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夕照里,晚潮起。大連莊河市青堆鎮盛家村河門漁港的水位快速上抬——正是漁船借勢返港好時機。
七八百米長的碼頭上,數十臺商販運輸車各自占好有利位置。漁家女人們搬出臺秤,手握記賬本做好迎接自家漁船的準備。
“來了!”有人大喊。只見海灣入口處,一條條漁船滿載漁獲魚貫入港。岸上人群頓時忙碌起來,歡快的氣氛四下彌漫。
徐淑香一眼就望見了自家那條熟悉的漁船。丈夫孫強站在船頭,用力向岸上招著手。“看他那精神頭,這次出??隙ㄓ譀]少撈。”徐淑香滿眼笑意。
孫家的船一靠岸,十多人按照分工迅速各就各位,卸貨、稱重、核賬、裝車,一條人鏈流水線忙而不亂。
當數千斤海鮮被商販拉走后,孫強緊張的神情總算舒緩下來。他接過妻子遞來的記賬本,瞄了一眼,滿意地點點頭。這次出海,僅飛蟹就捕了300多斤,商販的收購價達到每斤80余元。
“今年光景尤其好,每次出海,基本保證滿艙。”提及9月初開海以來的“收成”,孫強開心不已。
49歲的孫強,打小就在北黃海一帶打魚,對當地魚情變化了如指掌:“最近幾年,咱大連這片海域的海貨越來越多了。政府把這一大片海域管理得好好的,魚蝦蟹養得肥肥的,供我們漁民捕,這件大實事,漁民們心里記著呢。”
海洋漁業資源和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依賴良好的海洋生態。近年來,按照國家和我省部署要求,大連市一直把海洋生態修復和水生生物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僅增殖放流一項,“十三五”期間,大連市投入苗種資金超過2億元,放流苗種150億余尾,規模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專業回捕評估顯示,放流增加水產品產量18.2萬余噸,漁民增收20億元以上。
盛家村是典型的小漁村,村民靠海吃海。然而,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缺乏有效管護,大連近海漁業生態不斷衰退,嚴重影響了漁民的收入和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些傳統經濟魚類難見魚汛。盛家村的不少漁民只好到更遠的海域捕撈,有些漁民考慮風險及成本,出海意愿降低。
“黨和政府一直很關心咱漁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海洋自然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力度一直在加大,海洋牧場的面積逐年增多,增殖放流的規模越來越大,漁業資源因此得到快速增長,實實在在地促進了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盛家村黨總支書記蔡曉麗家也有一條漁船,她深有感觸地說,“一些曾經消失的魚汛又出現了,比如市場經濟價值較高的飛蟹、對蝦,以前可捕量少得可憐,現在產量已非常可觀??梢哉f,漁民每次出海,都是一個豐收節。”
盛家村的漁船也逐漸增多,現有243條。從9月開捕到冬冰封海,全村僅捕撈一項,產值有望達8000多萬元。這些漁船還給當地創造了1200多個收入超5萬元的就業機會。
小漁村的日子日漸紅火,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2.3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漁業生態一年勝似一年,村民的好日子在后頭呢。”提及盛家村的明天,蔡曉麗信心滿滿。
暮色初上,和其他漁民一樣,稍作休整的孫強在給漁船上好補給后,再次起航。他笑著說:“現在是捕魚好時節,一點時間都不想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