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家電一般是指除了大功率輸出的電器以外的家電,一般這些小家電都占用比較小的電力資源,或者機身體積也比較小,所以稱為小家電。近幾年來,尤其是疫情爆發以來,線上市場的重要性愈發顯現,數據顯示,2015-2017年廚房小家電零售額還以線下為主,但到了2018年線上零售額反超,并逐漸擴大,2022年增長至473億元,但2023年受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線上零售額同比下降10.7%,直到2024年1-6月也處于下降狀態,1-6月線上零售額同比下降2.8%至206億元。
一、定義及分類
小家電一般是指除了大功率輸出的電器以外的家電,一般這些小家電都占用比較小的電力資源,或者機身體積也比較小,所以稱為小家電。目前,按照小家電的使用功能,可以將其分為三類:廚房小家電產品、家居家電產品、個人生活小家電產品。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小家電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包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部署科技行業和前沿技術的政策方針,并針對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制定相關戰略和發展目標。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監測分析工業、通信業運行態勢,統計并發布相關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引導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組織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等。
行業的自律組織主要包括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宗旨為代表本行業企業的利益,維護行業合法權益,反映會員企業訴求,協調會員之間關系,規范會員行為,維護公平競爭與市場秩序,聯系政府,為行業、會員、政府提供服務,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貫徹執行國家方針政策、維護行業整體利益、振興中國汽車工業為己任,以反映行業愿望與要求、為政府和行業提供雙向服務為宗旨,以政策研究、信息服務、標準制定、貿易協調、行業自律、會展服務、國際交流、行業培訓等為主要職能,充分發揮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搭建平臺等方面的作用。
2、行業相關政策
隨著國內消費等相關政策不斷加碼,尤其是地產政策放松,作為房地產后周期行業的家電行業,業績有希望進入改善通道。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其中提出支持行業推出更多場景化、智能化、系列化的家電產品,如智能睡眠、衛浴、全屋系統、時尚消費小家電、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此外,國家近幾年也積極推動家電以舊換新,對提振消費信心、刺激國內需求起到重要作用,廚房等小家電有望受益帶動需求增長。如2024年8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各地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好本地區現有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與中央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有效銜接,完善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細化落實舉措,精心組織好家電以舊換新工作。
三、發展歷程
中國小家電行業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小家電初期的產品包含電風扇、電飯鍋、電熨斗等;20世紀90年代新興小家電作為時尚的象征開始走入城市居民生活;2000年后中國也開始成為小家電重要的生產基地;2010年后產品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高,節能、智能和養生等進一步發展。目前行業進入多品類、高質量、智能化的全新階段。
四、行業壁壘
1、品牌壁壘
作為大眾消費品行業,廚房小家電企業對品牌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品牌集中體現了產品質量、檔次、性能、服務和市場地位。目前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越來越理性,日益重視產品品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忠誠度。新進入企業在行業中要提升品牌知名度所需的成本更高、時間更長,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中高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也在降低,在缺乏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僅憑借低價策略去擴大市場份額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2、技術研發壁壘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從一味要求低價,逐漸向高端、品質、品位、智能轉變,時尚高雅的外觀設計、方便快捷和多樣化的功能、安全品質、節能環保等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同時隨著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在小家電生產中的應用,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工業設計和材料選型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養生小家電而言,企業還要結合養生食材對產品功能不斷優化升級。例如養生壺可以烹飪燕窩、煮花草茶、養生藥膳、五谷粥、溫酒等,針對不同的功能,要求企業從材料、電子部件、結構、溫控程序等軟硬件優化設計,保證烹飪食品達到口感和營養俱佳的效果。本行業具有一定的技術研發壁壘。
3、營銷渠道壁壘
我國家電渠道經歷了供銷社、批發商、專賣店、大連鎖、區域連鎖、電商、移動電商等渠道業態的變革,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微信、社區營銷各種新型業態不斷興起。對于不同的小家電產品類別和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企業通常選擇不同的營銷渠道,這對企業的渠道建立和管理能力提出較大的挑戰。對于線下渠道而言,高端賣場面向高消費人群,進駐企業的品牌、產品的技術品質以及服務等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認證。對于品牌專柜和體驗店更需要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單店運營效率。完善的營銷和服務網絡構成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從行業產業鏈來看,小家電行業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原材料主要包括塑料材料、金屬材料、家電玻璃、包裝材料等;零部件主要包括傳感器、電機、電加熱器、電器閥件等。中游是指小家電的生產制造,主要將上游產業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轉化為成品。下游是指小家電的銷售環節,銷售渠道包括電商平臺、商超賣場、品牌門店等。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是一家覆蓋智能家居、樓宇科技、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創新型業務五大業務板塊為一體的全球化科技集團。其中智能家居業務主要覆蓋智慧家電、智慧家居及周邊相關產業和生態鏈,面向終端用戶的智能化場景搭建,用戶運營和數據價值發掘,致力于為終端用戶提供最佳體驗的全屋智能家居及服務。美的集團作為國內家電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在小家電領域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就其經營現狀而言,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81.22億元,同比上升10.28%,其中消費電器(主要包含冰箱、洗衣機、廚房電器及其它小家電)同比增長10.2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4.58%;歸母凈利潤為208.04億元,同比上升14.11%。
(2)?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
蘇泊爾是國內知名的廚房炊具、小家電研發制造商及領先品牌,是中國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明火炊具及廚房用具、廚房小家電、廚衛電器、生活家居電器四大領域,其中在廚房小家電領域,公司在電飯煲、電壓力鍋、電水壺等核心剛需品類的領導地位進一步夯實,核心產品遠紅外電飯煲自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超百萬臺。同時,公司加快布局小容量、多功能和銀發等產品線,推動上市小容量遠紅外電飯煲、升級便攜式咖啡機等產品。此外,公司還積極進入新細分類目如桌面凈飲機、制冰機等,并加快AIOT智能化產品布局,進一步推動“內容+ 服務”平臺戰略落地。從企業經營業績來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65億元,同比上升9.84%;歸母凈利潤為9.41億元,同比上漲6.81%。
六、行業現狀
家電傳統渠道分為線上和線下渠道,其中線下渠道包括KA賣場、專賣店和經銷商等,線上傳統渠道主要包括自建網上商城平臺和入駐第三方平臺。小家電產品,受體積、單價等因素影響,多依靠線上渠道銷售。尤其是疫情爆發以來,線上市場的重要性愈發顯現,且隨著直播帶貨以及種草平臺的興起,家電銷售渠道逐漸向細分化、碎片化以及多元化發展,新興渠道的發展有望為家電行業帶來新增量。據統計,2015-2017年廚房小家電零售額還以線下為主,但到了2018年線上零售額反超,并逐漸擴大,2022年增長至473億元,但2023年受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線上零售額同比下降10.7%,直到2024年1-6月也處于下降狀態,1-6月線上零售額同比下降2.8%至206億元。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小家電產品類別不斷豐富,以便捷實用、時尚智能、節能環保的優勢,給廣大消費者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顯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2023年5月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支持家電生產企業針對農村市場特點和消費需求,加快研發推廣性價比高、操作簡便、質量優良的熱水器、油煙機、微波爐等綠色智能家電產品。
(2)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
受益中國經濟繼續穩定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18元,同比增長6.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6796元,同比增長9%。城鎮居民消費總體處于小康向享受型過渡階段,農村居民則正在從溫飽向小康發展,為消費持續穩定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背景下,我國消費結構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90后、00后以及中產階層群體正在崛起,逐漸成為小型家用電器的消費主體,他們擁有更高水平的購買力,追求精致健康、時尚科技的生活方式。因此,擁有技術創新、個性和時尚外觀的養生小家電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3)技術推動小家電產品迭代升級
廚房小家電產品品類日益增多,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加注重時尚科技與生活品位,對廚電產品外觀、功能要求更加多樣化、智能化,科技創新成為市場發展關鍵的驅動因素。近年來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加速應用,廚房小家電產品的結構設計、智能便捷、安全健康等方面不斷迭代升級,推動了小家電新功能、新品類的涌現和普及。
2、不利因素
(1)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廚房小家電產品作為烹調食物的器具,與食品衛生安全息息相關。低劣的產品可能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甚至在操作過程中引發短路、起火等事故,危及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的小家電安全事故和抽檢不合格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2)關鍵基礎材料和零部件產業發展滯后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家電制造產業基地,形成了珠三角產業集群,但我國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以及部分高端關鍵裝備依然受制于進口。如發行人生產養生壺使用的高品質玻璃、溫度控制器等核心材質和零部件技術仍被德國、英國等壟斷,對國內小家電企業的發展形成一定制約。
(3)消費者需求變化影響行業
近年來,隨著經濟環境的波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購買小家電產品時,會更加傾向于選擇實用、高效且價格合理的產品。特別是在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中,中低端價位的產品更容易受到青睞。這些變化對小家電品牌的市場策略產生了直接影響,促使品牌更加注重產品性價比的提升。而對于價格較高的品牌,可能面臨銷售下滑,業績不理想等風險。
八、競爭格局
小家電是我國家電行業的重要分支,也是智能家居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小家電行業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梯隊。第一梯隊是美的集團,美的集團的業務盡管主要仍以白色家電為主,但在小家電領域公司產品覆蓋范圍廣,且在各細分產品均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是行業內獨一檔的企業;第二梯隊則主要以九陽股份、蘇泊爾、格力電器和小熊電器等為主,第二梯隊中既包括了在小家電某一細分產品領域的企業龍頭,如九陽、蘇泊爾等,也包括了實力整體還是偏強的綜合性企業如格力和小熊電器等;第三梯隊則主要是具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整體營收并不高,競爭實力較為一般的企業,如愛仕達、德豪潤達等。
九、發展趨勢
未來,小家電行業將積極拓展線下渠道,這是因為近幾年線上零售整體增速放緩且競爭加劇,部分企業開始拓展下沉渠道,進一步優化銷售結構。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家電產品將實現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功能。此外,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小家電產品的品質和功能要求不斷提升,品牌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產品質量,以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3年中國小家電行業市場現狀簡析:政策推動家電消費,小家電行業需求將持續復蘇[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3/0104/6edd6254c8de1473f537d22f9a427e2280964918.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3年中國小家電行業市場現狀簡析:政策推動家電消費,小家電行業需求將持續復蘇[圖]
小家電行業市場創新逐步成為重要發展推動力,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疫情反復,消費者消費意愿下降,2022年我國小家電零售規模約3607.6億元,較2021年下降1.5%左右。
![2022年中國小家電行業重點企業(九陽股份vs小熊電器vs新寶股份vs北鼎股份)對比分析:小家電市場逐漸降溫并回歸到日常[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99d4e8a78387e45474dcca8da0b56041c69dec09.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2年中國小家電行業重點企業(九陽股份vs小熊電器vs新寶股份vs北鼎股份)對比分析:小家電市場逐漸降溫并回歸到日常[圖]
2021年,九陽股份、小熊電器、新寶股份、北鼎股份小家電行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04.34億元、36.06億元、146.20億元、8.47億元,同比變化率分別為-4.10%、-1.46%、13.05%、20.84%。從2020年小家電市場爆火到市場降溫,小家電已經走了將近兩年多的時間。
![2022年中國小家電發展環境(PEST)分析:消費升級為小家電產品發展注入強大推動力[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2年中國小家電發展環境(PEST)分析:消費升級為小家電產品發展注入強大推動力[圖]
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和消費能力的增強,居民對家電行業產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發激發了居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使用凈水電器、關注空氣質量,烹飪飲食中“健康”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從長期來看,受產品技術的迭代升級、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養生意識的增強等多因素驅動,依托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