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基礎設施領域保持較高強度投資,供水、水處理、水利建設、房地產行業快速增長。2020年我國城市年末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為32.07千萬立方米/日,較上年增加1.17千萬立方米/日,同比增長3.8%,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需求逐漸加強。
2015-2020年城市年末供水綜合生產能力(千萬立方米/日)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智能水表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0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76億平方千米,較上年增加45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4%,近兩年房地產行業保持著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
2015-2020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在下游行業的拉動下,我國水表行業的產量、需求量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在原本水表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的基礎上,行業產品層面也呈現出了明顯的智能化趨勢,智能水表應運而生。與傳統水表相比,智能水表在產品功能需求和服務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對產品信息化、物聯網與測控自動化、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需求逐漸增加,水計量與人工水費抄收及管理方式正逐漸邁向智能化、信息化、系統化,水表企業將積極轉型到系統層級服務上來。
智能水表關鍵技術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目前,我國水表行業正處于機械式水表,以預付費IC卡水表、光電直讀遠傳水表、無線遠傳水表為代表的智能水表1.0和以超聲波水表、電磁水表為代表的智能水表2.0產品共存的局面,機械式水表仍占據重要份額,智能水表的比重逐年增加。隨著智慧城市理念和實踐不斷發展,智慧水務建設的推進,以及國家對節水要求的提高,水司對于成本管控的加強和水表更新周期的來臨,智能水表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據統計,2013-2018年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從15%增長至25%,預計2021年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增長至40%以上,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30億元。
二、重點企業多元化對比分析
我國水表生產企業眾多,但規模大多偏小,行業集中度較低且競爭充分,其中寧水集團和三川智慧在品牌信譽、市場規模、產品服務、技術研發、成本運營等多方面均形成了獨特的突出優勢與核心競爭力,是水表行業尤其是智能水表行業的領先者和龍頭企業。
寧水集團成立于1958年,深耕供水計量與測量領域長達 60 余年,是一家集合了水計量產品、水務工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發與制造等多方面服務的綜合性企業。三川智慧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水表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之一,產品品種全,市場規模大,綜合實力強,品牌知名度高,具有較高的行業地位和市場地位。
寧水集團VS三川智慧基本情況
企業 | 寧水集團 ![]() | 三川智慧 ![]() |
注冊時間 | 1958/1/1 | 2004/5/13 |
注冊地點 | 浙江省寧波市 | 江西省鷹潭高新區 |
注冊資本 | 20324.2萬元 | 104003.3萬元 |
簡介 | 寧波水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寧波水表廠)成立于1958年,從單一生產機械水表產品起步,逐步涉足水流量計量、供熱計量、管網測控系統等多個領域,致力于成為全球頂尖的水計量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之一。公司年度產銷各類水表超千萬臺,產品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水表全球貿易競爭的主要參與者和國際水表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 | 三川智慧為水計量功能服務商、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三川智慧致力于“智慧水務+水務大數據服務”的發展戰略,積極構建智慧水務數據云平臺,為供水企業乃至整個城市提供包括水資源監測、管網監控、水質檢測、用水調度、產銷差管理在內的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成為世界先進的水計量功能服務商、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寧水集團和三川智慧的業務范圍都覆蓋了機械水表、智能水表和智能水務平臺三方面,產品品種較為齊全,實現了從傳統水表向智能水表及應用系統方面的調整與轉型。經營模式方面,寧水集團國內市場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營銷網絡覆蓋全國;三川智慧業務以國內為主,出口為輔,國內業務遍布全國,客戶覆蓋率達到40%左右。
企業主要業務和經營模式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寧水集團營業收入實現15.9億元,同比增長15.97%;三川智慧營業收入實現9.38億元,同比下降4.98%,2021年前三季度兩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76和6.37。近幾年寧水集團和三川智慧的營業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寧水集團的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優于三川智慧。
2015-2021年總營業收入及增長率(億元)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寧水集團及三川智慧主營業務國內營收占比分別為88.56%和92.33%,國內營業收入是企業總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兩家企業主營業務均以國內為主,出口為輔,國內占比逐年增加。
2018-2020年主營業務國內營收占比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智研咨詢整理
從智能水表營收情況來看,2020年寧水集團智能水表營業收入為9.05億元,同比增長25.19%,占2020年主營業收入的57.28%;三川智慧智能水表營業收入為5.73億元,同比下降4.52%。寧水集團智能水表營業收入在2018年實現趕超,增長情況較為穩定,三川智慧智能水表營業收入在2018年和2020年出現負增長。
2015-2020年智能水表營業收入及增長率(億元)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智研咨詢整理
2018至2020年,寧水集團智能水表毛利率連續三年下降,從40.5%降至37.5%。三川智慧智能水表毛利率近三年都略高于寧水集團,2019年從40.7%升至43.4%,2020年下降至41.0%。
2018-2020年智慧水表毛利率對比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智研咨詢整理
從產能情況來看,寧水集團智能水表的產能配置從2019年的300萬臺擴充至2020年的450萬臺,三川智慧2020年智能表產能超過300萬臺,其中NB-IoT物聯網水表的單班產占70%。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2019年三川智慧智能水表的銷量分別為78萬臺和240萬臺,寧水集團分別為120萬臺和297萬臺。2020年寧水集團銷量超過360萬臺,同比增長22.90%,在智能水表市場占有率較高
2017-2020年智能水表銷量
注:三川智慧未公布2018年和2020年智能水表的銷量數據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水表行業逐漸向著智能水表及應用系統方面調整與轉型,對水表企業跨行業知識的積累、多學科交叉應用的產品研發能力、綜合采購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術壁壘和服務 壁壘迅速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推動產品升級、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1年底,寧水集團共申請專利354項,其中實用新型203項,發明116項,外觀設計35項;三川智慧共申請專利279項,其中實用新型227項,發明46項,外觀設計6項。兩家企業的專利類型均以實用新型為主,三川智慧的實用新型專利多于寧水集團,但寧水集團的專利總量和發明專利數量都遠超三川智慧。由于發明專利的創造性高于實用新型專利,且兩家企業的專利總量存在明顯差別,因此從專利情況來看,寧水集團的研發能力較強。
截止2021年專利類型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潤桐,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寧水集團研發投入5688萬元,同比增長35.56%;三川智慧研發投入5203萬元,同比下降7.04%,出現了小范圍的波動,但較2015年實現了近兩倍的增長??傮w來看,三川智慧的研發投入占比高于寧水集團。
2015-2020年研發投入金額及占比(百萬元)
資料來源:企業報告,智研咨詢整理
綜合以上分析,寧水集團在經營情況、產銷情況和專利情況等方面占據較大的優勢,三川智慧在研發投入方面更為積極主動。因此,整體來看寧水集團在智能水表行業的表現較為突出。
寧水集團VS三川智慧主要指標對比
主要指標 | 寧水集團 ![]() | 三川智慧 ![]() |
經營情況 | ★★★★ | ★★★ |
業務分布 | ★★★ | ★★★ |
產銷情況 | ★★★★ | ★★★ |
專利情況 | ★★★★ | ★★★ |
研發投入 | ★★★ | ★★★★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智能水表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智能水表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智能水表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智能水表行業前景及趨勢預測,2025-2031年智能水表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智能水表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