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綜述
1、定義及分類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精確距離的主動測量裝臵,通過激光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借助激光點陣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實現對周圍環境的實時感知和避障功能。同時,激光雷達可以結合預先采集的高精地圖,達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以實現自主導航。
激光雷達可以建立三維點云圖,高效、準確的獲得外部環境信息。但缺點也比較突出,成本高昂,不良天氣適應性較差。鑒于單一的車載傳感器難以同時滿足探測高精度、長距離,且全天候的要求,因此多傳感器融合已成為感知層主流技術趨勢。
各類傳感器特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激光雷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機器人、無人駕駛、無人車等領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有需求必然會有市場,隨著激光雷達需求的不斷增大,激光雷達的種類也變得琳瑯滿目,按照測距方法、技術架構、載荷平臺等激光雷達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2、行業商業模式
(1)盈利模式
行業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為直接向核心客戶銷售產品,通過技術及生產工藝等控制產品成本實現盈利。公司通過研發激光雷達產品,并完善相關生產工藝,打造制造體系,為客戶提供激光雷達產品,獲取合理利潤。
(2)采購模式
行業公司主要采購內容包括物料采購、行政采購。物料采購分電子、機械、光學、輔料四類,伴隨著產品不斷升級更新,因而公司會持續根據實際業務發展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在供應商選擇上會綜合考慮成本、質量和交貨期等因素,選擇優質供應商進行合作。
(3)生產模式
生產部門根據生產計劃進行生產,生產過程分為:封裝→裝配→校準→測試,生產部門根據訂單排產進行生產作業。在生產完成并通過了所有的測試、質量檢驗后,產品會進入成品倉。物流部門可以在公司內部系統內查到庫存情況,結合客戶需求,安排外部物流服務商到公司提貨,運輸到客戶指定地點。
(4)銷售模式
公司的銷售模式為直接銷售,并通過展會和潛在客戶拜訪的模式進行產品推銷。除針對國內外不同地區進行客戶開拓外,同時,公司還根據汽車、機器人、測繪等不同市場應用領域中客戶關注的產品需求,有針對性地開拓客戶。
3、行業產業鏈分析
激光雷達上中下游產業鏈逐漸完備,行業呈現“百花齊放”態勢。激光雷達產業鏈由上游(電子和光學元器件)——中游(激光雷達整機)——下游(多樣化應用場景)組成。
激光雷達產業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激光雷達的上游組件主要包括激光器和探測器、主控芯片、模擬芯片以及光學部件,海外優勢明顯。由于起步較早,具備一定先發優勢,當前上游核心元器件主要由海外廠商主導,產品可靠性高,技術成熟,客戶群體廣泛。
激光雷達上游零部件行業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2年成為國內自動駕駛發展元年,國內多款車型紛紛發布搭載激光雷達的新能源汽車。其中“蔚小理”等新勢力部分車型標配激光雷達,其他品牌汽車為豐富產品體系,對部分中高檔車型提供激光雷達選配服務。
國內上市車型激光雷達配置情況(標配/選配)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和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增長。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電子等新興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的推動下,2022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30.3萬臺,同比增長15.96%。激光雷達是工業機器人實現定位、導航、避障等功能的核心部件。
2017-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
資料來源:GGII
本文內容摘自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激光雷達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趨勢報告》
4、行業發展歷程分析
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誕生于1960年,此后隨著激光技術的發展,使用激光進行探測的激光雷達也得到發展。早期激光雷達主要用于科研及測繪項目,進行氣象探測以及針對海洋、森林、地表的地形測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激光雷達的應用不再僅局限于科研領域,商用產品如激光測距儀開始起步。2000年以后激光雷達的系統架構得到拓展,從單線掃描逐漸發展到多線掃描,激光雷達對環境三維高精度重建的應用優勢被逐漸認可,基于激光雷達的避障與導航技術在無人駕駛應用中得到逐步發展。,2016年后無人駕駛行業高速發展,激光雷達行業也隨之進入迅速發展期。
激光雷達行業發展概況及特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5、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近年來,中國激光雷達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激光雷達行業發展與創新,《中國氣象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關于推動服務外包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產業政策為激光雷達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具體情況列示如下:
中國激光雷達行業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6、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應用滲透率提升、以及機器人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需求的推動,激光雷達市場駛入快車道。2022年我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33.54億元,同比2021年的23.88億元增長了40%,近幾年我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7-2021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細分市場中,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市場占比6%,智慧城市及其他領域占比55%。而車載領域市場表現亮眼,較2021年水平,占比提升至39%,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滲透率的提升已經成為激光雷達行業發展最大的驅動力之一。
2022年中國激光雷達細分市場結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2年國內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L3級別智能車開始交付量產,國內激光雷達行業也進入放量發展元年。隨著L3級乘用車落地,與激光雷達在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激光雷達將進入快速發展期。2022年中國車載領域激光雷達出現爆發式增長,全年需求規模達到1.54萬套。
2017-2022年中國車載領域激光雷達需求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其中小鵬P5是全球首款量產激光雷達的智能電動車,這套系統以視覺為綱,以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為支撐,實現多重感知融合。2022年上市車型中,理想L9全系標配禾賽科技128線激光雷達,搭載量超過4萬顆;蔚來ET7搭載Innovusion獵鷹半固態激光雷達,搭載量超2.5萬顆。
2022年中國主要車型激光雷達需求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激光雷達價格下降與出貨量提升相互促進的邏輯已初步建立,產品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行。以禾賽科技為例,從其公布的數據來看,隨著企業供給規模的擴大,激光雷達售價出現斷崖式下跌,2020年激光雷達售價下降17.6%,2021年價格幾乎出現“腰斬”,2022年激光雷達售價降幅高達70%。受單價下降的影響,雖然搭載的激光雷達數量增多,但單車價值量整體呈下降態勢。對車企而言,雷達成本下降,將增強車企的配置意愿,從而推動激光雷達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2020-2022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售價變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行業促進與阻礙因素分析
1、促進因素分析
(1)政策護航,自動駕駛發展提速
我國自主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出臺。自動駕駛是全球汽車技術及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在政策和市場的雙擎牽引下,我國汽車駕駛自動化技術發展迅速,在此背景下,2021年8月20日,我國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明確了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該標準在2022年3月1日起實施。
2020年11月我國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文件明確指出,2025年我國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級(即上文提到的1級、2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比例超過50%,C—V2X(以蜂窩通信為基礎的移動車聯網)終端新車裝配率達50%,市場驅動及政策驅動下我國自動駕駛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速。
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整車廠,一級供應商以及民眾的需求會逐漸吻合并向一個方向趨同,隨著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的標準的制定,隨著各家對于自動駕駛場景的不斷探索和討論,自動駕駛相關的法規以及標準會逐漸正規,當產品和技術達到一定成熟度的時候,法律法規自然會隨之成熟并配套,有了這些標準和手段,結合經過設計和制程驗證的產品來不斷做實驗并不斷反饋,激光雷達會在不久的將來有爆發式的增長。
(2)智慧城市內涵不斷豐富
智能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已經成為令人興奮的新興激光雷達市場。隨著中國加速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激光雷達的應用及影響也正逐步加深。作為智慧城市應用建設的催化劑,激光雷達可以改善并優化公共服務,幫助更多人提高道路安全水平和生活質量。
激光雷達系統可以創建道路和十字路口的實時3D地圖,提供精準的交通監測和分析,這是攝像頭或雷達等其他類型的傳感器所無法實現的。它可以在任何光照或天氣條件下可靠地收集數據,支持全年運行;可以預測、診斷和解決道路安全挑戰,改善道路安全、減少擁堵并提高交通效率,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幫助城市規劃打造更加智能和安全的交通系統。此外,激光雷達無需收集面部識別數據,這消除了基于攝像頭系統的隱私安全問題。
(3)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滲透率提升
在老齡化和供應鏈緊張等因素的推動下,工業和機器人領域成為目前最接近大規模商業部署的領域,這是由工廠、倉庫、港口和其他應用中的智能自動化擴散所驅動的。作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中國的工業經濟正在開創新格局,向智能和綠色迅速邁進。通過推進激光雷達等新興技術和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提高倉儲、運輸、分撥配送等物流環節的自動化、智慧化水平已是大勢所趨。
在倉庫,很多已經采用激光雷達的工業機器人,在以更高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移動貨物,幫助保持公司運營的連續性。在港口,船舶起重機在激光雷達的賦能下可以引導和幫助船舶安全航行、停靠和卸貨,而放眼危險和偏遠的采礦地區,使用激光雷達的無人機可以實現自由飛行并在高復雜工業環境中提供導航。
2、阻礙因素分析
(1)配套不完善,無人駕駛產業環境待改善
除了普及率不高以及預計的普及時間長之外,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未出臺,現行的法律法規無法適應無人駕駛汽車的行車條件,事故的責任認定存在模糊地帶,缺乏統一明確的追責標準。目前的基礎配套設施也不能適應無人駕駛的技術條件,大量在建基礎設施缺乏信號、通訊系統等網絡設施的設計與部署,人、車、路三者不能相連接,無法滿足應用無人駕駛技術的要求。
(2)智慧城市區域差異大,管理分割
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存在差異有的城市能夠依據自身特色條件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設水平較高,如上海、北京等,而部分城市直接照搬其他城市方法和經驗,不符合自身發展情況,建設較為落后。
部分城市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分割現象,部門之間、區域之間協調較差,層級銜接不緊密。缺乏完整的智慧城市協調管理體系,阻礙了智慧城市的建設。
(3)機器人投資回報期長,經營壓力大
由于機器人企業所需投資較多,開發周期長,技術突破難度較高,短時間內較難盈利,導致社會資本投資動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資金缺乏。此外國內外經濟低迷也為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部分工業機器人公司反映,全球疫情導致國外許多工廠關閉,對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急劇下降,使得我國企業海外訂單驟減,銷售收入下降。
三、行業壁壘分析
1、資本壁壘分析
激光雷達行業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由于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前期對高精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入較大,同時在產品檢驗、檢測,質量控制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隨著下游廠商產品升級節奏加快,企業為了牢牢把握市場,經常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與整車廠商同步開發新產品,因此,激光雷達行業具有一定的資金壁壘。
2、技術壁壘分析
激光雷達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水準與技術壁壘。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感器技術,激光雷達系統結構精密且復雜,精細的光機設計和收發對準、微弱信號的靈敏探測和快速響應是實現探測目標的前提。為了實現最優的探測效果,激光雷達不僅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光、機、電等子模塊的高度配合和協同優化,而且還需要在生產過程中具有相匹配的高精度生產制造能力。
激光雷達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強,產品迭代速度快。從最初的單點激光雷達發展到如今機械式、半固態式、固態式、FMCW等多種技術架構,激光雷達技術架構的創新與應用范圍的拓展彼此促進。在激光雷達公司持續的大量研發投入之下,激光雷達產品不僅測量范圍更遠,探測精準度更高,空間分辨能力更強,而且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控制等方面也逐漸成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
3、規模壁壘分析
制作工藝尚未成熟,量產需要時間積累,生產把控能力成為關鍵。激光雷達作為新興的精密傳感器,尚無確定的行業標準和成熟穩定的工藝,生產環節多步,包括針對產品結構、硬件特性、軟件算法的精準裝調和測試工序;而且量產需要時間,對于車載激光雷達而言,任何新的平臺設計均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從概念走向真正穩定量產階段。因此,激光雷達廠商不僅需要對生產環節具有較強的把控能力,而且需要前瞻性布局,搶占先發優勢。
4、資質壁壘分析
激光雷達生產企業需要通過一系列資質認證,以滿足總成廠商特殊的認證要求等。獲取這些資質認證有一定難度,需要激光雷達生產廠商擁有標準化生產車間、符合要求的檢驗檢測設備及人員配置、相應的管理體系及配套供應的營運記錄,這構成了進入行業的資質壁壘。如車載激光雷達應用在汽車上,需要滿足嚴苛的車規級要求,如AECQ認證、ISO26262功能安全標準及ISO/SAE21434網絡安全標準等。
四、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激光雷達市場參與者眾多,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由于激光雷達尚處在量產初期,不同廠商選擇不同技術路線進行探索時或存在隨技術演進取得性能及成本優勢的可能性,競爭格局仍不穩定。當前激光雷達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
激光雷達行業仍處于早期爬坡階段,整體市場格局未定。賽道參與者多樣化,不僅有專注于激光雷達的高科技初創公司,如速騰聚創、禾賽科技、鐳神智能等;也有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了大量技術經驗、資金雄厚且供應鏈整合能力強的科技巨頭,如華為、大疆等;還有傳統的汽車行業Tier1,如法雷奧、大陸、電裝等。眾多的參與者加劇了競爭格局的不確定性。
根據Yole的統計,截至2022年7月,在全球范圍內官宣的ADAS前裝定點數量累計約55個,中國廠商份額合計約50%,較2019年的26%實現快速提升;按廠商來看,其中禾賽科技份額達27%,超越法雷奧排名全球第一,速騰聚創、華為、圖達通等國產廠商份額分別為16%、5%、5%。
2022年ADAS激光雷達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YOLE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制造商。2014年成立于上海,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支持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乘用車和商用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禾賽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傳感器創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已布局500多項專利,客戶遍布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的90座城市。
禾賽科技作為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不僅第一個實現美國IPO,出貨量方面也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截至2022年底累計交付量超過10萬臺。由此可以看出國產激光雷達競爭力較強,占據大部分國內市場,并實現大規模的海外銷售。
與此同時,當出貨量能夠達到規模化,量越大,成本下降空間就越大。以禾賽科技為例,隨著出貨量的攀升,公司產品毛利率從2019年的70.3%將至2022年的39.24%。
禾賽透露,2022年Q4拿到了中國最大新能源汽車廠商、中國汽車龍頭企業等車企在內的11家OEM汽車廠商共計數百萬臺ADAS雷達定點。預計23年公司業務規模將上個臺階,出貨量有望達到20+萬顆。
2019-2022年禾賽科技公司激光雷達出貨量及毛利率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巨頭入局,行業競爭加劇
相關的企業多以近年成立的為主,老牌企業也是近幾年開始布局,因此企業競爭的勢頭和著力點更加突出,目前已有數家企業較有特色,但沒有統領市場的獨角獸。激光雷達廣泛的應用前景、高速增長的市場容量以及為社會帶來變革的潛在影響不止吸引了眾多的科技型初創公司入局,同時在世界范圍內也不斷有巨頭公司加入激光雷達行業的競爭,其中包括Google(谷歌)、Apple(蘋果)、華為、Sony(索尼)和大型Tier1公司等。這些公司或在傳感器研發與生產領域具有深厚的積累,或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或在汽車電子市場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他們普遍對上游供應商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對下游客戶有更受認可的品牌效應,而且具有更加充足的技術人員與資金儲備,這對行業內的激光雷達公司造成了沖擊。雖然巨頭公司由于其體量的原因面臨著效率相對較低、產品迭代速度相對較慢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入局將會加劇行業的競爭,加快技術的升級換代。
2、固態化與低成本是行業必由之路
固態激光雷達異軍突起,成為各大企業爭相研發和布局的領域。固態激光雷達系統使用激光掃描儀生成環境3D圖像,并自動處理此3D圖像,以執行監視、警告、制動和轉向等任務。固態激光雷達市場的增長可歸功于汽車行業的發展,特別是針對無人駕駛汽車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應用。此外,低成本化將是國產激光雷達發展的必然趨勢。
3、軟硬件結合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激光雷達市場未來將是萬億級市場,主要應用領域在汽車和機器人行業。隨著激光雷達企業的競爭加劇,軟件和硬件技術的有效結合才能更快的推進產品落地應用。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激光雷達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趨勢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激光雷達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趨勢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激光雷達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趨勢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激光雷達行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2020-2024年中國激光雷達行業投資分析,2025-2031年中國激光雷達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