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受到的人為破壞和干擾越來越多,國民經濟工業化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生態環境無法滿足人民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需要問題加速顯現,生態建設修復活動成為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改善國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相協調的重要發展建設工程,國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政府環保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社會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建設投入不斷增加。如我國綠化造林面積為3830千公頃(5745萬畝),實現國土綠化面積1億畝的既定目標,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3%;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9096億元,其中,公共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為3792億元;全國濕地保護修復已經實施項目超3400個,現有64個國際重要濕地、29個國家重要濕地、1021個省級重要濕地,國家級濕地公園多達901個,全國濕地生態環境總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2021年,我國生態建設與修復行業市場規模達4012億元,同比小幅增長;2022年,疫情動態化防控政策的實施讓生態修復建設工程活動進度得以進一步恢復、推動,我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超1億畝,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達到4300億元以上。
關鍵詞:生態建設與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綠化造林生態修復工市場、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濕地修復項目
一、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嚴重,社會環保意識增強
生態環境破壞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受到的人為破壞和干擾越來越多,國民經濟工業化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濫砍天然林木、過度放牧、毀林開荒等人為掠奪式經濟活動也造成了我國上世紀國內水土流失年平均流失量達50億噸以上、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27.3%、全國草地退化面積占可利用草地面積的比例達三分之一、濕地生態環境系統破壞嚴重導致國內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系列生態破壞問題,此外,工業的迅速發展導致廢水排放種類和數量的迅猛增加對生態水體環境造成日趨廣泛和嚴重的污染,疊加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且利用效率低影響,我國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且其中有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國內水資源短缺問題不斷突顯。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生態環境無法滿足人民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需要問題加速顯現,持續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進程。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沙化土地治理、河湖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濕地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田(圩)還湖還濕、草原保護修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修復活動成為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改善國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相協調的重要發展建設工程。
環保產業投資增加。2022年,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長6%。隨著國內經濟、生活水平的發展與提升,國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政府環保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社會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建設投入不斷增加,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建設重大工程數量逐年增多,如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東北森林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南方丘陵山地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等,為我國生態建設與修復行業市場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力。
二、邊坡治理修復投入增加,行業市場規模加速擴容
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生態修復是指在生態學原理指導下,以生物修復為基礎,結合各種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工程技術措施,通過優化組合,使之達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費的一種綜合的修復污染環境的方法。生態修復建設工程的順利施行需要生態學、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栽培學和環境工程等多學科產業共同參與,可以改善因廢氣排放帶來的環境污染,極大程度上改善在人為工程建設期對沿線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造成的局部破壞,加快生態恢復的進程,改善生態環境。
為推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相協調、改善人民生活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積極推進國土綠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2016年來,全國累計實施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截至2021年底,工程累計完成生態保護和修復面積約200萬公頃。隨著全國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建設工程項目的逐步落地實施、累計完成修復生態面積增加,我國生態建設與修復經濟市場繁榮發展。2021年,國內生態建設與修復行業市場規模達4012億元,同比小幅增長;2022年,疫情動態化防控政策的實施讓生態修復建設工程活動進度得以進一步恢復、推動,我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超1億畝,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達到4300億元以上。
人工造林等邊坡治理工程投入不斷增加。我國國土廣袤,地理環境復雜,生態環境系統繁復,市場面臨的生態建設修復問題眾多。據國內實施的沙化土地治理、河湖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濕地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田(圩)還湖還濕、草原保護修復等生態修復建設活動解決的根本生態問題不同,可將我國生態建設與修復行業市場大致分為荒漠化土地修復、河湖濕地修復、邊坡治理三大細分領域。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16-2021年,我國荒漠化土地修復市場、河湖濕地修復市場和邊坡治理修復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比例皆有不同程度上升。2021年,荒漠化土地修復市場、河湖濕地修復市場和邊坡治理修復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48%、21.47%、48.9%;2022年,三大細分行業領域市場份額比例預計將分別達10.31%、22.02%、50.38%。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水土流失嚴重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我國退耕還林還草、人工造林等邊坡治理工程投入不斷增加,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2021年,我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約5944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2.59億畝、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約53.4萬平方公里;2022年,全國完成造林3830千公頃、種草改良4821萬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71萬畝。
三、國內生態修復工程加速完成,“濕地+文旅”經濟助力產業市場發展
綠化造林生態修復建設工程不斷推進。我國地理環境豐富、地貌復雜,青藏高原、黃河、長江等部分地區由于氣候環境、地質條件等天然因素,疊加過度的礦產開采、砍樹伐林等人工開發活動影響,地區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漠化問題加劇,巖石大面積裸露,水土流失嚴重,區域邊坡崩落、坍塌等危險發生可能性增加。為加強青藏、黃河、長江等重點地區因植被減少導致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邊坡風險等生態環境問題,我國陸續展開落地了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生態建設修復工程,著重開展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工程、人造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綠化造林工程成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推進的重要一環。2021年,我國通過人工措施形成或恢復森林、林木、灌木林的綠化造林面積為3754.37千公頃;2022年,國內綠化造林面積為3830千公頃(5745萬畝),實現國土綠化面積1億畝的既定目標,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3%。
園林綠化行業快速發展。園林綠化屬于生態建設與修復產業建設工程的一種,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園林景觀設計、園林工程施工和綠化養護三個方面。據下游客戶的類型,可將園林綠化分為生態修復、綠化建設等市政型園林工程和企事業單位、私家園林等地產型園林工程,包括有公園、街道、廣場、森林、景區等園林公共基礎設施建造與綠化,以及礦山、道路、水利、邊坡等恢復與重建工程。隨著國內城鎮化進程深入推進,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2420.53平方公里,而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讓人們對生活環境的美觀、健康、舒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景觀及市政公園、綠地建設的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綠地面積達347.98萬公頃;疊加國內環境建設環保化、生態化要求提升影響,城市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需求不斷提升,近年來國內城市園林綠化年投資金額均超過2000億元,持續帶動我國生態建設與修復行業發展。2021年,我國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達8696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公共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達3635億元,同比增長4.51%。2022年,國內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預計達9096億元,其中,公共園林綠化行業市場規模為3792億元。
綠色濕地經濟助力產業市場發展。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形容為“地球之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各級政府在生態區位重要、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自然濕地劃建自然保護區;本世紀初來,對于城市及其周邊人類活動頻繁、不適宜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濕地,濕地公園成為了一種創新的濕地保護形式。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環境、助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政策實施、增加生態環境多樣性,我國加速推動重點濕地生態環境建設修復項目落地、完成,從2005年開始試點建設,經過15年的發展,國內31個省(區、市)現已遍布各級濕地公園,如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廣州海珠濕地公園等,全國濕地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果。
據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濕地保護修復已經實施項目超3400個,現有64個國際重要濕地、29個國家重要濕地、1021個省級重要濕地,國家級濕地公園多達901個,全國濕地生態環境總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開發及時間檢驗,濕地公園已不僅是生態環境建設修復項目工程,當前人民文旅需求高漲,全國各地區加速整合市場資源,“濕地公園+觀光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綠色濕地轉化為綠色濕地經濟成為發展趨勢,如黃河濕地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濕地公園-大川渡-大峽公路)連接線道路工程、濕地公園-大川渡段建設項目、懷仁口泉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項目、承德市御道口牧場管理區西郊濕地治理項目、龍灣二期濱海濕地修復工程(一階段)等,不斷助力我國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及修復工作實施。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3-2029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3-2029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共七章,包含中國生態修復行業細分市場發展潛力分析,中國生態修復企業競爭對手經營分析,中國生態修復行業投融資與前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