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從國內市場來看,受經濟復蘇不達預期、消費能力和下游訂單不足、外部環境嚴峻等影響,我國紡織服裝、鞋帽等下游行業產銷、出口依然疲軟,投資信心普遍不足,工業縫紉機內銷市場總體仍保持低迷。從國際市場來看,受歐美需求收縮、俄烏戰爭持續、全球加息持續等影響,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海外傳統鞋服出口國訂單大幅萎縮,除中亞、俄羅斯、南美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其它大部分海外市場均受高通脹、經濟低迷、美元緊縮等負面影響,對工業縫紉機需求均呈現明顯下降或需求延遲釋放態勢,導致產品出口受限,整體產量持續下降。2023年,中國工業縫紉機產量約為560萬臺,同比下降11%。
關鍵詞:工業縫紉機、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一、工業縫紉機行業概述
工業縫紉機是適于縫紉工廠或其他工業部門中大量生產用的縫制工件的縫紉機。服裝、鞋帽、等需要用縫紉機的工廠都是用工業縫紉機。工業縫紉機具有專用性強、生產效率高、縫制質量好等特點,大部分工業縫紉機是為某種特定工件,甚至是為某一特定縫制工序而專門設計的,根據不同的用途和縫料,每分鐘能縫制1000~10000個線跡,所縫制的線跡和線縫牢固,整齊劃一。工業縫紉機品種超過3000種。按形成的線跡劃分,主要有鎖式線跡縫紉機、單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多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包邊鏈式線跡縫紉機和覆蓋鏈式線跡縫紉機五大類。在上述基礎上,根據用途、加工件尺寸、縫料的特征和厚度、線縫形式等,又可分為各種專用的類別,主要有平縫縫紉機、包縫縫紉機、繃縫縫紉機、鎖紐孔縫紉機、釘紐扣縫紉機、封包縫紉機、皮革制品縫紉機、暗縫縫紉機、加固縫縫紉機以及由此派生的各種特殊用途的工業用縫紉機等。
世界縫紉機行業經歷了由歐洲、美國向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的轉移后,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向中國大陸全面轉移。隨著縫紉機械制造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縫紉機械制造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縫紉機械制造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縫紉機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縫紉機械制造行業中的翹楚。我國工業縫紉機行業起源于19世紀,1880年左右,勝家公司在上海南京路設立了上海分公司,成為眾所周知的先進制衣機器,曾被叫作“鐵車”、“洋機”、“針車”等。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工業縫紉機高度依賴進口,國內僅有一些零配件生產作坊。1928年,由上海協昌縫紉機廠生產出了第一臺44-13型工業縫紉機,行業正式進入起步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縫制機械工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行業經歷了改組、改造階段,公私合營、兼并合作,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業,主要生產低檔工業縫紉機。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陸續開發出葵扇、醫療手術、羽毛球、自行車輪胎和簾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工業縫紉機。直至80年代中期,我國工業縫紉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際著名企業陸續進入中國,在國內設立了合資企業和獨資企業。同時,民營企業開始崛起,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促進了行業的大發展,總體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蘇、浙江、陜西、天津和廣州等6大產區和基地。2011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將其確定為“行業質量趕超年”,并發布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企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二、工業縫紉機產業鏈
工業縫紉機產業鏈上游為生產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包括生鐵、銅材、伺服電機、電控、旋梭及其他零部件。生鐵是工業縫紉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因其硬度強、耐磨性與鑄造性較高,適合縫紉機械設備在作業時保持持續高轉速、高精度的運作狀態。中國作為全球生鐵產量第一大國,生鐵產量穩步增長,為工業縫紉機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伺服電機是工業縫紉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具備高精度、高過載能力等性能優勢。產業鏈中游為工業縫紉機整機制造廠商。工業縫紉機應用領域廣泛,除服裝行業外,還用于鞋帽、箱包、皮革、玩具、復合材料、家居用品、戶外用品等產品的生產。
三、工業縫紉機市場現狀
2016年以來,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呈波動變化趨勢。2019年起,國內經濟發展壓力加大,市場階段性飽和,國內工業縫紉機產量快速放緩至負增長,2021年短暫性回升后又迅速下降。從國內市場來看,受經濟復蘇不達預期、消費能力和下游訂單不足、外部環境嚴峻等影響,我國紡織服裝、鞋帽等下游行業產銷、出口依然疲軟,投資信心普遍不足,工業縫紉機內銷市場總體仍保持低迷。從國際市場來看,受歐美需求收縮、俄烏戰爭持續、全球加息持續等影響,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海外傳統鞋服出口國訂單大幅萎縮,除中亞、俄羅斯、南美等少數幾個國家外,其它大部分海外市場均受高通脹、經濟低迷、美元緊縮等負面影響,對工業縫紉機需求均呈現明顯下降或需求延遲釋放態勢,導致產品出口受限,整體產量持續下降。2023年,中國工業縫紉機產量約為560萬臺,同比下降11%。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增長帶動下,中國工業縫紉機得以快速發展,在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以及智能縫紉機械設備與系統可實現提高縫紉精度與降低企業用人成本的背景下,中國縫紉機械行業逐步邁向數字化、智能化。目前,中國工業縫紉機生產技術相對成熟,產品供給不依賴進口,且中國工業縫紉機產品因性能好、價格低而受到國際市場青睞,產品出口量遠遠大于進口量。2024年1-5月,中國工業縫紉機進口量為2.95萬臺,出口量為178萬臺,為進口量的60倍;出口額達5.83億美元,同比下降0.30%。從出口市場來看,2024年,我國對亞洲、拉丁美洲市場出口工業縫紉機產品呈現增長,而對非洲、歐洲、北美、大洋洲出口同比呈現下滑態勢。
四、工業縫紉機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工業縫紉機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競爭激烈,但行業龍頭企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較大,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市場競爭主要存在于國際知名跨國企業以及本土龍頭企業。其中,全球工業縫紉機市場主要被日本占據,日本重機、日本兄弟、日本飛馬等企業生產技術水平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可替代性弱,在中國工業縫紉機多個核心技術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約占50%的市場份額。國內工業縫紉機龍頭如杰克股份、上工申貝、標準股份等,通過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價格戰”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下脫穎而出,并逐步沖擊主板上市,引領行業健康發展。此外,隨著紡織工業的不斷升級、市場審美的不斷變化,我國工業縫紉機應用場景持續拓展,部分小微企業通過經驗積累、技術革新,在細分領域也占有一定地位,如中捷股份、美機科技集團等。
五、工業縫紉機發展趨勢研判
近年來,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環保成本等不斷上升,以及國際貿易摩擦、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服裝企業加快了向東南亞、南亞等低成本地區的轉移。同時,一些服裝企業也在積極進行產業升級,引進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等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對傳統縫紉機械的依賴。企業紛紛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創新進程,通過數字化驅動技術、智能傳感技術等應用和結構性創新,進一步提升產品對不同面料縫制的適應性,如杰克、中捷、寶宇、富山、美機等骨干企業紛紛推出了快速換款的智能平縫機產品。同時,數字技術在工業縫紉機上加快應用,使智能縫制單元在功能、自動化、品種系列等方面有了新一步的拓展,新產品層出不窮,國產工業縫紉機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此外,縫紉機自主生產,打造無人車間成為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熟練的生產加工人員的成本較高且周期較長,疊加在中國制造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自動化生產極大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節省經營成本,進一步催生出巨大市場增量。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共九章,包含工業縫紉機行業重點區域市場需求分析,中國工業縫紉機領先企業經營分析,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