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智能控制器作為電子產品、設備、裝置及系統中的控制單元,在各類產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行業和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控制器作為電子產品的基礎物件,逐步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受益于日益旺盛的下游市場需求,家電、汽車、工業設備等行業內,各企業不斷對出各類智能化產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使得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大大縮短,智能終端產品的快速發展,推動智能控制器向智能化方向持續邁進。
關鍵詞:智能控制器發展歷程、行業現狀、產業鏈上下游
一、發展歷程:行業步入智能化階段,產品結構和性能持續提升
智能控制器是內置于智能設備中的一種計算機控制單元,其通過接口獲取設備工作狀態、命令執行結果,以及環境數據等信息,執行內部控制程序,輸出控制信號來控制設備,實現對被控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智能控制器就是生活電器、電動工具、汽車等整機產品在原有功能應用基礎上進行拓展的產品,其核心技術包括傳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智能控制器還在不斷融入前沿和新興技術,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智能化技術。
縱觀我國智能控制器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早起進入智能控制器的專業廠商規模較小,大部分以小家電廠商為主要客戶,行業處于起步初期,未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到2001年之后,家電產品由傳統的機械運行模式逐步轉變為單體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器下游的產品需求不斷提升,帶動了智能控制器行業的高速發展,廠商的研發水平不斷提升,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自2011年起,家電制造行業進入了由單體智能家電向互聯智能家電的轉變階段,下游應用場景的擴張和升級帶動了智能控制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智能控制器進入智能化升級的發展階段,下游的消費市場也在持續擴容。近年來,隨著家電、工業控制智能化網聯化的進一步發展,智能控制器的結構和性能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有望繼續增長,加之在智能化浪潮下,下游市場有著強勁的需求,將會拉動智能控制器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控制器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
二、行業現狀:行業加快智能化轉型步伐,企業經營逐步向ODM/JDM業務模式轉變
智能控制器作為電子產品、設備、裝置及系統中的控制單元,在各類產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行業和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控制器作為電子產品的基礎物件,逐步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受益于日益旺盛的下游市場需求,家電、汽車、工業設備等行業內,各企業不斷對出各類智能化產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使得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大大縮短,智能終端產品的快速發展,推動智能控制器向智能化方向持續邁進。
同時,在電子終端產品數字化、功能集成化的發展趨勢帶動下,智能控制器的產品附加值也在不斷提高,推動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6-2021年期間,我國智能控制器的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2021年智能控制器的市場規模達到27070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14%。隨著行業的持續發展,智能控制器的市場規模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預計2022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643億元左右。
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主要有ODM、OEM、JDM三種模式,OEM模式是終端廠商自行設計產品之后,交由第三方OEM廠商生產硬件;ODM模式是指終端廠商提出產品需求,由ODM廠商提出設計方案并生產硬件;JDM模式是指JDM廠商主動向終端廠商推薦設計好的方案,獲得同意后進行生產交付。在智能控制器發展初期,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相對簡單,主要是以OEM的形式進行生產經營,隨著產品技術和價值的提升,終端設備的種類和功能更加多樣化,行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也逐步向ODM/JDM模式轉變。
目前國內智能控制器企業采用OEM生產模式的主要有朗科智能、金寶通等,采用ODM/JDM生產模式的企業有拓邦股份、和而泰、振邦智能、貝仕達克等。通過歷年來企業毛利率的對比,可以看出與OEM生產模式的企業相比,采用ODM/JDM生產模式的智能控制器企業的盈利能力具有顯著的優勢,平均毛利率均高于前者。近年來,在物聯網技術的持續普及下,智能控制器的應用領域的得到進一步拓寬和深化,終端產品的迭代速度不斷加快,對智能控制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產品的性能,加快研發技術水平的提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也在持續優化,逐步向附加值更高、生產效率更好的ODM/JDM生產模式轉變,推動企業經營業績不斷提升。
在行業電子化、智能化的加速轉型,下游市場強勁需求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智能控制器的產銷量也在持續攀升,拓邦股份與和而泰作為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的兩大龍頭企業,其設備和產品的產銷量保持逐年遞增的態勢。2021年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的產銷量為1.81億個、1.75億個,較2020年增長了26.33%、26.26%;和而泰智能控制器的產銷量分別為1.86億個、1.82億個,同比增長了24.74%、26.84%。
三、產業鏈分析:上游原材料國產化供應充足,下游市場強勁需求帶動產業發展
智能控制器是生活電器、電動工具、汽車等整機產品在原有功能應用基礎上進行拓展的產品,位于產業鏈的中部。智能控制器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有IC芯片、PCB板、晶體管、電容電阻等元器件,產業鏈的下游應用市場廣泛,主要包含家用電器、汽車電子、電動工具、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等相關行業。
在智能控制器上游的原材料成本占比中,IC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占比靠前,占比達到23%、15%,其次是PCB板、電容電阻等,占比也達到10%、8%。我國是全球主要的電子元器件制造中心,制造基地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電子元器件的產品種類豐富,可以滿足我國智能控制器廠商大部分的原材料需求。現階段我國智能控制器廠商生產所用到的大部分原材料皆由國內供給,僅部分高端元器件依賴于進口。
從智能控制器下游的應用市場來看,智能控制器的下游應用涵蓋各行各業,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電子、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及工業設備、智能家居、健康護理等領域。汽車電子行業是我國智能控制器產業著重布局的行業之一,市場份額占比達到23%,其次是家用電器和電動工具,占比分別為14%、13%。近年來,隨著下游產業逐步進入智能化時代,終端產品的迭代速度不斷提升,產品也將更加智能化、集成化、人性化,蓬勃發展的下游產業為智能控制器行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機遇。
MCU是微控制單元,又稱單片機,是把CPU的頻率和規格做適當的縮減,并將內存、計數器、USB等周邊接口整合到單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的組合控制。智能控制器所用的IC芯片以MCU芯片為主,MUC是微控制器,能夠實現對特定應用的控制處理,其工頻和功耗低于CPU、MPU等芯片,廣泛應用于智能控制、家電等領域。2016-2021年期間,我國MCU芯片的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2021年我國MCU芯片的市場規模達到290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8%。隨著芯片研發技術的持續提升,在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下,MCU芯片的市場規模也將不斷增長,預計2022年MCU芯片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9億元左右。
汽車電子,又稱車規級電子元器件,是指安裝在汽車上所有電子設備的總稱,是由電子元器件組成的,用以感知、計算、執行汽車的各個狀態、功能的系統,目前汽車電子被廣泛應用于底盤控制、動力系統、車身控制、通訊導航等方面。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逐步形成,汽車電子元器件的應用場景也得到持續拓寬,從最初的發動機燃油電子控制、電子點火技術等,逐步發展到高級輔助駕駛系統、自動駕駛等。同時,汽車電子在新能源整車中占有較大比重,在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在持續提升,汽車電子行業也將得到快速增長。
2017-2021年期間,全球及我國汽車電子的市場規模均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2021年全球汽車電子的市場規模達到20189億元,同比增長了6.26%,我國汽車電子的市場規模達到8894億元,同比增長了10.01%。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電子的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增長,達到9700億元左右。
電動工具和家電領域作為我國智能控制器的重要應用市場之一,近年來,行業內均呈現出不斷增長的發展態勢。2017-2021年期間,電動工具和小家電的市場規模總體上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電動工具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海外,隨著電動工具產品出海趨勢趨顯,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提升,2021年電動工具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33億元,同比增長了2.97%,預計2022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58億元左右。
小家電作為日常生活中經常性接觸到的產品,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催生“宅經濟”,加上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轉變,小家電行業得到快速發展,2021年小家電的市場規模為5126億元,同比增長了13%,預計2022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782億元左右。智能控制器作為電動工具和小家電產品智能化、個性化的核心部件,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將會得到迅速提升,推動智能控制器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智能控制器行業發展形勢分析及投資方向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智能控制器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智能控制器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中國智能控制器行業下游需求現狀與趨勢,中國智能控制器行業代表性企業案例研究,中國智能控制器行業市場及投資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