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但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2023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不含人社部門管理的技工學校)共有學校7085所,招生454.04萬人,在校生1298.46萬人。
一、定義及分類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的分類標準,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屬于“P83教育”中的“8336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是指經教育行政部門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批準舉辦的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技工學校等教育活動。
二、行業政策
1、行業管理體制、主管部門及自律組織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主管部門主要是教育部和各級教育廳局。教育部負責對全國各級各類教育進行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其主要職責包括擬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負責本部門教育經費的統籌管理,參與擬訂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負責統計全國教育經費投入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標準,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各級各類教師資格標準并指導實施,指導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各級廳局主要負責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上級部門指示,完成轄區內教育事業規劃、教育工作管理和改革、經費籌措與管理等。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的行業自律組織如中國高校遠程教育協作組、高校網絡教育考試委員會等,負責對高等院校遠程教育、繼續教育的相關工作進行學術討論及業務指導、監督和檢查。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自律組織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成立于1990年12月,是由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相關工作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自愿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本會的宗旨是團結、調動、組織全國熱心從事和支持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各界人士和社會力量,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與現代化。
2、行業政策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產業發展,發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勵和規范行業發展,如2023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發布《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指出: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制度,推動職業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建立協作共同體,支持、鼓勵和規范職業學校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企事業單位等人員擔任兼職教師。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鼓勵包含“職業教育”、“互聯網+教育”在內的教育產業發展。
三、發展歷程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由粗放到精細的發展歷程,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不斷轉型升級,從單一的技能培訓向質量教育轉變,同時,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支持、監管力度,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將進入更加創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將更加注重實踐教育、創新能力培養,與產業需求更緊密地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職業教育服務。
四、行業壁壘
1、進入壁壘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受到政府嚴格的監管和管理,包括審批、注冊、教育標準、師資要求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規。開辦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需要符合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審批流程復雜,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這成為了進入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重要的壁壘之一。
2、資金壁壘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場地租賃或購買、裝修、購買教學設備、招聘師資隊伍等方面。同時,運營成本也相對較高,包括員工工資、水電費用、教材費用等。資金壁壘使得想要進入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的新機構需要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要想實現規模化發展,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研發自己的特色專業課程、培養專業化人才、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地級市、縣級市開設分支機構。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擁有較強的資金壁壘。
3、人才壁壘
隨著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的迅猛發展,優秀師資稀缺,尤其在二、三線城市更為明顯。未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對老師的個人綜合素質要求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還必須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在日趨激烈的培訓市場競爭中,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進入行業的必要條件。
4、品牌壁壘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市場上存在大量類似機構可供客戶選擇,學生親身體驗的良好口碑、課程研發與授課技能的專業能力和行業內綜合知名度將會成為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品牌的學前教育機構開始逐漸占領全國各級城市,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品牌已逐步形成,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大品牌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擁有穩定的學生來源和較高的信任度,對新進入者構成了競爭壓力。
五、產業鏈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上游為硬件和軟件,硬件主要包括學校的教育設施和專門的教學設備,軟件主要指師資力量、校風校紀、教學理念等,上游教育裝備以及師資力量等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之一,近年來,我國智慧教育裝備的不斷發展,為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行業下游為學生,主要面向初中畢業的青少年。


六、行業現狀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但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2023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不含人社部門管理的技工學校)共有學校7085所,招生454.04萬人,在校生1298.46萬人。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近年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2021年修訂)、《職業教育專業簡介》、《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等文件相繼印發,體現了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大力支持和重視,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穩定的政策環境。
(2)生師比進一步改善,教師素質明顯提升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73.48萬人,比上年增加1.65萬人;生師比17.67:1,比上年進一步改善;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5.69%,比上年增長0.83個百分點;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比例9.41%,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比例56.71%,比上年增長0.53個百分點。
(3)教育觀念的改變
隨著95后00后成為生育主力軍,新生代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技能型人才的認知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認識到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愿意為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為孩子選擇高質量的教育資源,隨著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推動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行業往高品質、多樣化方向發展。
(4)國家經濟轉型的需要
當前,我國處在產業結構轉型的時期,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新的變化。國內目前的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矛盾:第二產業在經濟中占比過大,其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在第二產業中占比也比較大,在產業鏈的分配中,又集中于技術含量偏低的一般加工制造環節,對高端環節參與不足。因此未來幾年中國的產業結構發展將會向現代服務業、制造業高端環節和低能耗行業方向傾斜。相應的人才需求也將順應產業結構轉型變化,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會越來越旺盛,這必將刺激包含中等職業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市場發展。
2、不利因素
(1)生源減少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下游主要面向初中畢業的青少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出生人口902萬人,同比減少5.65%;0-15歲人口(含不滿16周歲)24789萬人,同比減少3.22%,這將會導致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的招生人數減少,將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2)師資隊伍不穩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專業的人才隊伍,對管理層人員及師資隊伍的學歷及整體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能否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尤其是優秀的教師資源,對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機構綜合競爭力至關重要,而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內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導致師資結構斷層,師資教學能力不強,教學質量無法保障。
(3)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辦學理念缺乏長遠規劃,短期營利動機過強,出于辦學成本考慮,很多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重視開辦低成本的“文、經、管”類專業,而輕實訓經費開支大的理工科專業,結果是專業設置雷同,低水平重復。即便是理工專業,其課程設置體系也基本是傳統模式,分為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課三個階段,且專業課教學內容相對滯后,與市場需求脫節,過分重視原理分析、推理和結論驗證,實操知識創新應用方面的教學內容嚴重缺位。同時,實訓項目多來源于實訓教材,實訓設備缺乏或比較陳舊,校企協同合作互動不足,導致學生“能文不能武”,更談不上精通某項實操技能,學生的職業技能與企業需求有較大差距,“所學未用、所用未學”的現象比較突出,制約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
八、競爭格局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行業參與者眾多(如北京金隅科技學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四川省宜賓衛生學校、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北京汽車技師學院、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等等),競爭較為激烈,市場上存在大量類似機構可供客戶選擇,規模較大、聲譽好的學校通常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規模較小、辦學水平相對較低的學校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此外,專業設置較為獨特、適應市場需求的學校更具競爭力,而那些專業單一或者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學校則可能面臨生源不足的困境。未來,中等職業學校學校要在提高教學質量、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品牌建設等方面不斷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九、發展趨勢
未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將更加緊密地與產業需求相結合,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調整專業設置,開設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此外,未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實踐教育的力度,通過實習、實訓、項目實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適應職場要求。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