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通訊通道或開放型公眾網絡,以及銀行為特定自助服務設施或客戶建立的專用網絡,向客戶提供的銀行服務。電子銀行的創新朝著智能化、娛樂化及個性化發展。
一、發展趨勢
1、智能化功能
隨著開戶等業務逐步實現線上辦理,用戶希望銀行業務全面實現線上化、無卡化辦理,銀行卡實體卡的使用將被逐步壓縮。用戶對于數字信用卡功能的需求度達到42%,而全國性和區域性銀行的手機銀行實現率僅為39%和12%。
智能化手機銀行功能行業實現率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娛樂化功能
個人用戶對銀行加入直播、短視頻、游戲功能的接受度比較相近,均有50%左右的用戶接受這些功能的加入,用戶對于直播、短視頻的接受度較高,用戶占比分別是55%、54%。
用戶對于銀行加入直播/短視頻/小游戲的接受程度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電子銀行行業市場發展動態及競爭戰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與接受程度相近,用戶對于愿意觀看或參與直播、短視頻、小游戲的比例也分布在50%左右,但相對而言,用戶對于銀行短視頻的觀看意愿更強,用戶占比50%。
用戶對于銀行加入直播/短視頻/小游戲的參與意愿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3、個性化功能
在客戶實際使用的個性化行為方面,個人手機銀行客戶使用最多的個性化功能是定制關注的金融資訊和行情、定制自己首頁快捷功能,客戶比例分別是44%、41%;其次是設置個性化用戶名和添加頭像等,用戶比例分別是35%、27%。
在個人手機銀行使用過個性化功能的客戶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二、發展隱患
多數用戶對電子銀行或多或少仍存在著安全性的擔憂,其中支付密碼、身份證信息、銀行卡密碼是用戶最關心的三大隱私信息,占比分別是55%、54% 和51%,遠高于其他隱私信息;其次家庭住址信息、網銀賬號、電話號信息、面部特征信息占比均在30%以上。
用戶擔心的隱私信息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用戶比較接受銀行使用性別、電話號碼信息、年齡等輕度隱私信息以獲得銀行方面更加好優質的服務,用戶比例分別是39%、38%、37%;用戶對于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敏感度相對較低,用戶比例僅為30%。
用戶愿意授權銀行使用的信息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用戶認為銀行可通過存儲記錄方便核對、無個人信息泄露、人工客服快速對接等方式保障用戶的使用安全感,用戶比例分別是51%、51%、50%;其次賬號被盜快速追隨、在有風險的交易行為時彈出提示、合理的安全驗證體系用戶比例分別是48%、37%、33%。
為用戶提供安全感的方式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電子銀行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子銀行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銀行電子銀行業務市場主體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銀行電子銀行業務市場機會與風險,中國電子銀行業務市場研究成果及戰略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