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務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近年來,我國云服務市場持續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2019年中國公共云服務支出的年增長率將達到34.4%,遠超全球公共云17.5%的年增長率。
一、各區域云服務應用水平整體分析
(一)各區域云服務應用形成四梯隊格局
我國各區域的云棲總指數得分差異較大,形成了明顯的四級梯隊發展格局。北京市憑借在科技實力、人才資源、金融資本等方面的突出優勢,云棲總指數達到94.06,位居全國各區域的首位,遙遙領先于其他區域。廣東、上海、浙江組成第二梯隊,遠落后于北京市,但仍大幅領先于其他區域。第三梯隊有江蘇、山東、四川、福建、湖北和河北,各省的云棲總指數值相差不大,都位于10-25之間,但與第一第二梯隊仍有較大差距。其余21個省市及自治區的云棲總指數值都低于10,成為第四梯隊。
我國各區域云棲總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各區域云服務應用“二八現象”顯著
各區域云服務應用的二八效應非常明顯,排名前列的少數省市占據了云服務總量的大部分。從體現各區域購買云服務資金情況的云服務投資分指數來看,排名前五名的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和江蘇分指數總和占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分指數總和的比例達到82.42%。
各區域云服務投資指數值占全國總值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云服務產業競爭現狀及市場規模預測報告》數據顯示:從體現各區域對虛擬服務器使用量的云計算力指數來看,排名前六名的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和福建的分指數總和占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分指數總和的比例達到79.4%。
各區域云計算力指數值占全國總值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體現各區域對云數據存儲空間使用規模的云存儲指數來看,排名前四名的北京、浙江、廣東、上海,該分指數總和占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分指數總和的比例達到85.74%。
各區域云存儲指數值占全國總值比例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各區域云服務分指數分析
(一)云服務投資指數:北京市云服務資金投入遠超其他地區
從各區域云服務投資指數來看,北京市以100的數值遙遙領先于其他區域。廣東、上海、浙江、江蘇處于第二梯隊,指數值介于15-40之間,與排名第一位的北京市仍然有很大差距。福建省等14個區域指數值介于1-10之間,其余12個區域的指數都低于1,該區域用戶購買云服務的資金較為有限。
我國各區域云服務投資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二)云計算力指數:北京及東南沿海地區計算資源需求強勁
從各區域云計算力指數來看,北京市指數值為93.18,排名第一位。排名第二位的廣東省得分為60.86,也擁有較大的云計算資源規模。浙江省和上海市指數值較為接近,都是介于40-50之間,呈現出體量相近的云計算資源規模。同樣,江蘇省和福建省的指數值較為接近,都是介于10-15之間。山東、四川、湖北等19個區域的指數值都介于1-10之間,新疆、海南、甘肅、西藏、寧夏和青海的指數都低于1,使用云計算資源的總量偏低。
我國各區域云計算力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三)云存儲指數:京浙粵滬使用云存儲服務總量最大
從各區域云存儲指數來看,北京市以100的數值位居第一位,浙江、廣東、上海數值相差不大,都是介于40-50之間,反映出這三個省市的云上數據仔儲空間規模接近。江蘇、福建等12個區域指數值都介于1-10之間,與北京、浙江、廣東和上海存在很大差距。其余15個區域的指數都低于1,使用云上數據存儲空間的總量偏低。整體來看,北京、浙江、廣東和上海使用云存儲空間的規模遠高于其他區域,反映出該四個省市上云數據總量已位居國內領先地位。
我國各區域云存儲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四)云普及指數:北京和廣東上云用戶數量領先
從各區域云普及指數來看,廣東以88.97的分值位居第一位,北京市緊隨其后,分值為86.19,數值都超過了85,表明這兩地使用云服務的用戶數量眾多。浙江、上海、山東、江蘇、河北、四川、遼寧7個省市的指數值介于25-50之間,為第二梯隊。湖南、湖北、河南、福建、陜西、江西6個省的指數介于15-25之間,安徽、廣西、重慶等16個區域的指數都低于15,使用云服務的用戶數較少。
我國各區域云普及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五)云活躍指數:廣東省使用云上應用服務最為活躍
從各區域云活躍指數來看,廣東省以96.47的數值位居第一位,北京市為90.91,位居第二位。上海、浙江、江蘇也表現出較好的活躍度,數值介于30-75之間。山東、湖北等23個區域指數值都介于1-25之間。西藏、青海和寧夏的指數值都低于1,說明這些地區的用戶使用云上應用服務和訪問云服務活躍度很低。
我國各區域云活躍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學會、智研咨詢整理
三、云服務發展趨勢
目前來看,大數據與云計算融合得最為深入,人工智能為當前的發力點,物聯網和區塊鏈已有少量服務商開始布局,但整體上看仍為蓄勢待發狀態。
我國云服務行業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云服務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云服務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5-2031年云服務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2025-2031年云服務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