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政策環境 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市場規模 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競爭格局 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發展趨勢
一、半導體生產流程及相關設備種類
半導體產業主要包括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兩大類,各分支包含的種類繁多且應用廣泛。半導體應用領域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是計算機、家用電器、數碼電子、自動化、通信、航天等諸多產業發展的基礎,是現代工業的生命線,也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核心技術。半導體的生產流程可分為設計、制造、封裝與測試三個步驟,制造環節又可進一步分成硅片制造和晶圓制造兩個步驟。
半導體生產流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半導體設備泛指用于生產各類半導體產品所需的生產設備,屬于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支撐環節。在從硅片制造到晶圓制造,再到封裝測試的整個工藝過程中,半導體設備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半導體制造各環節對應設備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本文摘自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
二、《芯片和科學法案》,中美半導體政策之戰
中國半導體行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府的產業扶植,除了有兩期大基金和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資,還通過低息貸款,直接補助,水電補貼,土地補貼等提供給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綜合起來中國政府的產業支持力度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
以《關于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為例,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65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130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半導體行業主要扶持政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北京時間8月9日晚,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署《芯片與科學法案》。法案包括三大部分:
1、527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補貼和研究基金投入,在美國建立芯片工廠的企業將獲得25%的減稅
《芯片與科學法案》分配結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在未來10年內撥款2000億美元,以促進美國的科學研究。
3、資助的實體不得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受關注國家開展與半導體制造能力實質性擴張有關的任何重大交易,包括但不限于在相關國家新增或擴張產能。但該等限制不適用于相關受關注國家已有的“成熟制程”(28納米以上)。
除扶持本國半導體產業目的意外,美國希望通過二選一的方式,限制接收美國相關財政資助的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等地發展先進制程半導體制造業產能。
短期來看,該法案確實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此舉將進一步提升半導體制造中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中長期來看,此舉將倒逼國內半導體產業自主發展,加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進程。
三、2021年中國市場領跑全球,設備進口依存度持續降低
伴隨著全球科技進步,5G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器件行業市場規模4403.89億美元,2021年達5558.93億美元,同比增長26.23%。
2016-2021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WSTS
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核心環節,半導體設備市場與半導體產業景氣狀況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總銷售額711.9億美元,2021年達1026.4億美元,同比增長44.18%。
2016-2021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
資料來源:SEMI
近年來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領跑全球,其中大陸市場與臺灣市場占據全球半壁江山。2021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增速58.2%,中國臺灣市場增速45.4%。而韓國以249.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韓國市場增速為55.3%。
2017-2021年全球半導體設備主要市場發展速度
資料來源:SEMI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2020年的產量增長到3594.30億塊,國內集成電路行業需求量約6842.10億塊。
2011-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供需平衡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我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銷售收入373.43億元,進口金額1365.86億元,出口金額33.45億元,國內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市場規模1705.84億元。
2015-2021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銷售平衡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工業協會、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1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進口依存度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外商占據主導,國內企業積極追趕
2021年自然年度全球前15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銷售1136.6億美元。其中美國Applied Materials以241.72億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光刻機大廠荷蘭ASML以217.75億美元排名第二,3~5位公司為Tokyo Electron(172.78億美元)、美國LAM(165.24億美元)、美國KLA(81.65億美元)。
6~15公司分別為,日本Advantest(39.07億美元)、美國Teradyne(37.03億美元)、日本SCREEN(36.32億美元)、韓國SEMES(24.86億美元)、日本Hitachi Higt-Tech(預計24.53億美元)、日本DISCO(21.67億美元)、荷蘭ASMI(20.24億美元)、日本Nikon(19.98億美元)、中國香港ASM Pacific Technology(17.39億美元)、日本KokusaiElectric(16.38億美元)。
2021年全球前十五大半導體設備廠商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這些企業主要分布與亞洲、北美、歐洲地區,其中日本7家,占據了近半;美國4家;荷蘭2家;韓國1家;中國香港1家。可以看到,前15大公司中暫無中國大陸公司,大陸企業仍然處于相對弱勢低位。
全球半導體設備行業主要企業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銷量大幅增長,營收頗具規模。伴隨行業處于景氣周期,疊加國產化替代需求,我國半導體設備廠商2021年業績實現較大突破大部分設備銷售量同比增長100%以上,其中,芯源微的單片式濕法設備以及至純科技半導體設備出貨量均實現200%以上的增長。
2021年國內主要企業半導體設備銷售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五、趨勢:晶圓產能投放拉動需求,國產替代正當時
1、生產效率及降低成本因素推動下,全球8寸擴產放緩,12寸晶圓廠擴產如火如荼。中國晶圓產能緊張,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主流制造商圓廠產能利用率高達100%左右。大量晶圓廠的擴建、投產,將帶動對上游半導體設備的需求提升。
中國大陸地區晶圓廠投建擴產計劃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中國半導體芯片銷售的快速增長很可能會持續,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政府的堅定承諾以及面對不斷惡化的美中關系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過去我國半導體行業主要為被動的接受國際壟斷企業定價,核心設備依賴進口,產業鏈多環節受國外廠商“卡脖子”。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國產設備的研發進展,多環節進入產業化替代階段。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投資建議分析,2025-2031年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2025-2031中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專用設備投資價值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