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隨著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的增加,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容,2021年中國舞臺劇市場規模達45.65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50億元,從細分市場來看,近年來中國舞臺劇結合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趨勢越發明顯,音樂、舞蹈、戲曲的融合愈發明顯,話劇的表形式也出現了一定的革新,受眾也愈發廣泛,2021年市場占比高達50.3%,其次為兒童劇和舞蹈,占比分別為22.1%和17.1%,而音樂劇、歌劇、舞劇等劇種,市場容量總體相對較小。
關鍵詞:舞臺劇產業鏈、舞臺劇市場現狀、舞臺劇發展趨勢
一、概述
舞臺劇,可以定義為呈現于舞臺的戲劇藝術。舞臺劇的劇情可以原創也可以根據小說、動漫、電視劇、電影等改編而來。舞臺劇基本上采用“演唱+舞蹈+對白”這樣的形式,再加上是現場演出,所以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另外還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音樂、劇本、造型、舞臺設計、燈光等專業技能,所以一臺成功的舞臺劇所具備的條件是很苛刻的。舞臺劇按內容可以分為喜劇、悲劇和正劇,按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舞蹈、話劇、兒童劇、音樂劇等。
二、市場政策
由于行業的局限性,國家并未針對舞臺劇行業單獨出臺相關政策,而是作為演出行業來統一進行規范與支持,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培育云演藝形態,建設在線劇院、數字劇場,加強演藝機構與互聯網平臺合作,推動文藝院團、演出經紀機構、演出經營場所數字化轉型,促進傳統藝術線上發展,培養觀眾線上付費習慣。
三、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高質量的舞臺劇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中國舞臺劇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均保持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舞蹈類演出場次達0.66萬場,話劇演出場次達1.82萬場;兒童劇演出場次達2.81萬場;舞蹈類演出觀眾人數達322.0萬人,話劇演出觀眾人數達535.8萬人,兒童劇演出觀眾人數達358.1萬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舞臺劇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大幅下滑,2021年開始恢復增長,預計2023年中國舞蹈類演出場次將達到0.64萬場,話劇演出場次將達到1.84萬場;兒童劇演出場次將達到3.18萬場;舞蹈類演出觀眾人數將達到320.5萬人,話劇演出觀眾人數將達到568.8萬人,兒童劇演出觀眾人數將達到381.2萬人。
隨著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的增加,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容,2021年中國舞臺劇市場規模達45.65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50億元,從細分市場來看,近年來中國舞臺劇結合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趨勢越發明顯,音樂、舞蹈、戲曲的融合愈發明顯,話劇的表形式也出現了一定的革新,受眾也愈發廣泛,2021年市場占比高達50.3%,其次為兒童劇和舞蹈,占比分別為22.1%和17.1%,而音樂劇、歌劇、舞劇等劇種,市場容量總體相對較小。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舞臺劇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
四、市場格局
1、整體格局
在中國,舞臺劇是戲劇藝術在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市場化則是舞臺劇發展中出現的新趨勢,隨著九十年代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戲劇的需求,不再僅僅限于思想道德教育,更多的是追求娛樂和消遣,同時,國家開始實行文藝體制改革,改變以往的財政撥款方式,對院團實行重點劇目補貼和差額撥款的方式。于是,生存成為困擾院團的首要問題。經濟的巨大壓力迫使院團在面對演出的市場風險時,必須考慮演出的票房價值,于是吸引觀眾、培養觀眾成為舞臺劇的重要課題。因此,新時期舞臺劇的興起,從一開始就肩負著藝術與票房價值的雙重重任。近年來,國家對舞臺劇制作業務的準入許可逐步放開,對境內資本從事舞臺劇制作業務已基本放開,但由于政策準入門檻較低,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競爭較為激烈,近幾年,舞臺劇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優化,缺乏體系化產品質量管控能力的公司逐漸被淘汰,供給側產能逐漸出清,優質資源向頭部化、精品化、平臺化的大型制片公司靠攏。
2、領先企業分析——宋城演藝
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宋城演藝,股票代碼:300144)連續十一屆獲得全國文化企業三十強,以及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榮譽,是中國演藝第一股,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十強,創造了世界演藝市場的五個“第一”:劇院數第一、座位數第一、年演出場次第一、年觀眾人次第一、年演出利潤第一,擁有74個各類型劇院、175000個座位數,超過世界兩大戲劇中心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全部座位數總和。公司以“演藝”為核心競爭力,成功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品牌。宋城演藝始終堅持正確導向,用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塑造了一個個雋永的藝術形象,傳播真善美,弘揚民族自信,思想性、藝術性、市場性高度統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宋城演藝已建成和在建杭州、上海、西安、三亞、麗江、九寨、桂林、張家界、佛山、珠海、西塘等數十大演藝公園和千古情景區、上百臺千古情及演藝秀。2022年宋城演藝營業總收入完成4.58億元,其中,現場演藝業務收入4.01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87.61%。從細分產品結構來看,2022年宋城演藝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杭州宋城旅游區、麗江千古情景區和三亞千古情景區,占比分別為45.52%、18.62%和11.94%,從營收區域分布來看,2022年宋城演藝營業收入主要集中在浙江省、云南省麗江市和海南省三亞市,占比分別為57.92%、18.62%和11.94%。
五、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舞臺劇行業上游主要為演出支持行業(技術支持和設備支持),包括人員、舞美、場地以及內容等。上游產業的表演人員和創作人員的質量提升是提高舞臺劇表現效果的直接途徑。舞臺劇行業下游為大眾消費群體,包括個人觀眾和團隊觀眾,下游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文化娛樂需求的增長,有利于擴大舞臺劇的需求消費。
2、上游
舞臺劇行業上游包括表演團體、舞美工程、內容創作以及演出場地等,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追求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別是轉企改制后的中國藝術表演團體進一步與市場接軌,并加大了藝術創作力度,創造了可喜的社會經濟效益,并在對外文化交流,文化市場振興、先進文化傳播、全民素質提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截止2022年末中國共有19739個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數共計41.52萬人,演出場次166.07萬場次,演出收入80.95億元,舞臺劇相關從業人員是舞臺劇內容質量的關鍵,高品質劇本和優秀的表演人員能夠將劇本內容生動形象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從而提高舞臺劇的市場熱度,另外,舞美工程、場地規模直接影響了舞臺劇的視覺效果,能夠輔助性提升舞臺劇的整體呈現質量。
3、下游
舞臺劇行業下游主要是消費群體,包括個人觀眾和群體組織觀眾,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消費支出意愿近些年得到可觀增長,2022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883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24538元,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達2469元,側面反映出,品質生活已經成為部分居民消費者的生活趨勢,舞臺劇作為文娛活動的表現形式,在上述環境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空間,尤其在兒童劇領域,增長尤為明顯。
六、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類舞臺劇演出需求上升,一些小眾的演出門類在市場上也一票難求,演出場次、觀眾數量、票房收入都創出新高,文化演出消費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未來舞臺劇演出結構將逐步變化,音樂劇將進一步發展,市場化程度逐步提升,品牌效應顯現,駐場劇將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舞臺劇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舞臺劇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舞臺劇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舞臺劇行業投資前景,2025-2031年舞臺劇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