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北京市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從主要領域運行情況來看,生產、需求領域基本穩定,民生領域持續改善。1-3季度,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1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北京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44%的較低水平,城鎮新增就業36.6萬人。
質量變革
從工業看,1-3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6.8%和11.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占比分別為23.8%和26.3%(二者有交叉),同比分別提高1.7個和0.7個百分點。從服務業看,1-8月,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17.9%和16.2%,分別高于第三產業收入增速10.8個和9.1個百分點。
從消費看,1-3季度,服務性消費占市場總消費的比重為54.4%,對市場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7成以上。從投資看,高技術服務業、保障性住房投資分別增長23.7%和37.8%。
居民收入穩步增加,1-3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低收入農戶[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7.4%,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品質提升,全市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6.5%,同比提高3.9個百分點。保障房建設穩步推進,保障房新開工面積增長23.1%,占全市新開工面積的比重為43.7%。
1-3季度,交通運輸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全市PM2.5累計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空氣重污染累計天數同比減少10天。
效率變革
一是嚴格“瘦身”發展。自《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實施以來至2018年8月底,全市不予新設立或辦理變更登記業務累計達2.03萬件。
二是資源產出效率提高。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為43.9萬元/人,同比提高6.1萬元/人。中關村示范區企業收入利潤率為9.1%,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每名從業人員實現收入和利潤分別為147.6萬元/人和13.4萬元/人,同比分別提高11.4萬元/人和1.7萬元/人。
三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3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全市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5個行業單耗同比下降,其中12個行業降幅超過10%,多數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向好。
動力變革
一是創新表現活躍。1-8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R&D經費支出增長17.6%,同比提高6.8個百分點。中關村示范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收入增長35.5%,占總收入的比重為16.9%,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
二是新興經濟蓬勃發展。全市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統計部門開展的“服務業新動能發展與培育”調研結果顯示[2],重點調研企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8.5%和22.4%,均高于第三產業平均水平。1-3季度,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網上零售額增長17.4%,對零售額增長的貢獻率為79.8%。
三是新生力量聚焦“高精尖”。1-3季度,全市新設服務業企業1.4萬家,其中,科技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合計占比55.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
四是服務業擴大開放成效明顯。1-8月,服務業擴大開放六大重點領域規模以上非公有制法人單位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5.4%,快于六大領域整體增速1.7個百分點,占六大領域整體收入的比重為36.2%,同比提高近4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北京市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