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近年來,武漢市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進中提質良好態勢,新產業新動能加速成長,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一直以來,武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健康、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將其作為“965”現代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支持下,大健康、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取得扎實成效,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上市企業:人福醫藥(600079)、健民集團(600976)、馬應龍(600993)、海特生物(300683)、明德生物(002932)、九州通(600998)、武漢凡谷(002194)、黑芝麻智能(02533)、博奇科技(874690)
相關企業:華域汽車車身零件(武漢)有限公司、永利汽車零部件(武漢)有限公司、武漢元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安波福連接器系統(武漢)有限公司、采埃孚汽車系統(武漢)有限公司、武漢市中晟禾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凱密科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武漢建新趙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武漢鵬成汽車零部件公司、武漢友芝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人福醫藥集團股份公司、健民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海特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法瑪星制藥有限公司、武漢田田藥業有限公司、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關鍵詞:武漢市、新質生產力、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
一、武漢市宏觀經濟分析
武漢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是湖北省省會城市。近年來,武漢市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進中提質良好態勢,新產業新動能加速成長,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2023年,武漢市晉級“2萬億俱樂部”,2024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1106.2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06.82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6584.45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14014.96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結構為2.4∶31.2∶66.4。
2024年,武漢市全力以赴擴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強勁,武漢市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2%,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2.4%、4.8%。
2023年末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共有1.45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494.48億元。2024年,武漢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生產規模不斷壯大,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36個行業大類中,有21個行業產值過百億元,比上年增加1個,其中,4個行業產值過千億元。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武漢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3.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8%。
二、武漢市產業結構分析
武漢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965”現代產業體系(即9大支柱產業集群、6大新興產業領域、5大未來產業方向)。
武漢各區的產業布局呈現差異化、集群化發展特點,如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重點產業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家居、軟件及信息技術、氫能、低空經濟等;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重點產業為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等。
武漢始終堅持把產業集群培育作為重點工作常抓不懈,不斷推動集群蝶變升級。武漢市擁有1個國家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4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4個國家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及2個創新型產業集群,涉及新型顯示、信息網絡、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汽車等領域。
三、武漢市汽車制造及服務產業分析
湖北是中部地區汽車工業大省,汽車產業位居前列,“漢孝隨襄十”汽車走廊聞名于世,而作為老牌汽車工業重鎮的武漢,不僅是這條走廊的龍頭,也是長江中游汽車產業集群核心, 更是湖北打造萬億汽車產業的承載。武漢汽車產業的主要支柱是東風系合資公司,但隨著近幾年燃油車銷量不斷萎縮,武漢汽車工業進入市場調整期和產業轉型期,產量持續下滑。
武漢市汽車制造和服務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大力發展汽車研發設計和汽車后市場,積極創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已形成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和江夏區為“兩翼”,聯動發展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蔡甸區、黃陂區的“一谷兩翼三區多園”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武漢有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乘用車、神龍汽車、路特斯、猛士科技、上汽通用、嵐圖汽車等多家整車企業,2024年武漢乘用車產能超280萬輛。依托東風汽車集團、路特斯集團、小鵬汽車等“鏈主”企業,武漢市加快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提升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綜合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整車廠在武漢的落地,比亞迪動力電池、中創新航、安波福、佛吉亞等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重大項目也紛紛落地武漢。截至2024年12月,武漢市汽車制造及服務領域擁有2家上市企業、17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4家瞪羚企業。
四、武漢市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分析
近年來,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已成為武漢市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產業基礎雄厚,細分領域優勢明顯。2019年,武漢市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意見》,2021年又發布了《進一步推進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極大地推動了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2023年,武漢市大健康產業規模達4800億元,2024年產業規模達到5500億元,成為第三個超5000億元的產業集群。
武漢市大健康和生物技術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健康服務、健康食品等領域,打造全國領先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集聚區、健康消費全國性中心。形成以光谷生物城為核心,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為增長極,漢陽大健康產業發展區、環同濟-協和國家醫療服務區和長江新區國際醫學創新區為重點區域的“一城一園三區”產業發展格局。
近年來,武漢市全力把生命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動方案。武漢市立足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優勢和資源稟賦,吸引了健康領域頭部企業落戶,著力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產業鏈條。武漢生命健康產業集聚態勢初顯,擁有人福醫藥、健民集團、馬應龍、海特生物等多家上市企業。
五、武漢市“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分析
武漢市“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發展光通信、集成電路、光電顯示、智能終端、新一代信息網絡等領域,爭創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構建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為兩翼的“一核兩翼、多區協同”發展格局。
六、武漢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總結
2024年4月,湖北省政府發布首個專門針對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省級方案——《關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經濟價值、產業結構、環境影響等五方面,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量化指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武漢市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內在要求,作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領頭羊,武漢有條件也有責任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好自身優勢,并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近年來,武漢市憑借充足的智力資源、強大的產業支撐、良好的創新生態、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等優勢,不斷壯大培育新質生產力,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