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2281
0
37
科學家開發一種可促進肌腱愈合的新型強力水凝膠粘合劑
肌腱損傷是一種常見病,損傷后肌腱功能無法完全恢復,并常伴有組織炎癥和退變等并發癥。雖然外科、康復、移植和藥物等療法已被用于治療肌腱損傷,但肌腱愈合失敗和持續疼痛等治療缺陷仍然存在。
我國科學家發現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側支循環狀態在大血管閉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結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發幫助識別和監測側支循環狀態的生物標記物將有助于卒中的診斷和預后判斷。
科學家利用DNA甲基化的波動實現高時間分辨率的人體組織細胞譜系追蹤
目前,記錄細胞祖先的分子鐘突變太慢,無法測量成體組織中細胞更新的短時間尺度動態。近日,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題為“Fluctuating methylation clocks for cell lineage tracing at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in human tissues”的文章。
科學家揭示擬南芥的突變偏向反映出自然選擇
自二十世紀上半葉以來,進化論一直認為突變是隨機發生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DNA突變并不是隨機的,揭示了一種非隨機模式。該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上,題為:Mutation bias reflects natural selec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蛋白OPA1可以促進脂肪細胞褐變
在哺乳動物中,白色脂肪組織儲存能量,而棕色脂肪組織通過解偶聯蛋白1介導的產熱作用將能量轉化為熱量。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內膜中視神經萎縮癥蛋白1(OPA1)可促進脂肪細胞自主褐變,這種促進作用是通過影響尿素循環產生的。
科學家開發一種用于治療骨關節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納米纖維支架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以美國為例,其成人患者數量就超過了3250萬人,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止痛藥和消炎藥,但只能緩解癥狀,無法將其治愈。
科學家解析阿爾茲海默病患者β-淀粉樣蛋白纖維結構
阿爾茲海默病的主要特征是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喪失,主要表現是大腦中出現β-淀粉樣蛋白(amyloid β,Aβ)和Tau蛋白聚集,其中Aβ組裝成以第42個殘基為末端的絲狀物(Aβ42)是一個核心事件。
我國科學家發現重復刻板行為的腦-脊髓神經環路
自我梳理是人和動物清除自身體表異物(例如污垢)的本能重復刻板行為,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病理性重復刻板行為被認為是發現自閉癥和強迫癥等精神疾病發病機理的窗口。
科學家揭示組胺降低腫瘤免疫療法療效的機制
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可幫助宿主抵御腫瘤細胞侵襲,然而,患者體內存在各種T細胞的抑制信號,導致腫瘤部位浸潤性T細胞無法徹底消除癌細胞,而且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的治療效果也因人而異。
我國科學家繪制原發性肝癌高分辨率空間分子圖譜
異質性是癌癥預防和治療的主要挑戰。近日,我國海軍軍醫大學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題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atial architecture in primary liver cancer”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