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支付的定義及基本功能
網絡支付,是指電子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廠商、和金融機構,使用安全電子支付手段通過網絡進行的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
網絡支付是采用先進的技術通過數字流轉來完成信息傳輸的。網絡支付各種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款項支付的;而傳統的支付方式則是通過現金的流轉、票據的轉讓及銀行的匯兌等物理實體是流轉來完成款項支付的。
網絡支付的基本功能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行業發展現狀
互聯網從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到現在的無處不在,正逐漸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娛樂方式和交際方式。
在網絡之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便是網絡支付。方便快捷,足不出戶就能達到目的,支付寶、微信支付、QQ支付,越來越多的支付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方便快捷的同時,也給利用互聯網實施各種手段詐騙的不法分子帶來了便利。
隨著行業亂象的頻發,國家也加強和加快了對行業的整頓清理。近年來相繼出臺多項政策,在監管加強的同時推動行業繼續發展。
網絡支付行業相關政策
日期 | 頒布部門 | 行業相關政策 | 概述 |
2010年 | 中國人民銀行 |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 為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規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行為,防范支付風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2015年 | 中國人民銀行 |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 為規范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防范支付風險,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
2016年 | 國務院辦公廳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為貫徹執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通知。由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4月12日印發并實施。 |
2017年 | 中國人民銀行 | 《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 | ,為規范條碼支付業務,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移動支付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 |
2018年 |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 | 《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 |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部署,確保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工作平穩、有序開展。支付結算司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金融服務一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等發布通知,將制定銷戶目標和銷戶計劃。 |
2019年 | 中國人民銀行 | 《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 為促進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健康發展,規范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國務院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國發〔2015〕22號),制定本辦法 |
2020年6月修訂 | 中國人民銀行 |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 | 為了規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管理,防范支付風險,維護客戶權益而制定的法規。 |
2020年8月修正 |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09次會議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 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6日發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數字支付時代的到來,銀聯加強與商業銀行的緊密合作,不斷創新升級支付產品,推動銀行業產品和服務數字化轉型,持續深耕全球市場。截至目前,銀聯受理網絡已覆蓋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
云閃付APP等銀聯移動支付產品提供了體驗感良好的便民支付服務,銀聯無界數字銀行卡以全新的支付體驗受到持卡人廣泛歡迎。2020年,中國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205.6萬億元,同比增長8.55%。
2015-2020年中國銀聯網絡轉接交易金額及增長
資料來源:中國銀聯、智研咨詢整理
網絡支付通過聚合供應鏈服務,輔助商戶精準推送信息,助力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網絡支付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5434萬人,較2020年3月增長8636萬人。
2015.12-2020.12中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移動支付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通過普及化應用縮小我國東西部和城鄉差距,促使數字紅利普惠大眾,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
2020年中國移動支付呈現的新特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12月底,中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5252萬人,較2020年3月增長8744人。
2015.12-2020.12中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向無接觸支付時代邁進的腳步突然加快,而移動支付憑借“無接觸、更衛生”的優勢成為民眾選擇支付方式的一大驅動力。
2020年移動支付用戶使用頻次繼續上升。數據顯示,98%的受訪者將移動支付視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較去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其中,二維碼支付用戶占比達85%,相較2019年增加了6個百分點。
2020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支付方式
資料來源:中國銀聯、智研咨詢整理
從使用率來看,近年來,中國網絡支付使用率呈逐年增長趨勢,2020年12月,中國網絡支付使用率達86.4%,網絡支付使用率位于世界領先水平。
2015.12-2020.12中國網絡支付使用率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手機網民規模的增長,中國手機網絡支付使用率也隨之增長,2020年12月中國手機網絡支付使用率86.5%。
2016.12-2020.12中國手機網絡支付使用率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三、防范建議
2020年,央行數字貨幣已在深圳、蘇州等多個試點城市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數字貨幣將進一步優化功能,覆蓋更多消費場景,為網民提供更多數字化生活便利。
為有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等黑灰產,“斷卡”行動等監管措施應聲而出。中國銀聯聯合產業各方,積極貫徹落實監管要求,堅決防范與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面對不斷翻新的詐騙套路,消費者唯有提升自我防護意識,才能最有效地防止經濟損失。
中國銀聯專家為消費者提出防范建議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1年,銀聯將繼續踐行“支付為民”的使命和責任,積極開展能力建設。聚焦轉接清算主業,提升多元賬基轉接清算能力,推動支付服務廣度從卡產品向全支付產品拓展。聯動產業各方加速推進受理市場建設,讓移動支付服務惠及更廣泛用戶,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改善。進一步加強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優化云閃付APP核心功能,提高云閃付APP平臺價值,推動卡產品體系數字化升級,優化動態卡權益體系,高效支撐商業銀行等合作伙伴應對市場變革,推動支付產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構建“支付清算+信息科技”雙輪驅動的高效全球網絡,為加速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蓄勢聚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2030年中國網絡支付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網絡支付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五章,包含2024-2030年中國網絡支付行業投資前景,2024-2030年中國網絡支付企業投資戰略分析,研究結論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