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以批發中心、集貿市場為基礎,連鎖超市、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為先導的現代農業市場流通體系。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呈逐年增長趨勢,2022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從2015年的4.32萬億元增長至5.7萬億元,農產品市場交易量從2015年的8.09億噸增長至9.58億噸。
關鍵詞: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農產品批發市場競爭格局、農產品批發行業發展前景
一、行業概況
農產品是農業中生產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麥以及各個地區土特產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及其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以糧油、畜禽肉、禽蛋、水產、蔬菜、水果、茶葉、香辛料、花卉、棉花、天然橡膠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為交易對象,為買賣雙方提供長期、固定、公開的批發交易設施設備,并具備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結算、價格形成等服務功能的交易場所。
經過40多年發展,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已基本形成覆蓋全國,業態多樣,品種齊全,產地、銷地、集散地市場并舉的市場網絡體系。綜合市場、果蔬市場、水產品市場、肉禽蛋市場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并且結構越來越趨于合理。
二、行業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經歷了自發萌芽階段(1978-1984年)、快速發展階段(1985-1990年)、盲目發展階段(1991-1995年)、規范發展階段(1996--2001年)、質的提升階段(2002-2008年)、集團化發展階段(2008-2014年)、智慧化轉型階段(2015年-至今)。未來農產品批發市場仍將是中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在發展第三代批發市場的同時,集團化將向連鎖化轉變,并呈現公益性方向更加明晰,線上、線下協調發展,把關食品安全成為重要任務。冷鏈物流應用進一步加強,國際農產品貿易合作進一步加深等發展趨勢。
三、全球農產品批發行業分析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大規模集散農產品的場所,在市場選址、設施建設、投資規模、運行管理、交易主體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集貿市場。目前,全球典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包括北京新發地、巴黎倫吉斯、首爾可樂洞、東京大田。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四、國內農產品批發行業發展現狀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商業業態,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業態。農產品批發市場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與改革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由最初的以零帶批到如今的以批發為主,已成為中國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以批發中心、集貿市場為基礎,連鎖超市、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為先導的現代農業市場流通體系。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呈逐年增長趨勢,2022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從2015年的4.32萬億元增長至5.7萬億元,農產品市場交易量從2015年的8.09億噸增長至9.58億噸。
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農產品市場系統的重要樞紐,在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發揮著核心作用。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加快,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速度卻不斷放緩。國內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從2015年的979個下降到了2022年的759個。其中,糧油批發85個;肉禽蛋批發90個;水產品批發126個;蔬菜205個;干鮮果品102個;棉麻土畜、煙葉批發9個;其他農產品批發142個。
目前,國內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成交金額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其次是華北地區,第三是華中地區,西北占比最小。
五、農產品批發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農產品批發市場處于農產品供應鏈的中心環節。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上游是農產品種植;下游是超市、農貿市場、餐館、酒店,終端是廣大消費者。
2、上游-果蔬
水果、蔬菜均是我國農產品批發的主要產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主要生產茄子、土豆、洋蔥、等蔬菜,同時水果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22年中國蔬菜產量增長至79997.22萬噸,比2021年增產3.16%;水果產量增長至31296.24萬噸,比2021年增產4.42%。
3、下游-超市
超市是我國農產品主要銷售渠道之一,在國內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電商沖擊等因素的推動下,大量企業開始布局精品超市,這便使得國內精品超市發展進入階梯上升階段。精品超市和傳統綜合超市及大賣場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購物需求,成為零售業中互補的業態。綜合超市和大賣場滿足了我國居民追求商品高性價比的需求。2022年超市行業限額以上企業銷售規模3803.58億元,比上年增長3.0%。
六、市場競爭格局
1、農產品批發行業領先企業介紹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產業鏈逐漸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基礎格局。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前連生產,后接消費,是農產品流通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了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需求,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批市場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與中西部地區相比而言,我國東部地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最多且規模最大。目前,我國農產品批發行業領先企業有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武漢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有限公司江陰市江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廈門夏商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等。
2、代表企業-深圳市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農集團是深圳市屬國企,公司主要經營農產品、水產品的批發、連鎖經營和進出口業務,是全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第一家上市國有控股公司。多年來,深農集團持續保持全國規模以上農批市場10%的市場份額。2022年深農集團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收入2.7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3.55%。
七、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應用的普及,電子商務日益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并且近十多年來始終保持著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作為傳統上低互聯網滲透率的生鮮農產品品類,近幾年來大量資本和創業者沖著生鮮產品“高毛利率,高重復購買和多中間流通環節”的現狀,高舉“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流通效率”的旗幟,通過不斷創新線上交易、O20、微商等運營模式,大量投入補貼、促銷等“燒錢”手段不斷跑馬圈地,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勢頭,并在凍品、果品等部分農產品上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了現實的沖擊。
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現代化建設既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百姓關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農產品供應鏈現代化對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流通主渠道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提檔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課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加快推進農產品供應鏈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智慧化轉型,要以互聯網、物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信息管理為手段,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應用場景。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方向是智慧化,即在管理升級的同時,與人類思維模式有機結合,促使效率提升,使硬件設施和軟件之間有機地結合起來。發展智慧農批,應與國家形勢、政策形勢和企業發展形勢銜接起來,與智慧農業、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相互促進。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農產品批發行業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農產品批發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農產品批發行業十四五投資戰略研究,農產品批發行業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