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2021年,我國抗病毒類藥物的市場銷售額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一是重點品種如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阿德福韋酯、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等進入了國家集采目錄,銷售價格大幅下降;二是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下,2020年、2021年流感發病率明顯下降,抗流感病毒藥物市場銷售額減少。2022年我國抗病毒類藥物市場銷售額約為156億元,較2021年增長15.56%。
一、定義及分類
抗病毒類藥物是一類用于特異性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類的主要傳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組織器官,感染細胞引起疾病。抗病毒類藥物按病毒所致疾病分類可分為抗皰疹病毒藥、抗艾滋病病毒藥、抗流感病毒藥、抗肝炎病毒藥、廣譜抗病毒藥等。
二、行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相關政策。例如,2023年4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上海市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工作方案(2022-2030年)》,提出醫療保障部門要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丙肝抗病毒治療藥品納入集中采購范圍。衛生健康部門督促指導醫療機構,做好對已納入基本藥物目錄的丙肝抗病毒藥品的合理使用。2024年1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公共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人群艾滋病檢測覆蓋率達到40%,艾滋病檢測發現比例達到90%,抗病毒治療比例達到95%,在治病人病毒載量抑制比例達到95%,將艾滋病傳播控制在低流行態勢。
三、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我國抗病毒類藥物研究開始起步。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發現能夠抑制病毒活性的化合物。進入70年代末,中國抗病毒類藥物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時期,首個安全有效的抗病毒類藥物“阿昔洛韋”問世,被認為是抗病毒治療的一大發展。阿昔洛韋的出現不僅提高了藥物治療的效果,也為后續抗病毒類藥物的研究和開發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我國抗病毒類藥物行業進入發展階段,中國政府開始重視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發展,并加大對抗病毒類藥物研發和創新的支持力度。90年代初,隨著艾滋病在全球的廣泛傳播,中國抗病毒類藥物研發的重點轉向了抗艾滋病藥物的研制。這一時期,齊多夫定等抗艾滋病藥物的研發取得了重要進展,極大地推動了抗病毒類藥物的發展。1992-2012年間,中國通過引進國外乙肝疫苗技術和進口藥品,成功地降低了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從1992年的9.75%降至2012年的較低水平。2014年調查顯示,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下降到0.32%。2020年全球市場抗病毒類藥物需求持續增加,中國企業積極面向海外市場出口抗病毒類藥物,推動了行業發展。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抗病毒類藥物的研發和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
四、行業壁壘
1、市場認可度壁壘
抗病毒類藥物與居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在消費過程中,人們普遍會選擇購買知名度高、質量好的產品。新進入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企業需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獲得醫患雙方的認可。因此,抗病毒類藥物企業品牌的市場認可度是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重要進入壁壘。
2、人才壁壘
抗病毒類藥物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涉及多種專業領域,包括臨床研發、新藥注冊、生產及工藝、質量控制、市場研究、市場開發及銷售等,上述環節需要大量的具有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新進入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組建覆蓋新藥研發到商業化的專業人才團隊。
3、資金壁壘
抗病毒類藥物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高、風險大,需要長時間和大量資金的支持。在生產設施方面,抗病毒類藥物生產所需專用設備多,有些重要儀器設備依賴進口,抗病毒類藥物企業還需要建設符合GMP的廠房,費用昂貴。此外,為了滿足各國監管部門的要求和客戶現場審計需要,抗病毒類藥物企業還需在安全、環保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在銷售方面,抗病毒類藥物企業需在市場推廣與銷售隊伍建設過程中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的藥品才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占領市場。因此,若想進入抗病毒類藥物行業,抗病毒類藥物企業必須擁有相當的資金實力。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抗病毒類藥物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原料藥、中間體等原材料;產業鏈中游為抗病毒類藥物的生產制造;產業鏈下游為抗病毒類藥物的銷售渠道,包括醫院、藥店等,最終銷售至患者。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四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之一,青霉素類、頭孢類抗生素在全國占有優勢地位。以抗感染類產品為基礎,不斷豐富產品管線,形成心腦血管類、抗病毒類、消化系統類、內分泌類、呼吸系統類等多領域覆蓋。目前使用的“魯抗”牌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著名商標”、“重點培育的出口品牌”。企業與全國流通百強企業保持長期穩定合作,擁有廣泛穩定的客戶基礎,以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精細化營銷管理模式、周到的售后服務體系、快速有力的物流保障能力,在市場細分領域不斷鞏固核心產品地位,將存量業務穩健經營與增量業務快速擴張有效結合,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滲透力和覆蓋率。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企業抗生素營收同比增長18.49%至31.34億元,主要是企業不斷提升營銷能力,產銷增加帶動抗生素營收增加。
(2)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抗病毒、內分泌及代謝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療領域的產品開發、生產及銷售中國制藥企業,其核心產品組合包括“可威”、“爾同舒”、“歐美寧”、“欣海寧”及“喜寧”。企業目前在中國生產、推廣及銷售合計33款醫藥產品,并生產11種原料藥,其中大部份原料藥乃作自用。與此同時,企業堅持實施專業化、品牌化、差異化的發展戰略,致力于營銷團隊的專業性打造、穩健創新的市場運作、戰略性的資源整合,在行業內創造企業獨有的品牌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為消費者、合作伙伴創造企業的最大價值。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企業抗病毒藥物營收同比增長187.65%至29.11億元。
六、行業現狀
我國抗病毒類藥物市場銷售額從2015年的225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9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75%,增速逐年提高,主要推動因素為流感病毒藥物市場與抗HIV藥物市場的擴容。2020年、2021年,我國抗病毒類藥物的市場銷售額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一是重點品種如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阿德福韋酯、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等進入了國家集采目錄,銷售價格大幅下降;二是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下,2020年、2021年流感發病率明顯下降,抗流感病毒藥物市場銷售額減少。2022年我國抗病毒類藥物市場銷售額約為156億元,較2021年增長15.56%。
2015-2022年中國抗病毒類藥物市場銷售額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持續增長的國民經濟
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密切相關,抗病毒類藥物行業銷售收入會隨著GDP的增長而增長。據統計,2023年中國GDP為126.06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5.2%;2023年醫藥保健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例為9.2%。隨著收入的增長,居民對于醫藥保健的關注度與投入也在不斷增加,醫藥保健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為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利好政策頻出
近年來,密集出臺的相關監管法規政策為我國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保障,包括《上海市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工作方案(2022-2030年)》《浙江省強化醫警協同聯防聯控艾滋病工作機制》《重慶市公共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不僅彰顯了國家對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重視與支持,更促進了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科技的不斷進步
隨著生物技術、化學合成以及藥物設計等前沿領域的突飛猛進,抗病毒類藥物的研發與制造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新藥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而現有藥物也在持續優化與改進中煥發新生。這些創新成果不僅讓抗病毒類藥物的療效更加顯著,而且大幅降低了副作用,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用藥感受。此外,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抗病毒類藥物行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2、不利因素
(1)抗病毒類藥物研發投入不足
受自身資金和技術實力的限制,我國抗病毒類藥物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開展仿制藥生產工藝的深入探索和新藥的開發。與此同時,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部分抗病毒類藥物企業可能更傾向于追求快速回報,而非投入大量資源在長期的研發和創新,導致我國抗病毒類藥物市場上的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創新藥物。
(2)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盡管我國抗病毒類藥物行業推行了嚴格的認證制度,但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無序競爭現象仍然存在。同一藥品不同批文的重復藥品現象較突出,導致過度的價格競爭。與此同時,抗病毒類藥物購銷過程中商業賄賂、開單提成等不正當行為依然存在,抗病毒類藥物購買方拖欠藥款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嚴重阻礙了我國抗病毒類藥物行業的健康發展。
(3)進口產品的沖擊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抗病毒類藥物等產品的進出口關稅明顯下調。2024年1月1日起,我國關稅開啟新一輪調整,對部分抗癌藥、罕見病藥的藥品和原料等實施零關稅,這一舉措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使得國內抗病毒類藥物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在品牌和質量方面,國外抗病毒類藥物的平均水平普遍高于國內同類產品,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態勢。
八、競爭格局
在抗病毒類藥物研發上,國內也有眾多企業布局,主要包括魯抗醫藥、東陽光長江藥業、東北制藥、博騰股份、海正藥業、科興制藥、博瑞醫藥、凱因科技等本土藥企,這些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或引進等方式切入抗病毒類藥物賽道,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抗病毒類藥物經營業績情況來看,2023年上半年,魯抗醫藥、東陽光長江藥業、東北制藥抗病毒類藥物相關業務營收分別為31.34億元、29.11億元和27.08億元。
九、發展趨勢
隨著抗病毒類藥物研發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完善,未來,中國抗病毒類藥物行業將出現更多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這些新產品不僅具有更高的療效和安全性,還能針對特定的病毒或疾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與此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抗病毒類藥物行業將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這不僅有助于引進國外先進的研發技術和經驗,還有助于推動中國抗病毒類藥物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