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將機器人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大力推動機器人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為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十五個部門聯合編制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為我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引導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動產品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關鍵詞:水下清洗機器人產業鏈、水下清洗機器人產業現狀、水下清洗機器人發展趨勢
一、概述
水下清洗機器人是一類新型高效的智能水下清洗設備,集潛水、自主掃描式巡航、清洗等功能于一體,可在不停水的情況下實現船舶、水下斜管等水下大件或固定物體的高效清洗,是一類具有特定功能的特種機器人。水下清洗機器人的分類方式較為多樣,根據其是否具有自主航行能力可以將其分為ROV(無人遙控潛水器)型和AUV(自主水下航行器)型兩類,其中ROV型是目前最為主要的類型,AUV型還處于實驗研發階段。按照清洗方式,水下清洗機器人可以高壓水射流、空化射流清洗機器人,刷盤清洗機器人和復合清洗機器人四類型。按照吸附方式,又可以磁吸附、推力吸附、負壓吸附和復合吸附等類型機器人。由于清洗方式和結構功能差異較大,目前主要按照功能將其分為吸附爬壁機器人(船舶清洗)、螺旋槳清洗機器人和海洋平臺導管架清洗機器人三類。
由于船舶鋼板存在著會被海洋生物附著且被海水腐蝕的可能性,使得船舶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會有各類難以清除的水生物附著在船體底部,船舶鋼板也會多多少少出現銹蝕,而且這些海洋生物的附著量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最終導致船舶運行過程中阻力增大并影響其壽命。為了解決該問題,船舶都必須定期進塢進行檢驗、維修和清洗,以此避免或解決船舶運行時出現的問題,使船舶的使用期限延長。傳統的水下清洗作業主要靠人力進行清洗,而人員勞動的強度大,危險性高,清洗效率低,經濟成本負擔重,且由于裝備的原因人員下潛深度一般只能達到50m的深度,深受水深環境的限制。為此,國外的部分企業和科研機構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來從事船舶清洗機器人的研究,而國內船舶的各項規定中在關于船級保持這一項上,中國船級社不僅延長了船舶進塢的間隔期還同意讓船塢內檢驗被替換成水下檢驗,因此大多數在船舶清洗上大多數都選擇了更經濟的水下清洗,使水下清洗技術獲得了高速的發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涌現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船體清洗機器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機器人及其系統配套設備與國外相比,仍存在差距。針對國內市場而言,目前的船體清洗機器人尚未能普及,僅超高壓爬壁機器人在舟山、上海等個別大型船廠得到應用。特別是船體水下清洗機器人,其吸附移動的通用性、清洗的能力和智能化的程度仍有提高空間。2001年國際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統公約重點強調對船舶防污底系統的研究,因此,結合考慮塢修巨大的經濟成本,船體水下清洗機器人成套服務系統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有著很大的潛力和市場。
二、發展環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將機器人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大力推動機器人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為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共十五個部門,聯合編制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為我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引導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動產品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內涌現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船體清洗機器人,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未來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研發投入將進一步擴大,新產品和技術的不斷涌現,為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市場發展策略報告》
三、發展現狀
國外在航海運輸業的發展帶動下,對于船舶清洗水下機器人的探索起步較早,使得歐、美、日等國對于船舶表面附著物的清洗技術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已成功研制出多款船舶清洗水下機器人,現今,歐、美、日等國的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規模總和達到全球水下清洗機器人總市場規模的一半以上,2021年全球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規模達4156萬美元,其中歐洲占27.07%,美國占17.13%,日本占8.54%,未來全球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預計2023年全球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0萬美元。
相比于國外,國內對于船舶清洗水下機器人的研發起步較晚,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才開始開展船舶水下清洗機器人的研發,雖然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迅猛,2021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產量和需求量分別達59臺和67臺,同比增長25.53%和28.85%,未來仍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預計2023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產量和需求量將分別達到80臺和95臺,從產品價格來看,受水下清洗機器人性能參數、適用工況、廠商品牌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水下清洗機器人產品價格差異較大,產品價格區間在數十萬是上百萬不等,整體來看,隨著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產業配套環境的日趨完善,國內水下清洗機器人均價呈下行態勢,2016年國內均價為118萬元/臺,2021年國內水下清洗機器人均價下降至95萬元/臺,預計2023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均價約為90萬元/臺。
水下清洗機器人主要應用于船舶、水工建筑(如大壩、堤壩、橋梁、水閘等)、海洋工程平臺(如浮體、導管架平臺、風電樁基等)水下部分的表面附著物清洗,目前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產業規模較小,但增長迅猛,2016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規模僅0.11億元,2021年增至0.64億元,其中,沿海水下清洗機器人占51.2%,內河內湖水下清洗機器人占30.3%,遠洋水下清洗機器人占18.5%,未來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預計2023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0.86億元。
四、市場格局
中國現有的水下清洗機器人大多數處于研發的初級階段,國內對于船舶清洗水下機器人的研發大多數存在于高校,市場上雖然也有為數不多公司在進行研發,國內水下清洗機器人生產企業較少,深圳納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飛馬濱(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港口青島港輪駁公司、天津海之星水下機器人有限公司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目前,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市場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仍處于較低的水平。
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市場主要玩家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專業機器人生產商、船舶/海洋工程運營企業、專業清洗服務商。
五、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水下清洗機器人上游原材料包括傳感器、推進器、減速器和控制器等;中游為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下游主要面對船舶行業。
2、上游
水下清洗機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主要包括傳感器、推進器、減速器和控制器等,其中,傳感器、推進器、減速器和控制器占機器人成本的60%以上,傳感器、推進器、減速器和控制器等直接決定機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負荷能力,對水下清洗機器人整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下游
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下游主要面對船舶行業,截止2022年末中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2.19萬艘,其中,內河運輸船舶10.95萬艘,占全國水上運輸船舶總數的89.83%,占比最大;沿海運輸船舶1.10萬艘,占全國水上運輸船舶總數的9.02%;遠洋運輸船舶0.14萬艘,占全國水上運輸船舶總數的1.15%,中國船運能力總體水平已擠身世界先進行列,龐大的船隊與海洋設備催生了在船舶水下清洗服務業,為水下清洗機器人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六、發展趨勢
隨著海洋運輸業的發展,大型船舶和油輪等越來越多,船塢內清洗方式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應節約能源的需要,各類船體水下清洗技術不斷出現,國內外先后出現了適應能力很強的機器人等,水下清洗機器人的發展越來越能適應水下惡劣的環境及船體的復雜外形,而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未來智能化、多功能作業模式將是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重要發展趨勢。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市場發展策略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市場發展策略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市場發展策略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產業鏈代表性企業發展布局案例研究,中國水下清洗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及投資策略建議,水下導航系統市場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