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國內游艇產業的發展,游艇旅游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11月5日,工信部透露,目前正在配合文化旅游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游艇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促進游艇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實落地。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海南等地游艇數量的增加,出臺游艇旅游方面相關指導意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業內人士指出,國內游艇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改變人們眼中游艇就是豪華的固有印象,成為該產業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家游艇俱樂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開始萌芽,達到7000美元時,游艇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中國的人均GDP早已超過了后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長,尤其是中產消費階層的崛起帶來消費需求的增長,極大地刺激了游艇產業的發展。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游艇產量將達到3980艘,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59%,預計2023年產量將達到7610艘。業內人士指出,游艇產量的增加,也加速了游艇旅游產業的發展。上述負責人還表示,中國擁有1.8萬多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島嶼、湖泊眾多,濱水資源豐富,且沿海地區的氣候非常適合發展水上運功和水上休閑活動。水上旅游一直是旅游經濟中被看好的一大板塊,與此同時,濱海旅游不斷升溫,游艇消費市場潛力也開始逐漸釋放。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也一直在研究制定如何促進游艇旅游產業的發展。2016年12月,在《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就明確指出:“制定游艇旅游發展指導意見,發展適合大眾消費的中小型游艇。”不僅如此,2018年6月,在大連游艇展會期間,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受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裝備司委托,還圍繞《關于促進游艇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組織召開了專題研討會,以此培育發展游艇旅游大眾消費市場,促進開展游艇租賃業務的發展。此外,近兩年,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全面啟動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方案的實施,都給游艇產業帶來了利好。據國際統計,游艇產業每投資1美元,甚至可以帶來6.5-10美元的經濟效益。
不過,當前游艇產業也面臨發展挑戰。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指出,人們對游艇還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以游艇到底是不是奢侈品為例,不能只看到80英尺以上的高級豪華游艇,也要看到釣魚艇、帆船等中產階層休閑娛樂的一些產品。受過去觀念的影響,導致政策層面很難大力支持游艇產業。此外,關于游艇泊位的問題也成為該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目前國內1萬多個游艇泊位基本上都是私人的,并不對社會開放,而實際上國內要發展的中小游艇是缺乏泊位的,這就限制了該產業的發展,未來如何規劃、增加公共游艇碼頭的數量成為游艇產業發展接下來要做的。
鄭煒航還建議,把游艇從商船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休閑產品類型,重點發展“兩桿經濟”。所謂“兩桿經濟”是指,釣魚的釣竿、帆船的桅桿。其實,就是要把40英尺以下的中小型釣魚艇、帆船作為我國發展的重點。盡管大型豪華游艇可以引領流行生活,但要創造游艇的經濟規模,還得需要中產階層、城市白領群體能夠玩得起的休閑產品類型。


2025-2031年中國游艇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游艇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共十四章,包含中國游艇業制造企業競爭性財務數據分析,2025-2031年中國游艇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2025-2031年中國游艇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