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我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發展加快,成效顯著。地熱能開發利用形式主要分為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目前國內以直接利用為主,地熱資源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據2023年9月召開的世界地熱大會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100.2GW,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據2024年5月發布的《中石化日報》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為100.2GW,與2021年持平。2023年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約110.22GW。
關鍵詞:地熱能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儲量、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
一、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概述
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地熱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資源,地熱資源賦存條件復雜。按照地質結構,地熱資源可分為淺層地熱、水熱型地熱、干熱巖型地熱三大類。
地熱能開發利用主要是指對貯存在地球內部的可再生熱能進行開發利用。我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地區、江淮流域、四川盆地和西北地區東部。
在人類開發利用各類能源的過程中,地熱能逐漸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地熱能的開采使用成為了新能源領域的一個重點。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二、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頒布多項政策法規支持我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2024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范的意見》,提出要開展綠色能源綜合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強化地熱勘查與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推動地熱資源有效開發利用。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要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三、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產業鏈
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上游主要為材料/零部件生產,地質勘察、地熱工程設計、施工等;中游為地熱能開發利用,主要有地熱供暖項目運營、溫泉開發以及地熱發電等;下游主要是各類應用領域,包括民用、商業、工業等。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鏈結構圖如下。
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鏈上游主要有壓縮機、地源熱泵等核心零部件廠商以及其他零部件廠商,代表性廠商有偉星新材、公元股份、冰山冷熱、漢鐘精機、海立股份、盾安環境等;產業鏈中游則是地熱能開發利用運營商,主要有地大熱能、中石油、中石化、恒有源、開山股份等;產業鏈下游為民用領域、工業領域以及商用領域等。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四、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區域地熱調查成果顯示,中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制冷)建筑面積320億平方米,其中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最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大陸水熱型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18.65億噸標準煤,埋深3000-10000m干熱巖型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約為2.5×1025J(折合856萬億噸標準煤),其中埋深在5500m以淺的基礎資源量約為3.1×1024J(折合106萬億噸標準煤)。
近年來,我國地熱能的開發利用發展加快,成效顯著。地熱能開發利用形式主要分為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目前國內以直接利用為主,地熱資源直接利用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據2023年9月召開的世界地熱大會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100.2GW,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據2024年5月發布的《中石化日報》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為100.2GW,與2021年持平。2023年中國地熱能直接利用能力折合約110.22GW。
地熱發電方面,截至2022年底我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3.45MW。2023年中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47MW。
五、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1、企業格局
依據企業的地熱供暖面積劃分,可分為3個競爭梯隊。其中,供暖面積大于5000萬平方米的企業有中國石化、萬江新能、陸特能源等;供暖面積在100-5000萬平米之間的企業有華譽能源、羊易地熱電站等;供暖面積在100萬平米以下有冰輪環境、雙良節能等。
目前,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企業主要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恒有源集團、華譽能源、開山股份、冰輪環境、雙良節能、豫能控股、工大科雅、長白山、天目湖、國旅聯合等企業。
2、重點企業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是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團公司,注冊資本3265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北京。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實業投資及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含管道運輸)、銷售和綜合利用;煤炭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石油煉制;成品油儲存、運輸、批發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氫氣、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業務及相關服務;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設計、咨詢、施工、安裝;石油石化設備檢修、維修;機電設備研發、制造與銷售;電力、蒸汽、水務和工業氣體的生產銷售;技術、電子商務及信息、替代能源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咨詢服務;自營和代理有關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對外工程承包、招標采購、勞務輸出;國際化倉儲與物流業務等。2024年上半年,中國石化勘探及開發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4%至1537.62億元。
北京華譽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環保新能源板塊的雙高新技術企業,是一家以新能源技術為依托,綜合開發利用空氣能、深部地熱能等多種新能源技術,為客戶提供高效率的熱泵產品、整體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和專業的投資運營服務企業。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華譽能源熱力運營營業收入為4399.54萬元。
六、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與規模化應用
未來,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規?;瘧?。在技術創新方面,隨著鉆探、熱交換、儲能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地熱能的開采效率和利用率將顯著提升。尤其是深部地熱能和干熱巖等高效利用技術的突破,將進一步推動地熱能的規模化發展。在規模化應用方面,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地熱能將在供暖、發電、制冷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智能電網和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優化地熱能源的調度和分配,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
2、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
地熱能作為清潔、穩定的可再生能源,將在綠色建筑和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地熱能供暖、制冷和發電等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地熱能還可以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耦合利用,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地熱能將為數據中心、醫院、學校等大型公共設施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助力城市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3、國際合作與市場拓展
未來,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將加強國際合作與市場拓展。一方面,中國將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地熱能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地熱能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將加強與其他國家在地熱能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地熱能市場的開放和發展。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七章,包含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區域現狀分析,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領先企業經營分析,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投資戰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