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全球面板制造產能逐漸向我國境內轉移,我國正逐步成為全球面板生產制造中心,面板出貨量持續增長,進而推動了我國顯示驅動芯片行業的快速發展。具體來看,2016-2019年期間,由于京東方等國內領先面板廠商突破顯示面板核心技術,面板實現大宗商品化,整體面板及其零部件處于一個價格下行時期,因此該階段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沒有明顯增長。2020年受疫情爆發影響,居家隔離、遠程辦公刺激了電子產品等終端需求的爆發,同時,由于晶圓代工廠產能緊張,整體芯片價格不斷上漲,使得顯示驅動芯片市場大幅增長。后續在我國顯示面板出貨量持續增長,集成電路產業利好政策的支持及下游面板及終端產品較高的景氣程度等利好推動下,行業規模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92.94億元,同比增長13.6%。
一、定義及分類
顯示驅動芯片(DDIC)是顯示面板成像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芯片集成了電阻、調節器、比較器和功率晶體管等部件,負責將CPU處理完成的圖像信號轉換為對于顯示屏的控制信號,控制著顯示面板的發光線性度、功率、電磁兼容等關鍵因素,從而保證顯示畫面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將顯示驅動芯片是否集成觸控功能可區分為非觸控型顯示驅動芯片和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TDDI);按照顯示技術不同,顯示驅動芯片可以分為LED驅動芯片、LCD驅動芯片、OLED驅動芯片及Micro-LED/Mini-LED驅動芯片。現階段市場上主流顯示驅動芯片包括LCD顯示驅動芯片(LCD DDIC)、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TDDI)和OLED顯示驅動芯片(OLED DDIC)三種類型。
二、行業政策
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新型顯示是我國政策聚焦的三大重點領域,政策明確提及顯示驅動芯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大力推動顯示驅動芯片與相關整機量產。如2023年工信部等4部門聯合發布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研制Micro-LED顯示等關鍵技術標準,以及新一代顯示材料、專用設備、工藝器件等關鍵產品標準;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要求推進4K以上新型微顯示器件的規模量產,開發配套顯示驅動芯片。相關政策的出臺,為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只有具備深厚的技術底蘊,才能在行業中立足。同時,由于半導體相關技術及產品的更新速度很快,要求業內企業具備較強的持續創新能力,不斷滿足多變的市場需求。因此,行業內的后來者往往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技術摸索和積累時期,才能和業內已經占據技術優勢的企業相抗衡。而顯示驅動芯片為復雜的集成電路產品,業內龍頭企業普遍具有多年的耕耘經驗,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儲備,形成了多條行業特色技術路線。同時,各項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均需經歷嚴格的工藝流片與產品驗證過程。因此,市場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完成技術積累并實現產品線的搭建。
2、人才壁壘
在以技術水平和創新性為主要驅動力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富有豐富經驗的優秀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將有利于企業在業內保持技術領先性,提升運營管理效率,是行業內公司不斷突破技術壁壘的前提。目前,在顯示驅動芯片領域,技術和管理人才尚屬于稀缺資源,強大的人才團隊將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同時,隨著行業需求的不斷迭代、技術趨勢的快速發展,從業者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才能保持其在業內的技術地位,成為真正的高端人才。
3、資金壁壘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行業具有資金密集型特征,在核心技術積累和新產品開發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研發資源與人才資源投入。在顯示驅動芯片領域,研發環節往往需要大量且長期的人力資本投入,并承擔若干次高昂的工藝流片費用,而上述高額的各類研發支出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持續性發生。面對繁重的資金壓力,新進入者不得不考慮自身實力能否維持持續性的高額研發支出,因此也構成其進入該行業的壁壘之一。
4、產業鏈資源壁壘
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Fabless經營模式下,需要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進行充分協調與密切配合,實現產業鏈資源的有效整合。在新產品研發環節,Fabless設計企業需要借助上游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代工廠的力量進行產品工藝流片;在產品生產環節,Fabless設計企業需要有能力獲取代工廠的可靠產能,以保證向下游的按時交付;在產品銷售環節,企業需要維系穩固的品牌客戶資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因此,對于尚未積累產業鏈相關資源的新進入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搶占市場,有限的市場資源可能對新進入企業的發展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四、產業鏈
在顯示驅動芯片產業鏈中,下游的顯示面板企業向芯片設計公司提出需求,芯片設計公司在完成設計后分別向晶圓制造代工廠和封裝測試企業下訂單,晶圓制造企業將制造好的晶圓成品交由封測企業,最后封測企業在完成凸塊制造、封裝測試環節后,直接將芯片成品發貨至顯示面板或模組廠商進行組裝,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五、行業現狀
隨著近年來全球面板制造產能逐漸向我國境內轉移,我國正逐步成為全球面板生產制造中心,面板出貨量持續增長,進而推動了我國顯示驅動芯片行業的快速發展。具體來看,2016-2019年期間,由于京東方等國內領先面板廠商突破顯示面板核心技術,面板實現大宗商品化,整體面板及其零部件處于一個價格下行時期,因此該階段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沒有明顯增長。2020年受疫情爆發影響,居家隔離、遠程辦公刺激了電子產品等終端需求的爆發,同時,由于晶圓代工廠產能緊張,整體芯片價格不斷上漲,使得顯示驅動芯片市場的大幅增長。后續在我國顯示面板出貨量持續增長,集成電路產業利好政策的支持及下游面板及終端產品較高的景氣程度等利好推動下,行業規模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92.94億元,同比增長13.6%。
六、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行業發展
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之一,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作為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強勁推動力量,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行業是國家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為驅動行業持續發展、鼓勵企業不斷創新,我國各級政府針對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性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和國際合作政策。另一方面,為了保障行業健康、穩定地發展,若干規范化政策相繼出臺。國務院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分別發布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完善了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而顯示驅動芯片作為半導體集成電路的重要產品之一,相關政策的頒布有效推動了產業的有序運作與持續發展,為業內企業的快速成長注入了新動能。
(2)下游需求推動市場增長
顯示驅動芯片擁有廣泛的下游應用,其終端應用領域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終端和醫療、汽車電子等工商業應用領域等。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終端應用趨勢的不斷演進,下游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旺盛,對性能迭代的要求持續提升,相關應用領域的繁榮也推動了我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的穩步發展。
2、不利因素
(1)技術水平較國外企業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我國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行業起步較晚,盡管我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并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但目前我國企業在技術實力、資金投入、人才儲備等方面與國際龍頭企業比尚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在多個細分市場,仍然存在全球市場由知名海外企業所主導的局面。未來,我國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有待通過加強各方面的投入與積累,進一步改善產業環境,提升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專業人才稀缺
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高度依賴于專業化人才資源投入,具有豐富產業經驗積累的高端人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在設計、工藝、系統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培養了大批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優秀人才,但與市場領先的歐美、日韓等國家相比,我國尚存在高端人才供不應求的情形,亟待持續推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七、競爭格局
從全球市場來看,目前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但市場主要由中國臺灣、韓國廠商占據絕大部分份額,中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廠商整體市場占有率較低。國內市場來看,目前我國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化率較低,但隨著全球顯示面板產能逐步向中國轉移以及以京東方為代表的頭部面板廠商供應鏈國產化需求增強,未來顯示芯片行業的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國內領先的顯示芯片廠商有望借勢實現快速發展,中國顯示驅動芯片廠商市場占有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八、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內地顯示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TFT-LCD制造中心,并在AMOLED領域逐步實現對韓國廠商的追趕。隨著新建產線的投產和更多高世代線的建設,中國內地顯示面板產能將持續增長。然而,盡管面板產業強大,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仍被中國臺灣、韓國廠商主導,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由于消費者的需求是推動顯示驅動芯片迭代的關鍵,高分辨率、高幀率、窄邊框的顯示設備日益受歡迎,對驅動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支持高分辨率、高幀率且高集成度的顯示驅動芯片將成為市場主流,推動顯示產業進一步發展。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