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蓬勃發展,保險市場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再保險市場因此得以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再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不斷精進,通過優化風險定價模型、加強風險評估等手段,顯著提升了經營的穩健性。值得一提的是,再保險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尤其在健康保險、環境保險等新興領域,再保險公司積極投入研發力量,推出了更加創新且個性化的產品,以滿足市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這些創新舉措不僅增強了再保險市場的吸引力,也為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2年我國再保險行業保費收入達到2288億元,同比增長3.67%;分出保費達到808億元,同比增長10.53%。
一、定義及分類
再保險是指保險人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與另一個保險人簽訂協議,將原保險的部分風險或責任進行轉嫁的行為。再保險按照責任限制分類可以分為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按照分保安排方式分類可以分為臨時再保險、合約再保險、預約再保險。
二、行業政策
近年來,我國再保險行業政策主要為了規范、促進和保護再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2023年12月,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我國主要保險機構、再保險機構積極拓展航運保險業務,創新提供新能源船舶險、船舶建造險等產品。支持發展國際航運再保險業務,集聚國內外再保險機構,提升航運再保險服務能級。該政策不僅有利于提升航運風險管理能力,有效地轉移和分散風險,同時,也拓展了保險機構的業務范圍和市場規模。這種跨行業的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助于提升兩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還有助于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三、發展歷程
中國再保險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80年代至1995年的起步階段。1980年代初,中國開放保險市場,成立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但沒有再保險公司。在199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探索再保險工作,國有財產保險公司在境外購買了少量再保險,但再保險市場規模和活動仍然很小。
1996年至2008年的快速增長階段。1996年起,中國再保險市場迎來了快速增長的階段。國內有了首個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進一步規范了再保險市場行為。2001年中國財產保險公司分設財產保險再保險公司,隨后其他保險公司也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再保險公司。2002年至2003年,行業的保費規模急劇增加,再保險市場規模也隨之膨脹。
2008年至2013年的調整階段。2008年起,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再保險市場產生了影響,保險公司的業務和再保險市場規模下降,但市場份額仍然高居全球前列。2013年,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重大風險管理的指導意見》,對再保險行業實施了更加嚴格的風控要求。
2014年至今的融合階段。2014年中國保險市場加快了開放步伐,鼓勵外資再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助力中國再保險市場的融合和升級。2016年國務院印發《促進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再保險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資本化發展,優化保險市場結構”。目前,中國再保險市場已經融合了傳統再保險和保險資本再保險,并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農村金融等領域開拓創新。
四、行業壁壘
1、市場準入壁壘
在我國,再保險業務屬于金融行業范疇,受到嚴格的監管和審批。保險機構需要符合一系列法規要求,包括注冊資本、從業人員資質、業務經營計劃等,才能獲得從事再保險業務的資格。這些要求提高了市場準入的門檻,限制了新進入者的數量。此外,監管部門還會對申請者的經營能力、風險管理水平等進行評估,確保其具備從事再保險業務的能力和條件。這種嚴格的審批和監管機制,確保了再保險市場的穩健發展,但同時也增加了新進入者的難度。
2、技術能力壁壘
再保險業務涉及復雜的風險評估、定價和風險管理等環節,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和經驗。保險機構需要擁有先進的風險評估模型、定價系統和風險管理工具,以應對各種復雜的風險情況。此外,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再保險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具備這些技術的保險機構能夠更好地分析風險、提高定價準確性、優化風險管理效果。然而,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積累,對新進入者構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3、資本實力壁壘
再保險業務具有高風險、高資本要求的特點,需要保險機構具備充足的資本實力來應對可能的風險損失。監管部門通常會對保險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進行監管,確保其具備足夠的償付能力。此外,隨著再保險市場的競爭加劇,保險機構還需要具備足夠的資本實力來支持業務擴張、技術創新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投入。這種資本實力要求對新進入者構成了較高的門檻。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再保險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數據服務供應商、硬件設備供應商、軟件設備供應商等,數據服務供應商主要提供保險用戶的數據信息,硬件設備供應商生產的設備包括服務器、芯片等,軟件設備供應商生產的設備包括操作系統、中間體等軟件設備。產業鏈中游為再保險公司,產業鏈下游為保險公司。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產品和服務,幫助保險公司分散風險、增強承保能力和提高償付能力。公司再保險產品有比例再保險、非比例再保、特種風險再保險、人壽再保險等。公司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災害事故的再保險安排,如四川汶川地震、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展現了其在風險管理和大災風險轉移方面的專業能力。此外,人保再保險還積極參與國際再保險市場,與全球多家知名再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提升了其在全球再保險市場的影響力。2023年上半年,人保再??傎Y產達143.32億元,凈資產為42億元,凈利潤為1.96億元。
(2)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通過中再產險、橋社以及新加坡分公司經營境內外財產再保險業務,主要通過中再壽險、中再香港以及新加坡分公司經營境內外人身再保險業務。2023年上半年,中再集團的總保費服務收入為484.66億元,同比增長16.40%。其中,財產再保險業務收入為199.86億元,同比增長21.81%;人身再保險業務收入為70.08億元,同比下降35.00%,財產險直保業務收入為225.80億元,同比增長7.83%。就分保方式而言,中再集團的財產再保險、人身再保險業務均以合約再保險和比例再保險為主。
六、行業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蓬勃發展,保險市場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再保險市場因此得以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再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不斷精進,通過優化風險定價模型、加強風險評估等手段,顯著提升了經營的穩健性。值得一提的是,再保險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尤其在健康保險、環境保險等新興領域,再保險公司積極投入研發力量,推出了更加創新且個性化的產品,以滿足市場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這些創新舉措不僅增強了再保險市場的吸引力,也為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2年我國再保險行業保費收入達到2288億元,同比增長3.67%;分出保費達到808億元,同比增長10.53%。
七、發展因素
1、機遇
(1)市場需求增長與結構優化
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深化,原保險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對再保險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同時,隨著保險市場的競爭加劇,保險公司對風險分散和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這為再保險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業務機會。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保險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對再保險產品的創新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為再保險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政策支持與監管引導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保險市場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再保險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再保險機構拓展業務、創新產品、提升服務質量,推動再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監管部門也在加強對再保險市場的監管和引導,推動市場規范發展,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這些政策支持和監管引導為再保險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國際化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中國再保險行業正逐漸融入全球再保險市場,與國際再保險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日益增多。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再保險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有助于引進國外先進的再保險技術和經驗,推動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再保險行業還將迎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為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挑戰
(1)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開放和競爭加劇,中國再保險行業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價格上,還體現在產品創新、服務質量、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再保險機構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立足。
(2)風險管理挑戰
再保險業務本質上是對風險進行轉移和分散,因此風險管理是再保險機構的核心能力。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風險的日益復雜化,再保險機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風險管理挑戰。如何準確評估風險、合理定價、有效分散風險,成為再保險機構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3)風險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近年來,受極端天氣現象增多的影響,天災的強度和頻率不斷增強。受巨災損失、新冠疫情損失等影響,全球主要再保險公司承保效益承壓。世界最主要的再保險公司過去三年的凈資產回報率僅為平均7%-8%,國內再保險公司更甚。巨災多年頻發導致另類資本尤其是保險鏈接證券(ILS)類資本大幅減少對再保市場的投入。盡管費率上漲,資本并沒有跟隨過去費率上漲時的情景而大量進入這個行業。同時,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交通技術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為保險責任界定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新型風險的不確定性極大提升了預測、建模、定價的難度。
八、競爭格局
再保險行業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關鍵支柱,匯聚了眾多具有卓越聲譽和廣泛影響力的國際巨頭。在這個領域中,諸如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漢諾威再保險、法國再保險、美國再保險集團、中再集團、大韓再保險以及博納再保險等公司,都以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強大的業務實力,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和漢諾威再保險等行業翹楚,憑借深厚的行業積淀和創新能力,引領著全球再保險市場的發展潮流。根據再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來看,中再集團憑借其卓越的市場表現和深厚的業務根基,成為了再保險行業的領軍者。其中,中再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穩居行業榜首,其穩定的經營策略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同時,中再財險也以其卓越的風險管理能力和高效的服務品質,在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這些成績不僅展示了中再集團的強大實力,也為中國再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九、發展趨勢
1、市場持續擴大與業務多元化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保險市場的深度開發,再保險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不僅傳統的財險和壽險再保險業務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而且隨著新興風險的不斷涌現,如網絡安全風險、醫療健康風險等,再保險行業將迎來更多的業務機遇。同時,業務多元化也將成為再保險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再保險機構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再保險業務,而是積極探索與直保公司、保險中介、科技公司等多方合作,開發創新的再保險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2、科技驅動與數字化轉型
科技創新將成為推動再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再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通過大數據分析,再保險機構可以更準確地評估風險、定價和承保;人工智能則可以用于自動化理賠、客戶服務等環節,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區塊鏈技術則有助于實現再保險交易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增強市場的信任度。數字化轉型不僅將提升再保險行業的競爭力,還將推動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3、加速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再保險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再保險行業將加速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再保險。中國再保險公司可以通過開發綠色再保險產品,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潔技術和環保產業,為相關行業提供風險保障,促進低碳經濟轉型。同時,再保險公司積極參與氣候風險管理,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提高氣候相關災害的保險覆蓋率。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