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由于有機硅獨特的結構,兼備了與有機材料的性能,具有低、粘溫系數小、壓縮性高、氣體滲透性高等基本性質,并具有耐高低溫、電氣絕緣、耐氧化穩定性、耐候性、難燃、、耐腐蝕、無毒無味以及生理惰性等優異特性,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建筑、運輸、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療等行業。隨著有機硅數量和品種的持續增長,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形成化工新材料界獨樹一幟的重要產品體系,是其他化學品無法替代而又必不可少的。近年來我國有機硅行業迅速發展,誕生了眾多重點企業,包括合盛硅業、東岳硅材等。
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營收情況
合盛硅業作為我國有機硅行業龍頭企業其營業收入規模遠超于東岳硅材,兩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在近年來都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東岳硅材和合盛硅業從2017年的24.41億和69.5億上升至2021年的43.33億和213.43億,合盛硅業的增長率也遠超過東岳硅材。截至2022年Q3季度,東岳硅材實現51.79億營業收入超過2021年全年收入,合盛硅業實現182.75億營業收入。
2017-2022年兩家企業營業收入情況(億)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從兩家企業近年來的凈利潤情況來看,得益于光伏裝機下游需求的暴增及硅料漲價,兩家企業凈利潤都在2021年出現巨幅增長,合盛硅業和東岳硅材的凈利潤分別從2020年的14.04億元和2.81億增長至2021年的82.12億和11.51億元。截至2022年Q3季度,合盛硅業凈利潤為45.54億,東岳硅材凈利潤為5.79億元。
2017-2022年兩家企業凈利潤情況(億)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從2017年-2020年兩家企業的凈利率都出現了下滑,合盛硅業從2017年的22.34%下降到2020年的11.43%。東岳硅材從2017年的12.7%下降到2020年的6.37%。而2021年兩家企業凈利率大幅回升,截至2022年Q3,東岳硅材和合盛硅業的凈利率分別為11.19%和24.89%。
2017-2022年兩家企業凈利率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有機硅膠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三、業務布局
有機硅業務都為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近年來兩家企業的有機硅業務業績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2021年東岳硅材和合盛硅業的有機硅業務業績分別為43.33億和122.4億元。
2017-2021年兩家企業有機硅業務業績(億)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相比于合盛硅業,東岳硅材的有機硅業務占比在近年來都維持在100%,而合盛硅業的有機硅業務占比近年來也保持上升,從2017年的49.13%上升至2021年的57.35%。
2017-2021年兩家企業有機硅業務占比(%)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兩家企業有機硅業務的毛利率近年來出現上升的趨勢。相比于東岳硅材,合盛硅業有機硅業務毛利較高,2021年合盛硅業有機硅業務毛利率為55.86%高于東岳硅材的37.39%。
2017-2021年兩家企業有機硅業務毛利率(%)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近年來兩家企業的有機硅產能都在不斷增加,東岳硅材和合盛硅業的有機硅產能分別從2018年的20萬噸和33萬噸上升至2021年的60萬噸和93萬噸。
2018-2021年兩家企業有機硅產能(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比合盛硅業,東岳硅材的境外銷售額占比更高,為15.38%高于合盛硅業的5.98%,表明東岳硅材的海外市場開拓較廣。
2021年兩家企業業務格局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四、科研情況
從兩家企業對科研的投入來看,東岳硅材研發人員占比高達20.26%且研發費用占比為5.35%均超過龍頭企業合盛硅業。表明東岳硅材對科研的重視程度高,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產品力,努力追趕頭部企業的步伐不斷加快。
科研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五、結論
通過主要指標對比,能夠看出合盛硅業的營收情況和盈利能力高于東岳硅材,而東岳硅材的業務布局和科研投入方面也較為優秀,兩家企業作為我國有機硅行業的頭部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強。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有機硅膠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3-2029年中國有機硅膠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
《2023-2029年中國有機硅膠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共十章,包含2018-2022年中國有機硅膠行業上下游主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23-2029年中國有機硅膠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有機硅膠行業投資前景研究及銷售戰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