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四川省人社廳發布消息,2020年四川農民工轉移就業實現勞務收入5673.6億元,截至2020年12月底返鄉創業實現產值6475.9億元,“農民工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農民工轉移輸出數量和勞務收入、返鄉創業人數和創業產值均創歷史新高。
“打工改變了我的家庭。”羅日哈是涼山州鹽源縣棉椏鄉村民。2020年,羅日哈用務工收入在鹽源縣城里買了一套新房,再加上之前在村里修的四合院,他家在城鄉都有了住房。羅日哈說,自從10年前外出務工后,家里收入不斷增加,現在已邁入小康之家。
羅日哈家通過務工增加收入邁步小康的背后,正是四川“農民工經濟”體量持續壯大的過程。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李一漫介紹,四川是農民工外出務工大省,2007年全省勞務收入1077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此后,隨著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全省勞務收入以年均13.7%的速度增長,2020年農民工轉移就業2573.4萬人,勞務收入5673.6億元。
隨著全省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工在務工過程中資金、技術的積累,部分外出務工農民開始返鄉創業。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副處長趙華文介紹,從2015年開始,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每年新增量在5萬人左右,在一、二、三產業領域,均活躍著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身影。
隨著返鄉創業農民工人數和創辦主體的增多,返鄉創業產值也不斷增加,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81.4萬人,創辦企業32.2萬戶,返鄉創業實現產值6475.9億元。
“‘農民工經濟’由勞務收入和返鄉創業產值兩個部分構成。”李一漫說,全省“農民工經濟”突破萬億元,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對農民工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去年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挑戰下,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農民工疫情防控措施;率先實行返鄉農民工組織化管理;率先開展跨區域勞務合作;率先開展農民工外出務工返崗服務,實現疫情之下農民工轉移輸出逆勢增長。
近年來,四川持續降低農民工返鄉創業門檻,不斷夯實創業平臺,優化創業環境,農民工返鄉創業產值不斷增加,成為助推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速器”。
“‘農民工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四川將繼續堅持服務保障農民工戰略性地位不動搖,提高農民工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精準化水平,發展壯大“農民工經濟”,助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更多如羅日哈一樣的川籍農民工過上更好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