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太原市瀟河岸邊,秋陽杲杲,為瀟河智慧建設運行總部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高顏值高品質低能耗的背后是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的支撐,而給這座建筑注入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的,正是隱身在建筑業背后的建筑服務業。
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境
從外墻到玻璃,再到遮陽板,從地源熱泵到新風系統,再到中水利用,建筑師們從每個細節入手,努力讓建筑更綠色更節能。運營后的瀟河智慧建設運行總部,相比常規的節能建筑,能耗大為降低,實現了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境的設計初衷。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馮高磊說:“該建筑物有三個特點:為近零能耗建筑,能耗水平較普通建筑降低75%以上;還是裝配式建筑,裝配率達到91%以上;同時也是綠色建筑,達到了三星級綠色建筑的要求。”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杜艷哲介紹,在具體實施中,通過優化建筑圍護結構,使得外墻整體保溫性能比常規節能建筑提高了5倍。樓內以中深層地熱為供熱熱源,對一些用能設備采用熱回收減少建筑能耗。在屋頂架設光伏板,用于公共空間的照明。此外,還對建筑物的氣密性進行強化處理,使室外污染物進入室內的概率大大減小。圍護結構、門窗加厚以后,隔音效果也比較好。室內住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空氣清新、環境安靜、溫度適宜。
山西大力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馮高磊認為,讓所有的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也是在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張學鋒表示,建筑業是踐行“雙碳”戰略的主戰場。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是建筑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7年,山西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確立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裝配式建筑成為我省主要建造方式之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2020年,省住建廳印發《綠色建筑專項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城鎮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達到基本級及以上標準,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要執行一星級及以上標準。
“現在,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在我省的數量還遠遠不夠,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裝配式建筑和綠色低碳建筑涌現。”張學鋒說。
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設計、施工一體化
山西是現存中國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中國古建筑寶庫”“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的美譽。對山西勘探設計行業而言,古建筑保護修復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一直專注于古建筑和古城保護的古風今韻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建筑設計師張兵兵,有幸參與了忻州古城的修復。“設計的好壞,往往會影響到一個項目的成敗。忻州古城里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跡,我們進行設計時努力保留其原來的建筑肌理,注重傳承歷史文化。”
張兵兵和他的團隊不僅將傳統的建筑形式運用在旅游景區的打造和古村落的發掘上,還采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起古建科技云平臺,致力于提供古建筑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
“這個平臺通過互聯網,延伸出在線商城、工程咨詢、工程服務等幾大板塊。我們用5年的時間,對眾多案例進行總結,匯編了一套中國古建筑的標準圖集,以大數據和標準圖集為依托,結合線上下單、接單、派單,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張兵兵說。
建筑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當新科技、新材料、新業態應用于傳統建筑設計施工,建筑之美又有了新的內涵。除了仿古建筑,山西勘探設計行業在其他領域也具有優勢。
馮高磊表示,山西作為資源大省,勘察設計行業專業齊全,底蘊深厚,在電力、化工、煤炭、冶金、機械等領域為全省的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新時期如何將勘察設計優勢發揮到極致?張學鋒認為,需要改變原有的發展思路,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設計、施工一體化,這樣才能實現優勢最大化。
新理念新機遇促成新發展
走進介休市綿山鎮坂地村,只見道路平坦筆直,房屋干凈整齊,白墻青瓦相映成趣,好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從2018年開始,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為坂地村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在建設新村的同時對舊村進行保護和改造。原來的舊窯洞如今變成了受歡迎的農家樂,舊日的小池塘變成了垂釣園。規劃師們全程跟蹤了整個項目的建設。在與村民們長期相處中、在對鄉村振興路徑的深度探索中,他們的設計理念也發生了轉變。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楊鴻志說:“相比過去,我們現在更加注重規劃的過程,注重村民意愿的收集以及規劃前、規劃中和規劃后與村民之間的互動。規劃方式也發生了轉變,過去我們的規劃成果主要是技術圖紙,對于村民而言,技術專業性太強。現在我們的規劃成果則變成了類似村民讀本的冊子,圖文并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規劃理念和措施表達出來,便于村民了解以及在后期進行管理。”
張學鋒介紹,住建系統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助力鄉村振興,開展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建設行動包含農房建設的管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傳統村落的保護。目前,全省448個建制鎮之中,有一半的鎮需要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有5400多個自然村需要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全省還擁有550個中國傳統村落,這些都為我省的勘察設計行業以及施工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也可以稱為鄉村振興機遇。
2010年以來,同濟科技上海天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趙軍和其團隊先后參與了大同至西安高速鐵路、太焦城際鐵路、太原地鐵2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趙軍深切感受到山西的建筑服務業正在朝著規范化、專業化和高端化的方向發展。他說:“目前,山西迎來了工程建設的高峰期,太原地鐵1號線、瀟河新城等項目的開工建設,還有后續規劃的太原地鐵3號線、R3磁浮線等大量的工程建設需要優質的配套服務。這些都將促進山西建筑服務業的升級與發展。”
全省建筑業年產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建筑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5.3%以上,從業人員超過130萬人。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對勘察設計行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張學鋒表示,現在全國比較公認的勘察設計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邁向全過程咨詢服務。這樣,可大大提高勘察設計行業的附加值,以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筑業與勘察設計行業的發展相輔相成,共融共生,勘察設計行業的創新發展,必將催生新模式和新業態,推動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5-2031年中國工程建設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工程建設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工程建設行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工程建設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