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萬億美元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被國會正式通過之后,美國財長耶倫接受了美國廣播公司《新聞一小時》采訪,針對就業、財政債務、通脹水平等市場最為關切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她表示,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體現出市場參與者對美國經濟復蘇預期的增強,而不是通脹擔憂加劇的信號。耶倫的看法和鮑威爾如出一轍。此前,鮑威爾兩次講話均表示:國債收益率上升是美國經濟恢復的體現,美聯儲認為,當下通脹有所抬頭僅僅是“暫時現象”。
從美國股市近期的走勢看,這樣的切換似乎已經開始或正在進行,至少大家沒有看到美股出現所謂“泡沫破滅必然出現的暴跌”。需要解釋的是:疫情在美國暴發之后,美國股市不跌反漲顯然已經泡沫化了,但為什么美國經濟當局卻更加精心呵護股市,而不是像“一般人公認”的那樣:是泡沫就得讓它破,破的越充分市場越健康?
歷史地看,當年荷蘭人為了分散遠洋貿易的風險,攫取遠洋貿易的超額收益,發明了股份制、股票和股市。那時,遠洋船隊的股票是否存在泡沫?當然,在船隊出海未歸之時,誰知道其股票能夠帶來多大收益?但是,當荷蘭因此而成為“海上馬車夫”之后,此前被認為泡沫的股票還存在泡沫嗎?同樣的道理后來反復實踐,包括鐵路股泡沫、互聯網泡沫,以及當下的高科技股泡沫,當鐵路撐起國家經濟、互聯網從虧損變巨額贏利之后,這些泡沫還是泡沫嗎?
由此可見,股市的功能絕不僅僅是經濟的晴雨表,它更是強大的、無可替代的經濟動力和工具。歷史證明,往往是先有股市動力,然后才有經濟變局。
目前所有發達國家都在精心呵護其股票市場,因為他們知道:失去了股市動力,他們將在這場“科技競爭主導的經濟變局”中失利。所以此時此刻,他們無懼泡沫,等到再次足以領跑、壟斷全球科技核心并以此贏得經濟未來之時,回頭再看:今天的股市泡沫還是泡沫嗎?
反觀中國,只要股市一漲,立即“泡沫論”橫飛。難道這些人真的不懂股市的歷史?真的不懂股市對中國經濟現在和未來的重大戰略意義?或許他們是好心,擔心泡沫破滅對中國金融、經濟構成不良影響。但同樣是股市的真實歷史:對經濟構成嚴重破壞的股市泡沫,如一些人嘴里常說的“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等,其實都是因為欺詐引發的股市泡沫,也是因為“欺詐式泡沫”而導致股市信用盡失,近而導致信用收縮而破壞經濟。


2024-2030年中國股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股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股票行業發展趨勢與規劃建議,中國股票行業企業發展策略建議,結論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