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9.2萬億元,其在整體GDP中的占比也逐漸上升,2020年已經達到38.6%。數字經濟規模的不斷增加將推進產業的數字化升級,而數字新基建帶來的大數據優勢、更加豐富的商城品類,以及Al賦能的自動化采購,都為數字化采購的實現貢獻了更多可能性。
2015-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及GDP占比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通信院、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中國B2B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在達到31.19萬億元。通過改造供應鏈體系進行集中式的采購,企業采購電商平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而引入采購管理工具與之協同進一步優化企業的采購流程,放大數字化采購的效能。
2015-2020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陽光采購”理念的倡導與推行,開展電商化采購的企業在逐漸增多,2018年中國企業采購電商市場規模為6048億元,預計在2021年將達到1.44萬億元,相比201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33.6%。
2018-2021年中國企業采購電商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新冠公眾認知期間,上證指數下挫2%,中國經濟面臨寒潮侵襲,其中第三產業受影響更為明顯,跌幅超過了綜合指數。疫情下企業的存續面臨很大挑戰。經歷了疫情的大浪淘沙,行業市場被重新洗牌。在后疫情時代的復產復工主題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效率升級成為企業謀求發展的重要動力。根據央視調研數據,目前國內企業的數字化率只有25%,極端情況下應對措施不足,管理能力較低,都是新階段的發展重點。以此為背景,有來自各行業的眾多企業在疫情期間開始尋求廠商的服務,以緩解自身區域間資源調配的難題更好地管控生產,實現“精益化生產”匹配貼和真實業務場景的緊急需求。
2020年新冠公眾認知期間上證綜指及部分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整體而言,疫情對采購業務數字化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對廠商來說是機遇。對于大型集團,生產要素供應商遍布各地,甚至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疫情下的交通受阻使得生產中斷,而目前企業的數字化程度都還不高,在供應商尋源能力和儲備上較弱,缺乏短期找到替代品的能力。對于企業來說,為迅速恢復生產節奏,控制成本,削弱未來潛在的突發事件的影響,管理能力的提升特迫在眉睫。在2020年2月,采購經理指數存在顯著降低,制造業PMI從1月的50%降至35.7%,而非制造業降幅更加顯著,從54.1%降至29.6%,表明經濟整體收縮嚴重,而非制造業受影響更為明顯。但從3月起,指數又上升至疫情前的水平,整體呈擴張趨勢,體現了經濟增長的動力,疫情帶來的促進作用表現明顯。
2020年1-6月中國采購經理發展指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數字化采購行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化新采購的市場規模破百億元,增速超過20%,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66.7億元。在ERP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采購行業的規模增長主要來自于傳統廠商提供的基于ERP的采購模塊和SaaS工具服務的應用,而具有電商背景和綜合型廠商也將成為重要力量。目前市場仍是以ERP傳統軟件廠商為主,但是隨著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和場景沉淀逐步增加,致力于做企業采購工具的廠商將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
2017-2021年中國企業數字化采購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于企業采購周期隨機性強、采購次數頻繁。隨著企業使用數字化采購產品頻率的提升,企業對數字化采購產品的依賴性有望進一步提升,將有助于數字化采購產品的普及。接近50%的企業平均3-5年會更換數字化采購產品,反映出數字化采購產品需要持續升級﹔服務商需要更準確地捕捉企業采購傾向與需求的變化,從而保持長期的市場競爭力。
2019年中國企業數字化采購產品平均使用年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2-2028年中國數字化采購行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2022-2028年中國數字化采購行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2-2028年數字化采購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數字化采購行業投資戰略研究, 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