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消費者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鮮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凍鰹魚作為一種優質海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國內冷鏈物流設施的不斷完善,凍鰹魚的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冷鏈物流的進步不僅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還降低了運輸成本,使得凍鰹魚能夠以更合理的價格進入更多消費市場。2023年,中國凍鰹魚行業市場規模為37.13億元,同比增長3.51%。
相關上市企業:開創國際(600097)、中水漁業(000798)、中魯B(200992)、東方海洋(002086)
相關企業:中國水產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煙臺冰輪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洋食品加工裝備有限公司、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關鍵詞:凍鰹魚、凍鰹魚市場規模、凍鰹魚行業現狀、凍鰹魚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述
凍鰹魚是指通過快速冷凍技術將新鮮捕撈的鰹魚迅速冷卻至-18°C以下,并在此溫度下長期保存的一種產品形態。這種處理方式能有效保持鰹魚的新鮮度和營養價值,延長其保質期,便于長途運輸。凍鰹魚的分類主要基于鰹魚的種類分類,包括凍正鰹、凍狐鰹和凍巴鰹。
二、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凍鰹魚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1949年至1978年的起步階段,鰹魚以近海捕撈為主,凍鰹魚加工技術落后,冷凍設備依賴進口,保鮮技術不成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同時,產品以整魚冷凍為主,主要用于國內消費。
1978年至2000年的發展階段,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品質海產品的需求增加,凍鰹魚行業開始逐步擴大生產規模,引入現代化加工設備和技術,包括從日本、挪威等國引進先進冷凍技術和設備,提升凍鰹魚加工水平,形成捕撈、冷凍、加工、銷售的基本產業鏈。同時,凍鰹魚開始出口至東南亞、日本等市場,出口量逐年增長,出口市場也成為重要增長點。
2000年至2010年的快速發展階段,2001年,中國加入WTO,凍鰹魚出口關稅降低,國際市場份額擴大。國家政策對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2006年,國家出臺《遠洋漁業發展規劃》,推動凍鰹魚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船凍技術(-40℃以下)逐步普及,行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凍鰹魚品質大幅提升。凍鰹魚行業在產品質量、加工技術、品牌建設等方面不斷升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2010年至今的成熟與多元化階段,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凍鰹魚產品更加注重品質和多樣化,凍鰹魚加工向高附加值產品(如刺身級魚片、預制菜)轉型。2017年,中國發布《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強調凍鰹魚產業的綠色化、品牌化。2023年,中國凍鰹魚加工企業(如山東美佳集團)推出即食鰹魚產品,進軍國內預制菜市場。
三、行業產業鏈
凍鰹魚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鰹魚、捕撈設備、冷凍設備及其他設備,其中捕撈設備包括漁船、漁具(拖網、圍網等)等,冷凍設備包括速凍隧道、平板凍結機等,其他設備包括清洗設備、切割設備、去骨設備等。產業鏈中游為凍鰹魚生產制造環節。產業鏈下游為主要包括超市、批發市場、電商平臺等多種渠道銷售給消費者或餐飲業。
鰹魚,俗稱炸彈魚,屬鱸形總目、金槍魚亞目、金槍魚科、鰹屬,身體為紡錘形,藍色,粗壯,無鱗,體表光滑,尾鰭非常發達。其主要特征是體側腹部有數條縱向暗色條紋,背側具線色斑條。鰹魚廣泛分布于全球溫熱帶海域,屬遠洋肉食性上層洄游魚類,喜歡集群于冷暖水團交匯的水域,通常以沙丁魚等小型魚類、甲殼類或頭足類為食。 鰹魚可以長到76厘米到100厘米,流線型的魚身上有著漂亮的條紋,而它的速度為64公里/小時。
而生活于太平洋的鰹魚,每年春季在赤道附近產直徑約1毫米的浮游性卵,一條雌魚產卵數多達200萬個,分數次產下。卵經2~3天可孵化,幼魚一年可長到15厘米左右,夏天開始北上。成長后的幼魚在秋天里又開始南下。鰹魚的成魚和仔魚有明顯的季節性分布,3齡全部性成熟,在南沙群島,產卵期為3至8月,產浮性卵。2022年,全球鰹魚產量為306萬噸,同比增長2.37%。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凍鰹魚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
四、行業現狀
鰹魚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我國南海和東海均產。從進出口方面來看,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凍鰹魚進口量為13.00萬噸,同比增長520.97%;進口金額為13.07億元,同比增長393.09%。同期,中國凍鰹魚出口量為0.92萬噸,同比下降8.68%;出口金額為1.38億元,同比下降26.05%。中國凍鰹魚進口量遠大于出口量,反映出國內市場對凍鰹魚的旺盛需求。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消費者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鮮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凍鰹魚作為一種優質海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國內冷鏈物流設施的不斷完善,凍鰹魚的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冷鏈物流的進步不僅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還降低了運輸成本,使得凍鰹魚能夠以更合理的價格進入更多消費市場。2023年,中國凍鰹魚行業市場規模為37.13億元,同比增長3.51%。
五、重點企業經營情況
中國凍鰹魚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頭部集中、區域集聚、國際化加速”的特點,龍頭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和技術創新占據主導地位,包括中國水產有限公司、上海開創國際、中水漁業、中魯遠洋、浙江大洋世家等企業。中小企業則通過差異化競爭尋求生存空間。
上海開創國際海洋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遠洋漁業企業,主要從事海洋捕撈、食品加工、海上運輸及漁貨貿易等業務。公司擁有國內最大的金槍魚圍網船隊,主要作業區域集中在中西太平洋海域。其全資子公司開創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批發展遠洋捕撈的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海洋捕撈、食品加工、海上運輸、漁貨貿易一體化的產業結構。公司金槍魚圍網船隊以捕撈鰹魚和黃鰭金槍魚為主,年捕撈量約10萬噸。同時,公司擁有西班牙第三大罐頭品牌ALBO公司,其主導產品為金槍魚罐頭和罐頭方便食品。此外,公司還通過馬紹爾群島的加工廠將捕撈的鰹魚加工成魚柳后銷售。2024年前三季度,開創國際營業收入為17.30億元,同比增長42.56%;歸母凈利潤為0.16億元,同比下降0.12%。
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遠洋漁業的開拓者和排頭兵,主要從事遠洋捕撈、加工貿易、漁業服務、海洋生物科技等業務。公司擁有各類漁船及輔助類作業船舶300余艘,作業區域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海域,產品包括金槍魚、魷魚、蝦類及其制品。公司圍網項目擁有三艘金槍魚圍網捕撈船,主要在太平洋海域作業,捕撈鰹魚、黃鰭金槍魚等。同時,公司擁有多個加工企業,產品包括冷凍鰹魚、金槍魚罐頭等,主要銷往泰國、菲律賓、越南、厄瓜多爾及國內市場。2024年前三季度,中水漁業營業收入為32.49億元,同比增長16.82%;歸母凈利潤為0.16億元,同比增長26.57%。
六、行業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未來,中國凍鰹魚行業將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凍鰹魚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將得到顯著提升。例如,通過智能化的捕撈設備和加工生產線,企業能夠實現精準捕撈和高效加工,減少資源浪費,同時提高產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此外,冷鏈物流技術的持續進步也將確保凍鰹魚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品質不受影響,進一步拓展產品的市場覆蓋范圍。在產品創新方面,企業將更加注重開發高附加值的凍鰹魚產品,如有機凍鰹魚、低汞凍鰹魚和預制菜等。這些高端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和品質的需求,還為企業帶來了更高的利潤空間。同時,技術創新也將推動凍鰹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通過改進捕撈技術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2、消費升級與市場需求多元化
隨著國內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凍鰹魚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海產品,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沿海城市和一線城市,凍鰹魚已成為家庭餐桌上的常見食材。未來,消費升級將進一步推動凍鰹魚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消費者不僅關注產品的營養價值,還對產品的便捷性、多樣性和品牌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消費場景方面,凍鰹魚的應用范圍將不斷擴大。除了傳統的家庭消費和餐飲服務,預制菜、即食產品等新興消費形式也將成為凍鰹魚市場的重要增長點。此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凍鰹魚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也將逐步擴大。企業需要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建設,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3、產業鏈整合與可持續發展
未來,中國凍鰹魚行業將加速產業鏈整合,形成從捕撈、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布局。通過產業鏈的優化,企業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并確保產品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例如,大型企業可以通過并購和合作,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從海洋捕撈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覆蓋。同時,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凍鰹魚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政府將繼續加強對漁業資源的保護,通過實施嚴格的捕撈限額和休漁期制度,確保鰹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企業也將積極響應政策,推廣生態漁業和綠色養殖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此外,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保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貫穿整個凍鰹魚產業鏈。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凍鰹魚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凍鰹魚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凍鰹魚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發展規模預測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0-2024年凍鰹魚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凍鰹魚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凍鰹魚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