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專精特新這一概念的提出,為全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指明了獨特的方向。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培育過程中,北京和上海兩地分別展示了不同政策風格與培育成果。2024年,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數量上,北京分別以410和65家的優勢領先上海。不難看出,兩地在發展模式上差異顯著,北京是“政策驅動型”增長,強補貼+科研資源集中為企業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網絡;上海則是“產業鏈協同型”發展,產業生態+資本賦能推動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關鍵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超一線城市
一、數據概覽:北京VS上海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變化(2019-2024年)
2024年,北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以410家領先上海。具體來看,北京于2022年達峰值(3812家),隨后兩年劇烈波動;而上海在2019年企業數量基數高,2022年經歷短暫沖高后持續下滑。
2024年北京上海兩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差距不大,北京略微領先。北京于2021年爆發式增長,同比上年增加了1011家,但2022年起大幅回落。而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整體呈波動上升,2022年達峰值后緩慢下降,2024年與北京基本持平。
二、核心發現:兩地發展模式差異
北京“政策驅動型”增長。2021年“小巨人”數量激增,與北京市當年頒布的《“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直接相關,但2022年后政策補貼收緊,多數企業因研發投入壓力相繼退出。此外,在政策工具上,北京市早期通過“中關村科學城專項基金”“首臺套補貼”快速培育了眾多專精特新企業,但后續因財政壓力調整了支持力度。
上海“產業鏈協同型”發展。上海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穩中有進,其中中小企業數量于2019年已具備較高基數,依托長三角產業集群(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形成了生態優勢。此外,上海市專精特新相關政策傾向市場化主導,注重搭建平臺(如張江科學城、臨港新片區),專精特新企業依賴產業鏈協作而非單純補貼。
三、差異解讀:政策與資源
北京:強補貼+科研資源集中。北京依托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高校資源,早期吸引了較多硬科技企業。目前,北京構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市級專精特新—國家級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的梯度培育格局,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的“生態雨林”式創新發展體系,為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和廣闊的空間。
2025年,北京將持續聚焦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舉辦“一月一鏈”融資路演活動,拓展融資渠道,加大信貸供給;通過財政資金獎補方式,支持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通過市場化公開路演遴選方式,對企業實施的未來產業早期創新創業項目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
上海:產業生態+資本賦能。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大優勢,即特色產業園區、精準培育服務、科創資源集聚和優質營商環境。目前,上海正在瞄準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以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業,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集聚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優勢。
在資本賦能上,2024年“上海專精特新專板”開板,并與上海股交中心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相互聯動,提高優質專板企業與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之間的匹配對接效率。而聚焦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在投后管理和投后服務方面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專板將發揮上海資產管理協會、上海S基金聯盟優勢,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資本的循環暢通。
智研咨詢專精特新“小巨人”申請服務是專為中小企業打造的,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技術示范企業申報、孵化、培育的一站式服務。智研咨詢專精特新申報服務包含:行業地位證明、品牌實力證明、銷售實力證明、技術領先證明、銷量排名證明、市場占有率證明、市場份額證明、經濟效益評估等。智研咨詢憑借15年產業研究經驗、自主研發數據庫、質量領先保障、精密準確的研究方法、權威資質等領先優勢,實現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只為讓您的企業更進一步!
智研,為您的申請保駕護航,讓您高枕無憂,是您專精特新申報的不二選擇。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專精特新欄目。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專精特新申報服務、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