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材料
1124
20000
1
國外科研團隊發現最薄鐵電材料
鐵電體(ferroelectrics)是一種可有效降低手機和計算機中超小型電子設備功耗的先進材料。鐵電體的原子偏離中心排列,形成自發的內部電荷或極化。當被暴露于外部電壓時,這種內部極化可以逆轉方向,為實現超低功耗微電子技術帶來了希望。但傳統鐵電材料在厚度不到幾納米時會失去內部極化,這一限制阻礙了鐵電體與微電子的集成.
科研人員首次創造出γ—石墨炔材料
科研人員通過炔基取代(alkynyl-substituted)苯單體的可逆動態炔烴易位合成了周期性的sp-sp2雜化碳同素異形體γ—石墨炔(γ-graphyne),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六烷基取代(hexa-alkynyl-substituted)苯作為共聚單體來生成晶體γ—石墨炔,實現了動力學和熱力學控制之間的平衡。
科學家對地球下地幔鐵基復合氧化物進行計算機建模
俄羅斯科學家們對地球地殼與地核間地幔的鐵基復合氧化物進行了計算機建模,該項研究增加了有關礦物特性的理論知識,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雜志上。
科研人員研發出鈦基納米復合涂層新工藝
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電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聯合研發出一種鈦基四組分納米復合涂層TiSiCN(鈦、硅、碳、氮)新工藝,可作為耐磨性保護涂層用于保護飛機和燃氣渦輪發動機等部件,廣泛應用于金屬加工和生物醫學等領域。該復合涂層不需要高溫,也無需附加裝置和材料。研究結果發表在《Membranes》雜志上。
研究人員發現磁體自旋電流的“動量相關自旋分裂”機制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在鐵磁體薄層中轉換磁化強度的方法,可開發出更節能的磁存儲設備。該團隊的論文“由共線反鐵磁體二氧化釕產生的傾斜自旋電流”于5月5日在《自然—電子學》上發表。
科學家開發出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磁鐵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世界上最薄的二維磁性材料,這一突破可能為計算和電子領域帶來新的可能性。這種磁鐵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與以前開發的類似材料不同,它能夠在室溫下工作,可使數據以更高的密度存儲。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科研人員發現拓撲絕緣體新特性
根據俄羅斯國家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網站報道,西伯利亞分院半導體物理研究所、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科研人員與來自德國雷根斯堡大學、馬爾堡大學研究人員聯合對拓撲絕緣體與激光輻射的相互作用開展研究,研究結果為使用光波控制電流開辟了新的可能,得出的實驗數據對理解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時發生的相對論效應也很重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