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定義范圍
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年版)》將文化產業定義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即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和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
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及分布
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文化及相關產業作為文化、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其發展水平已經逐漸成為衡量地區競爭力的重要依據,而創新能力是衡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良好的創新態勢將促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文化產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規模預測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文化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文化新業態引領作用增強,2021年上半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文化企業營業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543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4%。
2016-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分行業類別看,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新聞信息服務營業收入6415億元,同比增長27.7%,占12%;內容創作生產11484億元,增長25.3%,占21%;創意設計服務9019億元,增長33.3%,占17%;文化傳播渠道6169億元,增長42.6%,占11%;文化投資運營226億元,增長20.1%;文化娛樂休閑服務592億元,增長78.9%,占1%;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7359億元,增長25.8%,占;文化裝備生產3023億元,增長25.7%,占6%;文化消費終端生產10094億元,增長32.1%,占19%。
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收入分布(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收入分布(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從產業類型來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文化制造業營業收入19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0%,占36%;文化批發和零售業8960億元,增長37.1%,占16.5%;文化服務業25835億元,增長31.8%,占47.5%。
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按產業類型分布(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營業收入339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4%,占62.3%;文化相關領域204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8%,占37.7%。
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按領域分布(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416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兩年平均增長11.0%;中部地區7419億元,增長27.6%,兩年平均增長9.1%;西部地區4818億元,增長26.2%,兩年平均增長11.0%;東北地區486億元,增長28.2%,兩年平均增長1.4%。
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按區域分布(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三、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專利創新態勢分析
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其能夠逐漸替代傳統產業,助力國家完成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模式升級。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0年,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增強創新動力”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首要措施,提出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創新、創意和設計激勵機制”。為了測評我國文化產業的創新實力、評估產業政策對文化產業創新的促進效力,需要對文化產業的創新態勢進行統計分析,掌握文化產業創新態勢,為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基于專利數據分析揭示文化及相關產業創新狀況若干方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以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專利為統計對象,進行專利數量和變化趨勢、區域分布、專利權人、專利技術點、有效專利情況、專利壽命等指標分析。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呈現的創新態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文化產業全景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文化產業全景調研及競爭格局預測報告》共十三章,包含陜西文化產業基地的發展,云南文化產業基地的發展,其他地區文化產業基地的發展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