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給線下健身連鎖機構帶來重創,但也激發了居家健身的熱情。
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健身方式也從健身房和戶外鍛煉,轉移到家庭場景的居家健身。打開快手、抖音等平臺,不乏手拎桶裝洗衣液練臂力、背靠椅子做深蹲的爆款視頻分享。
22日,經濟導報記者走訪、調查了濟南的多家健身機構了解到,目前它們大都將業務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
然而,從傳統模式到創新開發多媒體項目,健身運動行業也面臨一次大考。
“苦日子”來了
“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在疫情持續期間,樂刻運動線下營收肯定是減少的,但付出的成本沒有變。同時,還要面臨用戶留存、再激活等問題,這些都是挑戰。”22日,全球直營健身房數量排名第七的中國運動健身品牌——樂刻運動的創始人韓偉,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線下繼續停擺的話,每月上千萬的支出對樂刻會造成危機。所幸樂刻的發展戰略相對較“輕”,放眼整個健身行業,樂刻受的影響可能是最小的。
據了解,樂刻運動入駐濟南后布局的16家店面,均對用戶推出按月收費的模式,會員僅需129元/月。這樣的“輕”模式吸引了不少健身“小白”,也讓樂刻在全國擁有了450萬的活躍會員。
“不只是健身行業,餐飲、KTV、電影院等企業,都會面臨疫情后的業務滯后期,一般是2個多月,這對所有相關行業都是較大的打擊。”韓偉坦言,樂刻運動沒有預付費機制,不存在消費者糾紛等問題,但如果繼續閉店,損失過億是意料之中的。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其產業特征決定了該領域存在大量創業企業和小微企業,這部分企業資金鏈緊張,且融資能力非常弱,對于他們而言,營收、利潤下降的問題涉及生死存亡。
22日,在濟南從事健身行業多年的資深教練陳晨對經濟導報記者透露,目前多數健身房屬于加盟店或者合伙人門店,教練與健身房的關系就像司機與滴滴出行平臺的關系,屬于簽約合作模式。
感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平臺和企業受到重創,減少人力成本,不再與教練續約,對于教練來講相當于失業,行業內的崗位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雖然一段時間內健身行業要過“苦日子”了,但未來隨著眾多企業逐步復工復產,他相信一定會迎來行業反彈,不少同行的健身教練都表示要積極、樂觀應對危機時刻。
發力線上
“首先讓我們來做熱身運動,跟著音樂一起動起來……”正月初四,濟南派客樂健身工作室負責人霞光在家中開始了直播,被學員稱為“尊巴姐姐”的她,在疫情期間每天按時利用抖音平臺,讓學員跟著自己宅家運動。
“直播對于我來說是個新事物,農歷臘月三十就開始學習如何直播。從線下到線上,一方面是回饋學員、讓他們能夠在家繼續鍛煉,另一方面,線上課程屬于一種‘自救’,不希望讓學員流失。”霞光坦言,對于學員和其他用戶來說,直播形式的健身課程核心價值是互動,這些互動的基礎不是主播和用戶娛樂化的聊天,更多的是彌補線下無法提供課程的措施。另外,復工時間不明確,利用新媒體形式也是繼續與用戶產生粘性的手段。
“年后就要交房租了,房東答應可以寬限半個月,但是依舊感覺拿出半年房租很吃力。我們也希望通過線上平臺能夠吸引一些新的學員彌補損失,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甚至一些距離工作室較遠的學員也私信說,想在疫情結束后過來學習。”霞光表示,當初自己辭職創業,也是看好了體育健身行業的活力和潛力,沒想到遭遇了這場危機。但危機往往意味著機遇,她積極嘗試從線下到線上,對于自己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為了應對危機,在疫情期間,諸多運動健身機構紛紛發起線上授課、直播等形式的媒體內容。樂刻運動帶頭發起“共克時艱,宅家也愛做運動”全網公益話題,發動全平臺8000+教練和國際國內優秀教練群體一起線上“教學”,輸出簡單有效的宅家運動教程或健身知識問答,示范在家也做運動,幫更多人解鎖正確的運動姿勢。
“我們原本打算在2020年6月開始小范圍上線直播、專題等線上項目,疫情迫使我們的線上業務提前了,這得益于我們有超過百位的運動技術人員。我們專門花費兩年時間研究底層的技術架構、數據分層,所以此次疫情能夠如此迅速地做出線上反應,也是因為原先就有發展線上渠道打通流量的打算。”韓偉表示,開發的線上項目推出后獲得各大平臺的支持,快手的賬號1月28日上線,截至2月16日,點擊達1.2億次,上傳視頻3912條;抖音的賬號2月3日上線后,截至2月16日點擊達12.1億次,上傳視頻44000條。
這些數據也讓樂刻運動及同行增添了不少信心。面對傳統運動健身行業,大多數連鎖品牌依舊以線下為主,但此次疫情讓不少健身品牌“被動”轉型線上,這也加速了行業的迭代。
樂觀應對
1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印發了《關于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部署了各地體育部門積極倡導居家科學健身,結合當地實際,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推出簡便易行、科學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倡導疫情防控時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經濟導報記者從諸多平臺看到,此次居家健身方法推廣中,不少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加入其中。比如奧運冠軍、中國女排隊員張常寧、龔翔宇示范拍攝的五集“小動作大健康抗疫情”系列短視頻;跳水奧運冠軍吳敏霞、乒乓球奧運冠軍王勵勤、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楊揚等參與制作了“冠軍Jiao你做運動”短視頻等。
“近幾天不同城市已經相繼復工復產,人們生活逐步回歸正常,尤其是長時間居家后大家還是愿意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空氣,去社交、去體驗線下服務。”中國新經濟發展研究院金融學院副院長何英盛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餐飲、服務、旅游等行業,在一段時間后必將迎來消費反彈。
體育產業從業者魏波分析,疫情讓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盡管短期內用戶處于避險心理而減少外出,以居家健身為主,長期來看線下線上健身行業的需求必然呈上升趨勢。
不少體育行業內的創業和新消費企業都面臨著企業線下渠道受阻、復工生產、籌措資金等種種問題,但企業負責人并沒有丟掉對行業的信心。相對于擔憂和焦慮,他們更多選擇了全力以赴,并提前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好了新的準備。


2025-2031年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市場分析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健身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市場分析預測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健身教練培訓機構分析,2020-2024年中國健身市場消費者調查分析,2025-2031年中國健身市場投資機會及風險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