疊加蒙古等鐵路運輸量增長,整體需求不及預期導致,預計2023年隨著國內疫情政策轉向,煤炭需求有望持續復蘇,帶動2023年海運煤炭回升。
我國煤炭儲存情況而言,2020年國內疫情導致煤礦整體開采下降,煤炭運輸和供給都明顯下降,導致各地煤炭庫存有所下降,2021年隨著國內下游鋼鐵和電力快速復蘇,煤炭需求持續增長,上半年供需趨緊我國煤炭價格持續上行,帶動煤炭開工率持續提升,我國煤炭供給量快速增長,四季度開始,政府開始調控煤價,疊加各地煤炭供需漸趨穩定,截止2021年年末,各地煤炭庫存量大幅度上漲,2022年來看,需求不及預期,而煤炭價格高位背景產量繼續提升,而鐵路運輸量提升海運量下降,導致整體庫存有所提升,但主要港口存煤量反而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主要企業存煤0.66億噸,主要港口存煤0.553億噸,電力統調存煤1.75億噸。
我國整體煤炭儲運市場規模情況而言,隨著整體煤炭成本和需求穩步增長擴張,作為煤炭產業重要的運輸和儲存市場持續向好,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煤炭儲運在疫情背景下仍有小幅度增長,2021年隨著煤炭價格高漲和下游端需求推動,煤炭儲運市場規模增長超25%,2022年我國煤炭儲運市場規模為16727.03億元,較2021年增長11.15%。
我國煤炭儲運成本情況而言,炭儲運價格受煤炭市場供需關系影響較大,主要是由于一段時間內,煤炭運力以及倉儲能力具有明顯的剛性,煤炭產業景氣度較高的情況下,煤炭需求旺盛,運力緊張,儲運價格也會隨之上升,反之價格則會持續下降。但儲運價格也會受整個煤炭行業的價格體系,全社會物流成本的變化而波動。煤炭儲運費用是煤炭需求的直觀反映,同時也是影響煤炭價格的直接因素。運費價格與煤炭價格走勢基本同步,但煤炭供需對運價與煤炭坑口價的邊際影響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運價漲幅與煤炭價格漲幅存在較大差異。2020年及以前我國的煤炭儲運價格總體穩定,2021-2022年國內煤炭供需趨緊,整體煤炭儲運成本上升明顯。
五、煤炭儲運競爭格局
我國煤炭儲運競爭格局而言,煤炭在我國具備煤炭供應與需求地理區域上的顯著差異,決定了煤炭物流的重要性。而煤炭物流輸入和輸出區域在空間上的差異化分布,決定了煤炭物流“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的基本格局,大量的煤炭資源自西向東、由南向北、長距離、多次轉運,疊加煤炭作為電力能源的產品特性,我國煤炭運輸的重要性較為關鍵,煤炭儲運企業參與礦區上的短駁運輸,到終端客戶的銷售物流,在煤炭流通的整個環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按照企業性質不同,煤炭儲運企業主要有、大型煤企下屬物流子公司、大型民營煤炭物流企業、中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其中大型煤企控股或者合資的大型物流企業,主要為煤企提供綜合性物流服務,包含煤炭開采、銷售、運輸等一體化服務,運輸主要以自建煤炭運輸鐵路為主,市場份額占比較高,如大秦鐵路等。
大秦鐵路主要經營鐵路客、貨運輸業務,同時向國內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提供服務,是一家是以煤炭運輸為主的綜合性鐵路運輸企業,管轄大秦、北同蒲、南同蒲、侯月、侯閻、石太、太焦、太興、京原、京包、遷曹、寧岢、介西等鐵路線路。就其煤炭運輸情況而言,2021-2022年國內工業快速復蘇,電力領域等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疊加煤炭價格在前三季度持續高漲,整體煤炭運輸需求快速回升,大秦鐵路煤炭發送量有所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大秦鐵路煤炭發送量和到達量分別為5.82億噸和5.33億噸,2022年煤炭價格高位需求波動疊加區域性運輸差異,發送量和到達量分別下降至5.63億噸和5.28億噸。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煤炭儲運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煤炭儲運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煤炭儲運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煤炭儲運在建及擬建項目統計分析,煤炭儲運行業主要研究結論及市場判斷,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