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科技更大擔當、展示創新獨特風采。省科技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和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優平臺、強主體、聚人才、活機制”要求,做優高能級創新平臺,助力我省科技自立自強向縱深推進。“十三五”期間獲國家新認定3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居全國第二。2016年成為全國第6個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省份試點,2017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創新發展試驗獲得支持,福州、廈門、泉州、龍巖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建高地”,福廈泉科技創新走廊釋放外溢效應。我省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引領,以建設福廈泉科技城為核心,推動沿福廈泉軸線布局建設科技創新走廊,輻射帶動全省創新發展,釋放外溢效應。2020年全省7個國家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預計930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2%。全省約84%的高新技術企業、72%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和76%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福廈泉成長。推動福州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戰略區域;推動廈門建設未來科技城,打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區域創新高地;推動泉州建設時空科創基地,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時空科創高地。
“創高峰”,省創新實驗室體系形成科研新格局。我省創建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等4個首批省創新實驗室,在生物技術制品、柔性電子、海洋科技等領域新建一批省創新實驗室,形成體系化布局,重點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目前,已安排2020年度省級建設補助經費4.8億元,4家省創新實驗室按照邊建設、邊發展原則,大力開展科研項目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其中,福州光電信息省創新實驗室獨創研制出稀土新冠快檢試劑盒,引進了電磁屏蔽材料等4個研發團隊;廈門能源材料省創新實驗室建成世界第四座、亞洲第一座無噪音實驗室,攻克了鋰離子電池塑膜等關鍵技術。
“登高山”,高水平研發機構創造科技源動力。我省持續推進和完善省部、省院會商共建工作機制,爭取在閩布局建設一批大項目、大平臺和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研設施。重點推進產業技術研究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聚焦“高、精、尖”技術領域,吸引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機構、中央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來閩設立新型研發機構。2020年對136家國家和省級高水平科技研發創新平臺支持補助經費6117.4萬元。目前全省已引進21個重大研發機構,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3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7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3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56家。
“上高坡”,科技對外合作平臺推動發展新對話。我省設立11個海外科技工作聯絡站,布局10家省“一帶一路”對外合作科技創新平臺。強化京閩科技合作,推動三明市政府與中關村發展集團戰略合作等總投資100.7億元的19個項目對接簽約,首批44家企業簽約入駐三明中關村科技園。強化閩臺、閩港澳科技合作,2020年實施泛珠區域科技合作項目24項。與寧夏科技廳簽署了新一輪《閩寧科技合作協議書》,與新疆昌吉州政府簽署《“十四五”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立項支持對口西部幫扶科技專項項目5項。


2025-2031年中國柔性電子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柔性電子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柔性電子產業鏈梳理及全景深度解析,中國柔性電子產業鏈代表性企業案例研究,中國柔性電子行業市場前瞻及投資策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