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傳感器是一種將某種氣體體積分數轉化成對應電信號的轉換器。探測頭通過氣體傳感器對氣體樣品進行調理,通常包括濾除雜質和干擾氣體、干燥或制冷處理儀表顯示部分。是一種可以將氣體的某些信息包括濃度和種類轉換為可以被操作人員、儀器儀表、計算機等利用的聲、電、光或者數字信息的裝置,通常被安裝于監測系統探測頭內的監測系統中,用于現場采集空氣數據。通過氣體傳感器將氣體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再通過串口通信,傳至單片機中進行數據處理。氣體傳感器是氣體監測系統的核心,對氣體檢測系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氣體傳感器”包括:半導體氣體傳感器、電化學氣體傳感器、催化燃燒式氣體傳感器、熱導式氣體傳感器、紅外線氣體傳感器、固體電解質氣體傳感器等。
氣體傳感器分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根據工作原理將氣體傳感器分為電學類、光學類、電化學類及其他類型四大類。根據氣敏特性可將氣體傳感器分為半導體式、固體電解質式、電化學式、接觸燃燒式、光學式和熱導式等類型,主要利用物理效應、化學效應等機理制作成,另外還有聲表面波式和光纖式等新型氣體傳感器,以及微系統(MEMS)微型氣體傳感器,與一體化、智能化和圖像化結合的新型專用氣體傳感器。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物聯網的高速發展,氣體傳感器在新興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移動終端等領域的應用突飛猛進,大幅擴展了應用空間,需求量也發生數量級的改變。
氣體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工業、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石油、化工、鋼鐵、冶金、礦山、環保、市政、醫療、食品等諸多領域。
氣體傳感器是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基礎,它也是當前各發達國家競相發展的技術。目前,活躍在國際市場上的仍然是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而言,我國的氣體傳感器產業發展較慢,一半以上的傳感器都依靠進口。我國物聯網發展一直無法突破,缺乏“感知能力”正是一個重要原因。
氣體傳感器創業鏈大致可分為研究與開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應用等環節。目前,我國在氣體傳感器研發、設計、代工生產、封裝測試、應用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從全球來看,氣體傳感器生產商主要集中在英、日、德、美和中國;高端的電化學類、紅外光學類氣體傳感器,中國所占份額不足5%。由于我國對該市場的重要性認識較晚,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有企業進入氣體傳感器市場,因而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氣體傳感器發展歷史較短、技術基礎薄弱。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產量達到3540萬個,氣體傳感器需求量達到4260萬個。
2013-2020年中國氣體傳感器產銷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我國氣體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為8.49億元,同比2018年的7.04億元增長了20.63%。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醫療器械領域氣體傳感器需求激增,產業規模飆升至14.29億元。近幾年我國氣體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3-2020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據統計2019年我國氣體傳感器銷售均價為33.3元/個,2020年我國氣體傳感器銷售均價為33.6元/個。
、
2013-2020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產品均價走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將釋放大量傳感器制造需求,這也將推動氣體傳感器行業的穩步增長。根據預測,到2027年我國氣體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45.75億元。
2021-2027年氣體傳感器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氣體傳感器行業投資前景,2025-2031年中國氣體傳感器企業投資戰略與客戶策略分析,研究結論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