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農藥行業是我國大力推動的行業,且出臺大量政策推動農藥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出臺了許多相關監管政策。2023年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切實加強當前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加強在生產、經營以及使用環節對于農藥的監督管理工作。中國農藥行業競爭激烈,農藥企業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足。2022年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發布中國農藥行業百強榜,銷售總額已由2012年的791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3275億元,農藥百強企業入圍門檻已由2012年的2.6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6.62億元。綠色農藥是我國農藥行業主要發展趨勢。
一、定義及分類
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農藥可根據不同的分類角度和標準進行劃分:根據防治對象不同,可分為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其他類。根據農藥性質不同,可分為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化學農藥即主要由化學合成方法取得,可根據成分進一步分為有機農藥和無機農藥;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根據毒性等級評價不同,可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農藥。根據加工劑型不同,可分為水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乳油、懸浮劑、散粒劑、膠體劑、煙霧劑、油劑等。
二、商業模式
1、采購模式
農藥企業主要采用“以產定購”的業務模式,設有獨立的供應儲運部,根據生產部等業務部門提供的生產作業計劃和采購需求負責原材料等各類物料的采購。供應儲運部根據原材料實際耗用在能夠保證正常生產情況下,結合市場物資價格波動等綜合情況,在規定的采購周期內靈活安排采購計劃,以確保生產正常進行。采用“以產定購”的采購模式主要考慮了采購規模及供應商關系的維護。
2、生產模式
農藥企業通常采用“以銷定產”的模式進行生產,根據銷售部門提供的市場信息,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制訂年度生產目標。生產部根據企業年度生產目標、銷售部門每月提供的發貨需要、產品的庫存情況并結合各產品特點,提前編制下月生產作業計劃,經批準后傳達至各車間,同時作為制定采購計劃的依據交由供應儲運部實施采購,以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3、銷售模式
農藥企業采取直銷與經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直銷模式下,企業能更直接地接觸、了解和服務客戶,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并及時獲取產品、技術、市場、競爭對手的變化情況。農藥終端客戶具有分布廣、需求分散的特點,在經銷模式下能有效擴大銷售覆蓋面,也是國內農藥企業的主流銷售模式。
三、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負責農藥行業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的研究制定,通過不定期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列明農藥產業中鼓勵、限制和淘汰類的技術和項目,對農藥行業發展進行宏觀調控。
農業農村部主要負責全國農藥登記、使用和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或參與制定農藥安全使用、農藥產品質量及農藥殘留的國家或行業標準;負責組織對農藥登記產品化學實驗單位、農藥登記殘留試驗單位、農藥登記毒理學試驗單位和農藥登記環境影響試驗單位的認證,并發放認證證書;負責全國農藥登記管理工作,組織成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制定農藥登記評審規則;負責監督指導全國農藥生產許可管理工作,制定生產條件要求和審查細則;負責監督指導全國農藥經營許可管理工作;負責農藥登記試驗單位認定及登記試驗的監督管理。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危險化學品相關項目安全建設審查、危險化學品登記、安全生產許可證審批、日常應急監管等。各級生態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負責對農藥企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我國農藥行業主管部門主要為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由于農藥等化工產品直接關系到環境安全、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我國對農藥產品的生產、流通實行等重要環節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對內實行農藥登記制度、農藥生產許可制度、農藥經營許可制度、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對外實行進出口農藥登記制度、對外貿易經營管理制度、出口農藥產品檢驗管理制度等管制措施。
2、行業相關政策
國家鼓勵農藥生產企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農藥生產水平。同時,對農藥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確保農藥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此外,還對農藥生產過程中的原料、輔料、添加劑等進行了嚴格管理,防止對農產品和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如2020年5月,國務院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指出鼓勵和支持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依法推廣應用,普及應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智能化、專業化、綠色化。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等8部委發布《“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促進農藥生產清潔化、低碳化、循環化;建立健全農藥綠色標準體系,提升農藥產品質量,促進農藥綠色高質量發展。2023年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切實加強當前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從強化農藥行政審批職責履行、強化農藥市場監督管理、強化農藥登記試驗單位監督檢查、強化農藥行業指導與服務、強化農藥安全風險防范五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工作要求,有利于進步一推動農藥行業規范生產、規范經營及規范使用,促進行業向綠向智發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和鄉村振興。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農藥行業的技術壁壘主要分為兩方面,第一是新藥創制和產業化的壁壘,跨國農藥企業形成并保持其在該領域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新進入的農藥企業要實現突破存在一定的難度;第二是農藥企業在生產環節中工藝技術的突破和優化,成為后專利時代農藥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內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嚴格的農藥殘留國家標準和農藥環境安全評價國家標準等政策,對企業技術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藥生產企業必須適應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在農藥生產過程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適當的末端治理措施,將農藥生產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缺乏相關技術積累的企業較難進入該行業。
2、行業準入門檻
農藥行業屬于國家嚴格管制的行業,設立農藥生產企業需按照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申請農藥生產許可證。新設立化學農藥生產企業或者非化學農藥生產企業新增化學農藥生產范圍的,應當在省級以上化工園區內建廠;新設立非化學農藥生產企業、家用衛生殺蟲劑企業或者化學農藥生產企業新增原藥(母藥)生產范圍的,應當進入地市級以上化工園區或者工業園區。此外,農藥產品登記證辦理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高的成本,如新的原藥登記需進行三年以上的環境、藥效、毒性、殘留等試驗。同時,由于農藥登記在產品規格、成分標準等方面的較高要求,申請農藥登記的企業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積累,在農藥登記方面缺乏技術支撐的企業較難取得新農藥登記,提高了產品的準入門檻。
3、資本壁壘
農藥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農藥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產品研發、自動化和大型化的裝置及先進的環保設施,因此企業的資金實力、信用狀況對業務開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基礎薄弱、規模較小的企業很難在本行業中實現較大發展。
4、先發優勢壁壘
用戶對農藥的選購主要依賴經驗、品牌和市場口碑,對產品質量穩定、植保服務良好的企業較為信賴,新企業或新產品進入某區域市場需首先強化用藥技術指導與品牌推廣,從而獲得良好的質量口碑并開拓當地銷售渠道。同時由于各地區氣候、種植作物不同,農藥產品投入市場之前,往往需要用1-2年時間對當地進行考察,根據當地種植環境來調配農藥產品的配方。在產品成功打進當地市場之后,還需要不斷跟蹤觀察,根據使用效果的反饋信息對 產品進行及時的修正。農藥企業往往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才能研制出適合目標市場的農藥產品,并在當地建立起較為穩定的銷售渠道,積累忠實的客戶群體。在這一過程中,先進入該區域市場的企業憑借技術經驗和銷售渠道,逐步使自身處于先發優勢地位,從而抬高了后來者進入該區域市場的門檻。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農藥行業上游屬于基礎化工行業,主要為苯、烯烴、醇、酯類等石油化工原料。農藥行業的下游包括農、林、牧、漁業等生產領域及衛生防疫領域。農藥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基礎化工不僅是化工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之一,行業涉及領域較為廣泛。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基礎化工行業在建工程較2022年同期增長23.78%,達到3252.74億元。基礎化工產業持續發展,為農藥行業提供了堅實的原材料支撐。
農藥行業的下游行業主要為農林牧漁等農業生產領域,屬于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2023年1-9月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約為100974.7億元,同比增長3.03%。在世界人口不斷增長、農產品消費升級、耕作方式轉變等因素的驅動下,下游農業生產對于農藥將具有較強的剛性需求,有利于推動農藥行業的持續發展。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安徽廣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廣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以光氣為原料的農藥原藥、制劑及精細化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是國內少數具備對(鄰)硝基氯化苯規模生產能力的上市公司之一,是殺菌劑大宗品種多菌靈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甲基硫菌靈較大規模生產基地之一,國內少數幾家自主掌握敵草隆合成技術的專業生產廠商之一。2022全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榜單第21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91億元,同比下降23.04%;歸母凈利潤13.23億元,同比下降28.48%。在市場需求和采購價值雙降的沖擊下,公司上下積極應對,變中求穩,依托產業鏈和配套設施齊全優勢,緊抓成本管控,合理利用自有氯堿、碼頭、熱電、鍋爐和高效管理等附加價值所帶來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公司一貫堅持精耕細作,品質為先,廣信自成立持續優化生產步驟,提升生產連續,提高產品品質,憑借在業內多年良好口碑,持續保持優秀的市場競爭力。
(2)江蘇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化學農藥。主要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調節、控制、影響植物和有害生物生長代謝、發育、繁殖的作用。公司在氯氟吡氧乙酸、噻蟲胺、虱螨脲等諸多細分產品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2022全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榜單第32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約19.8億元,同比減少8.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03億元,同比減少32.22%。主要是公司圍繞客戶服務力爭市場訂單、但產品價格受農化市場影響有所下跌所致。2023年上半年,公司農藥原藥、農藥制劑、農藥中間體收入分別為9.84元、9614.01萬元、2.2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6.82%、-14.41%、-15.12%。
六、行業現狀
2016年至2019年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由377.8萬噸下降至211.81萬噸,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2020年至2022年逐漸出現回暖。2021年12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3.2萬噸,同比下降2.9%,同比增長率保持下降。2021年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49.85萬噸,同比增長7.8%,產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2022年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49.7萬噸,同比微降1.3%。2023年,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267.1萬噸,同比增長6.96%,呈上漲趨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絕大多數原藥通過出口銷售至跨國企業,進一步加工成農藥制劑。
近年來,農藥生產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推出新的優質高效農藥產品,僅需少劑量農藥就能夠達到效果,提高了農藥的防治效果和環境友好性。作為世界第一大農藥生產國,我國企業一方面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使我國農藥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低端產品重復登記。在保持現有產業完整性和規模性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藥科技的創新建設,促進農藥品種的更新換代,推動農藥工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從農藥生產大國向農藥科技強國轉變。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推動我國農藥行業健康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農藥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農業生產資料。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近年來,國家通過出臺《農藥產業政策》《農藥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政策,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以深入開展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鼓勵發展安全、低毒、高效農藥,實施農藥產品結構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畜健康安全,維護農業生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相關政策的實施,為規范和引導農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市場需求穩定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我國農業種植業市場規模龐大,農藥是農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生產資料,農藥是農業生產的必需品,由于農產品剛性需求強,較少受宏觀經濟影響。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加重、人口增長、病蟲草害發生頻繁等因素,帶動我國農藥需求上漲,行業增長空間廣闊。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我國農藥企業加快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推動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3)農藥專利集中到期
國內農藥行業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新農藥創制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相對較少,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專利即將到期的農藥品種上。隨著國外大量農藥專利到期,國內技術優勢以及渠道優勢較為明顯的企業,將會率先涉足專利到期產品,并參與到國外農藥龍頭企業的市場、研發等合作中,抓住市場發展帶來的機遇。
2、不利因素
(1)國內研發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我國仿制類農藥企業居多,在新型農藥的研發投入方面有所不足,雖常年生產300多個原藥品種,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本國創制的品種數量不足10%,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相較于大型跨國農藥企業而言,我國缺乏在國際市場具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影響我國農藥產品的出口,加大了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
(2)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
農藥行業處于化工產業鏈的末端,屬于精細化工行業,受石油等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顯著。現階段,由于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以及農藥下游去庫存的壓力,全球農藥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跌明顯。且農藥生產中原材料成本占營業成本比重較大,因此產品價格下降和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毛利率及營業成本產生了較大影響,部分在用原材料的歷史庫存也給行業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企業面臨較大的降本增效挑戰。
(3)環保監管升級
農藥生產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廢水、廢氣、廢渣;公司部分原料、半成品或產成品為易燃、易爆、腐蝕性或有毒物質,生產過程涉及高溫、高壓等工藝。雖然目前具備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擁有較為完善的環保設施和安全設施,以及相應的管理體系和制度,但如果在今后生產過程中因環境保護不力或安全管理措施執行不到位,發生環境污染或安全生產事故,將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風險。
八、競爭格局
我國農藥行業整體呈現“大市場,小企業”的競爭格局。由于經營模式上的差異,我國農藥行業在原藥、制劑市場上的競爭特點有所不同。原藥主要以制劑生產廠商或其他原藥生產企業為客戶,生產過程技術、工藝要求復雜,是否具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和生產規模以滿足客戶對產品質量、交期和價格的要求是競爭的關鍵因素。同時,由于各類型的原藥在生產工藝、使用原料上有較大差異,因此每一類型的原藥均有著自己的技術壁壘,技術壁壘越高的產品上能夠參與競爭的企業越少,越能容易獲得較高的利潤水平。制劑客戶主要為農藥經銷商、農資服務站等,最終用戶為廣大農戶,客戶數量眾多,應用場景復雜,是否擁有豐富的產品體系、完整的營銷渠道和知名品牌是競爭的關鍵因素。受限于經營規模和資源的限制,我國農藥企業一般為單一的原藥企業或者制劑企業,但已有部分企業形成了原藥制劑一體化發展的經營布局。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發布了2022全國農藥行業銷售TOP100和制劑銷售TOP100名單(以上一年度企業銷售數據為基礎)。從榜單來看,農藥行業銷售TOP100企業總銷售額達2544.14億元,同比增長12.31%,約占全國規模以上農藥企業總銷售額的90%;入圍門檻為5.04億元,同比增加0.53億元。前10強銷售額達1007.88億元,同比增長27.03%,占百強企業銷售總額的39.62%;TOP100企業中,銷售額超過10億的企業達68家,較2021年增加4家,50億元以上企業11家,其中百億級企業2家。
九、發展趨勢
與傳統農藥相比,綠色農藥可以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降低對食品和環境的污染。綠色農藥具有高效性,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劑量僅需小量就能達到殺蟲或除草的目的。選擇性高,對有害生物的自然天敵和非靶標生物無毒或毒性極小。隨著糧食需求的不斷增長,農藥使用量不斷增長,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凸顯了糧食生產體系的脆弱性,加劇了全世界的饑餓問題和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現象。農藥是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投入品,對于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農藥企業朝著原藥、制劑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原藥、制劑一體化產業鏈能有效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保障產品質量,為原藥業務的穩定、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制劑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保障。原藥、制劑一體化是我國農藥行業企業發展的新趨勢。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趨勢研判!2025年中國農藥行業產業鏈、市場現狀、企業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產業規模加速擴容,市場競爭激烈[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ff5315f651f3e124d0f5a156ac51655e46e5433f.png?x-oss-process=style/w320)
趨勢研判!2025年中國農藥行業產業鏈、市場現狀、企業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產業規模加速擴容,市場競爭激烈[圖]
目前全球農用農藥使用總量達370萬噸(折活性成分),較10年增長了13%,是1990年的2倍。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農藥行業市場規模已增至680億美元左右。細分至產品類別看,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全球最近10年的農藥使用中,除草劑用量增加了121%,殺菌劑增加54%,殺蟲劑增加48%。在這期間,農藥使用類別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其中除草劑的使用占比從40%上升到50%,而殺蟲劑的比例從26%下降到22%,殺菌劑的比例從25%下降到22%。
![2021年中國綠色農藥發展現狀分析:綠色農藥獲證產品共計235個,同比增長53.59%[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1年中國綠色農藥發展現狀分析:綠色農藥獲證產品共計235個,同比增長53.59%[圖]
2021年中國綠色農藥獲證企業數量達48家,較2020年增加了11家,同比增長29.7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以“綠色興農、質量興農作”作為發展目標,通過大力發展綠色農藥,最終實現無公害農業。
![2021年中國農藥產量、產品登記及發展趨勢分析[圖]](http://img.chyxx.com/2022/03/K85323A0DB_m.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1年中國農藥產量、產品登記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農藥是指農業上用于防治病蟲害及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藥劑。廣泛用于農林牧業生產、環境和家庭衛生除害防疫、工業品防霉與防蛀等。2021年中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49.8萬噸,同比增長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