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由工信部授予,以“專、精、特、新、鏈、品”六大維度為評選核心選拔出的企業,嚴苛考核企業技術壁壘、市場占有率及產業鏈協同能力。2024專精特新“小巨人”十強省份榜單由江蘇領銜,北京上海掉出前三,湖南首次上榜。前十省市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據全國整體的88%。從地區分布來看,東部省市霸榜,中西部城市正在逆襲突圍。新的一年,各地加速落地政策“組合拳”,從激發創新動力、提升協同效率、優化外部環境等方面發力,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更好發展。
關鍵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
一、江蘇遙遙領先占據首位
江蘇省企業數量拔得頭籌。多年以來,江蘇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智改數轉”之路,“小巨人”家族不斷壯大,“制造”競爭力持續增強,中小企業對全省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吸納就業作用不斷增強。2024年,江蘇省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為711家,領先第二名廣東省151家。
廣東、浙江、北京和上海緊隨其后。2024年,該四省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為560、457、271、206家。前五名共占據全國新增“小巨人”企業數量的71.78%。
山東、安徽、四川、湖北和湖南占據后五位。2024年,該五省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為165、113、81、72、64家。前十名共占據全國新增“小巨人”企業數量的87.89%。
二、長三角領跑,中西部加速崛起
長三角“雙核”驅動。江蘇省憑借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賦能,依托蘇州、南京等地的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集群,疊加政策精準扶持,連續三年穩居榜首。浙江省則以民營經濟活力和數字化創新生態見長,杭州、寧波的物聯網與智能制造企業貢獻突出。
珠三角“單極”突圍。廣東省雖總量位居第二,但深圳—東莞—廣州科創走廊的半導體、新能源企業表現強勁,華為、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向“硬科技”領域升級。
中西部省份“黑馬”頻現。四川省、湖北省受益于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政策紅利,光電子、生物醫藥產業企業成為新增長點。安徽省憑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科研轉化能力,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領域培育多家“小巨人”。湖南省則通過工程機械產業智能化轉型,孵化一批配套技術企業,首次躋身全國前十。
三、十省市中僅有一地實現數量正增長
與上年相比,2024年僅北京市實現數量增長。2024年北京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數量比去年多了28家。截至2024年12月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已增至260家,總市值接近7000億元。其中,超過一半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浙江、上海企業數量與去年持平,其他省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浙江與上海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數量上,與去年持平,分為為457和206家。而在其他省份中,湖北、山東和廣東為企業數量下降最多的省份,降幅分別達到66.82%、45.00%和14.89%。
四、政策+產業鏈雙重驅動
2024年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區域分布的集中化趨勢,本質上是地方政府政策導向、產業鏈資源稟賦綜合作用的結果。
政策驅動。在江蘇,“鏈長制”由省級領導擔任重點產業鏈“鏈長”,直接對接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需求。廣東省推出“揭榜掛帥”制度,針對半導體、工業母機等領域發布技術攻關榜單,中小企業揭榜成功后可直接獲得省級資金支持。
產業鏈驅動。江蘇常州依托理想、比亞迪等新能源整車廠,聚集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向中小企業開放供應鏈。浙江寧波通過舜宇光學、均勝電子等龍頭,帶動光學鏡頭、汽車電子領域中小企業技術升級。安徽合肥依托京東方、長鑫存儲等“鏈主”,在顯示面板、存儲器領域培育配套企業。
智研咨詢專精特新“小巨人”申請服務是專為中小企業打造的,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技術示范企業申報、孵化、培育的一站式服務。智研咨詢專精特新申報服務包含:行業地位證明、品牌實力證明、銷售實力證明、技術領先證明、銷量排名證明、市場占有率證明、市場份額證明、經濟效益評估等。智研咨詢憑借15年產業研究經驗、自主研發數據庫、質量領先保障、精密準確的研究方法、權威資質等領先優勢,實現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只為讓您的企業更進一步!
智研,為您的申請保駕護航,讓您高枕無憂,是您專精特新申報的不二選擇。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專精特新欄目。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專精特新申報服務、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