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氨綸纖維生產國和消費國。作為一種功能型面料,隨著人們生活及消費習慣的改變,對舒適性需求提升,氨綸纖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近幾年在紡服、衛材等領域的添加明顯提升。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數據,2014-2021年中國氨綸纖維產量從48萬噸增長到86.8萬噸。2022年受疫情和部分地區限電政策影響,部分氨綸工廠開工下降,產量收縮。2022年中國氨綸纖維為86.0萬噸,同比下降0.92%。2023年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供給需求穩步改善,為氨綸纖維產業平穩運行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和積極支撐;2023年中國氨綸纖維產量96萬噸,同比增加11.6%。
一、定義及分類
氨綸纖維,即聚氨基甲酸酯纖維的商品名,是一種高彈性的化學纖維,英文名稱為spandex,廣泛用于紡織服裝和衛生醫用等領域。氨綸相較于其他纖維,最大的特點是彈性極好、手感佳,但其也有明顯的缺點,即強度小,不能單獨紡織,需要與其他纖維進行混紡。只需添加 1%-5%的氨綸,即可顯著改善織物性能,增加其彈性、舒適性,因此氨綸又被稱為紡織行業的“味精”。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彈性紡織品中氨綸含量也在逐步提升,根據不同織物的類型,其含量占 5%-45%不等。氨綸大體上可分為常規氨綸和差異化氨綸2大類,我國現在氨綸產量90%以上為常規氨綸產品,隨著人們對織物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及氨綸研究的不斷深入,差異化氨綸應運而生。
二、商業模式
1、采購模式
由于氨綸纖維成本結構中原材料占比較高,因此其產品價格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行業內一般采用年度合約和市場合約的方式進行主要原材料的采購。年度合約模式下,氨綸纖維生產廠商與原材料供應商簽訂年度合約,約定全年或各月的采購數量,每月結算價格以雙方認可的公開市場報價為準,如安迅思、中纖網或化纖信息網。市場合約的模式下,氨綸纖維生產廠商根據需求,結合市場價格與供應商一單一談,簽訂采購合同。
2、生產模式
氨綸纖維生產工藝的特點決定了其生產為連續生產。從生產和銷售的關系來看,行業內主要有兩種生產模式,一種是“以銷定產”模式,即企業根據銷售計劃和年度銷售協議,擬定次月銷售計劃,生產部根據其銷售計劃制定月度生產計劃,并在執行過程中根據客戶訂貨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另一種是“以產定銷”,即企業保留一定庫存,生產部門根據市場行情制訂生產計劃。氨綸纖維生產商針對不同規格型號,往往會同時采用兩種生產模式。對于銷量大且穩定的常規產品采用以產定銷的方式,對于銷量相對較小或非常規規格,采用以銷定產方式。
3、銷售模式
氨綸纖維行業下游為紡織加工,很多客戶早期往往是“作坊式”生產,因此下游客戶數量多、單體規模小且分散,我國氨綸纖維行業起步時期,行業主要以經銷模式為主。在行業快速發展時期,氨綸纖維廠商數量開始增加,競爭開始加劇,為貼近下游需求,提高客戶服務質量,行業的直銷比例開始提升,行業銷售主要采用直銷和經銷相結合的方式。近年來,隨著下游紡織工廠規模的擴大及各家廠商對氨綸品牌的打造,直銷比例超過了經銷,氨綸纖維行業形成了以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的銷售模式。
三、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氨綸纖維行業已充分實現市場化競爭,行業內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政府職能部門進行產業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組織進行自律規范。
氨綸纖維制造業主要受國家工信部下設的消費品工業司和國家發改委及其下設的產業協調司以及各地分支機構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責為:擬訂并組織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職責為:擬訂并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國民經濟發展、價格總水平調控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政策、負責監測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態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負責節能減排的綜合協調工作等。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CCFA)為我國化纖行業自律性組織,成立于1992 年 11 月,主要由從事化學纖維生產、研究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及有關社會團體組成,協會宗旨是貫徹執行國家的產業政策,促進技術進步,推動全行業的發展,承擔對各個細分行業的引導和服務職能。CCFA 于 2010 年 5 月設立氨綸專業委員會,負責引導、聯系、交流、協調和促進、服務于我國氨綸產業的發展及應用。
2、行業相關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氨綸纖維產業發展。《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并明確指出要推廣干法氨綸節能減排技術;推進再生氨綸等品種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突破氨綸再生技術。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將間歇式氨綸聚合生產裝置列為限制類;將濕法氨綸生產工藝、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劑法氨綸及腈綸生產工藝列為淘汰類。
四、發展歷程
與大部分化纖一樣,氨綸纖維起步于西方國家。1937年,德國拜耳公司首次開發出氨綸;1959年美國杜邦首先實現了氨綸工業化生產,商品名稱為Lacra(萊卡),我國稱之為氨綸纖維。在氨綸纖維行業發展的早期,主要由美國、日本和韓國來推動。由于投資費用太高、生產技術和應用技術不盡成熟,我國氨綸纖維發展比較緩慢。
中國大陸的氨綸纖維生產始自1989年,煙臺氨綸廠(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率先進入該行業,首次投產的裝置生產能力為320噸/年;截至1999年我國氨綸纖維產能僅有6500噸/年,不足全球產能的5%。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生產技術、應用技術的進步和推廣、投資費用的迅速下降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氨綸的生產和消費得到快速增長,全球產能向中國轉移,中國大陸氨綸纖維行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2012年以來我國氨綸纖維行業進入穩步發展期,我國氨綸纖維行業產能增速放緩。截止2023年上半年,中國氨綸纖維總產能121.2萬噸/年,約占全球產能的七成,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氨綸生產國和消費國。反觀全球,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國際氨綸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調整下,傳統氨綸強國逐漸減少氨綸行業的投資或退出氨綸領域,僅有韓國(曉星)在不斷擴張其在全球的氨綸產能布局。
五、行業壁壘
1、工藝壁壘
氨綸纖維對生產工藝要求比較高,除通過采購設備設施獲取相關生產基礎技術外,生產的穩定性、創新性對企業工藝積累依賴較大。尤其是高品質氨綸纖維的研發和生產,需要生產各個環節全面配合,配方、過程控制等關鍵環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優品率。除此之外,企業在訂購設備的同時往往還需要依據各自產品的工藝技術要求對訂購設備進行定制化改造。對于行業新進入者來說,因缺乏豐富的行業運營經驗、技術積累,對生產工藝控制、生產系統設計等方面把控不足,可能導致產品質量和穩定性差異,從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綜上所述,氨綸纖維行業有著較高的工藝壁壘。
2、人才壁壘
氨綸纖維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高質量、高穩定性的產品是獲取利潤的關鍵。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高素質的工人是確保產品質量、提升工藝水平、做大做強企業的保證。專業的管理人才也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的關鍵因素。我國氨綸纖維產業起步較晚,最近十多年才有較快較穩的發展,行業內在生產實踐中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熟練工人和專業管理人員非常有限。因此,氨綸纖維行業的人才壁壘較高。
3、資金壁壘
氨綸纖維行業同時又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尤其是高端氨綸纖維產品對生產設備、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較高,前期籌備資金需求較大。此外,隨著近幾年氨綸纖維行業發展迅速,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設備趨向自動化、規模化。因此,新進入的企業需要以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保障,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才能與行業中的企業在技術、成本等方面形成競爭力,進而構成了氨綸纖維行業的資金壁壘。
4、品牌壁壘
氨綸纖維行業有明顯的品牌效應,各大氨綸纖維廠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產品質量、檔次、性能、服務和企業實力的集中體現,而品牌的樹立需要企業在產品質量改進、技術創新、售后服務以及廣告宣傳方面長期不懈的努力,是行業壁壘的集中體現。品牌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形成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積累,新進入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樹立良好的品牌效應,因此品牌知名度成為制約新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的障礙。
5、環保壁壘
近年來氨綸纖維所處化纖行業的環保監管政策日益收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相繼出臺,對氨綸纖維生產企業的環保運行標準進一步收嚴。大型氨綸纖維生產企業憑借資金技術實力,通過環保改造、工藝改進等方式滿足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要求。部分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氨綸纖維生產企業由于無法新建滿足環保監管要求的環保設施,生產經營受到不利影響。日益趨嚴的環保標準提升了氨綸纖維生產企業的進入門檻。
六、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MDA和PTMEG是氨綸纖維生產的直接原材料,此外生產氨綸纖維還用到化纖機械;中游為氨綸纖維的生產供應環節;下游主要應用于服裝、家紡、醫用衛材、一次性衛生用品等領域。氨綸纖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原材料價格對氨綸纖維價格起到支撐作用,但其價格變動也直接影響生產成品和利潤;原材料價格的變動除整體供需格局外,還受到原材料上游煤、天然氣和原油價格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者對于高檔面料和穿衣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彈力面料等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另一方面,面料中氨綸纖維的添加比例也在提升,部分內衣面料的氨綸纖維添加比例可達45%,下游需求的變動為氨綸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帶動氨綸纖維行業繼續向好發展。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始終專注于氨綸纖維、聚氨酯原液和精己二酸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全球聚氨酯制品材料行業龍頭企業,擁有韓國、土耳其等境外子公司,在國內建有浙江和重慶兩個生產基地。公司“千禧”牌氨綸產品實現10D-2500D規格全品類覆蓋,可滿足機織、經編和緯編等不同用戶需求,生產規模居全球前列、國內第一。2022年由于氨綸下游負荷運行不及去年,氨綸需求遭遇“內憂外患”,行業庫存升高,國內氨綸需求量出現了歷史上罕見且唯一的負增長年份,氨綸價格在強預期與弱現實的碰撞中一路向下調整。2022年華峰化學的氨綸纖維產品營收及毛利率均出現明顯下滑。2023年上半年華峰化學氨綸纖維產品營收為46.59億元,同比下降16.85%;氨綸纖維產品毛利率為15.68%,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
(2)泰和新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泰和新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7年,公司專業從事氨綸、芳綸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衍生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導產品為氨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及其上下游制品。公司是國內首家氨綸生產企業,目前產能居國內前五位,分布于煙臺及寧夏兩個基地。公司紐士達®氨綸具有高伸長、高回彈性能,產品品種豐富、規格齊全,可生產黑色氨綸、耐氯氨綸、阻燃氨綸、耐高溫氨綸、超細氨綸、粗旦高伸長氨綸等多品種,滿足大客戶定制和市場差異化需求,主要應用在紡織領域及醫療衛生領域,用于增加織物的彈性,在紡織領域已得到了普及應用。2023年上半年泰和新材氨綸纖維產品營收為7.18億元,同比下降23.37%;氨綸纖維產品毛利率為3.66%,同比下降7.03個百分點。
七、行業現狀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氨綸纖維生產國和消費國。作為一種功能型面料,隨著人們生活及消費習慣的改變,對舒適性需求提升,氨綸纖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近幾年在紡服、衛材等領域的添加明顯提升。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數據,2014-2021年中國氨綸纖維產量從48萬噸增長到86.8萬噸。2022年受疫情和部分地區限電政策影響,部分氨綸工廠開工下降,產量收縮。2022年中國氨綸纖維為86.0萬噸,同比下降0.92%。2023年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供給需求穩步改善,為氨綸纖維產業平穩運行和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和積極支撐;2023年中國氨綸纖維產量96萬噸,同比增加11.6%。
八、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產業政策支持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具的一系列產業政策均對化纖及氨綸行業有正向的支持、引導作用。《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全面建設化纖強國,推動我國化纖行業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紡織工業提質升級實施方(2023—2025年)》提出要推進功能性化學纖維的研發制備和品質提升;支持企業提升功能性化學纖維性能和品質,滿足消費升級和個性化需求;支持企業和有關機構開發超仿真、阻燃、抗菌抗病毒、導電、相變儲能、溫控、光致變色、原液著色、吸附與分離、生物醫用、無銻聚酯等纖維新品種。
(2)氨綸纖維在服飾中的滲透率提升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也在升級,對服裝的消費要求正在從“有的穿”到“穿得好”進行升級,其中一方面即體現在對服裝舒適性的要求。此外,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成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在轉變,服裝行業也針對新的需求開發新的產品。從我國整個紡織行業來看,目前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已經不再單單追求量的提高,而是更多關注質的提升。
運動服飾的面料主成分多為滌綸、錦綸和棉,部分運動服飾的面料僅有主成分,但對于追求高舒適性和良好彈性的運動服飾基本都會添加氨綸,該類運動服飾的氨綸添加量大致在 10%以上,瑜伽服多為 20%以上。部分商家以產品面料添加氨綸作為賣點介紹產品,表明在運動服飾面料中添加氨綸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運動服市場的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氨綸的需求,并將持續拉動氨綸需求增長。
以文胸為例,文胸是目前服裝市場上氨綸含量最高的品類之一,且相較其他服飾品類,具有高頻消費的特點。傳統的文胸包括罩杯、側翼、花邊等部分組成,其中對側翼的彈性要求較高,氨綸的含量一般可達20%-30%。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文胸舒適性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也為了讓消費者在網購情景下能夠做出更簡單高效的選擇,“無尺碼文胸”開始走紅。無尺碼內衣往往沒有鋼圈,不再區分罩杯和胸圍,而采用S、M、L等簡單的尺碼體系或者直接采用均碼,因此對面料的彈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流無尺碼文胸品牌的主打產品的氨綸添加含量通常在30%以上,部分產品能夠超過45%,較傳統文胸有了很大比例的提高。
一方面,是以運動服飾、內衣服飾為代表的高氨綸含量的服裝市場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由于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升級和消費習慣的轉變,對日常衣物舒適度要求大大提升,氨綸在面料中的添加比例有提升的趨勢,氨綸在紡織服裝行業中的滲透率在提高。
(3)差別化產品發展有利于行業利潤空間擴大
開展差別化氨綸的研究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基礎,隨著消費者對于產品舒適性的要求不斷提高,氨綸的回彈性、耐汗、耐海水等性能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開發高性能、差別化和功能化的高檔氨綸纖維產品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差別化產品發展有利于氨綸纖維行業利潤空間擴大。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
氨綸纖維行業的利潤水平受上游原材料價格和下游需求影響較大,氨綸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 MDA和PTMEG,屬于化工產品,其價格受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影響。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引起MDA和PTMEG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氨綸纖維行業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較高,原材料采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行業的毛利率和盈利水平。
(2)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壓力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生產人員薪酬波動會影響企業生產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經營業績。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勞動者對勞動收入增長的預期不斷增加,氨綸纖維行業面臨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
(3)供應量短期劇增導致供求關系變動
2021年氨綸纖維行業的利潤暴增刺激了國內氨綸纖維產能的增長,隨著2022、2023年國內氨綸纖維產能逐漸釋放,國內供求關系將出現頻繁的波動,短期內氨綸纖維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形勢。同時隨著后疫情時代海外供給端的恢復,這會對中國氨綸纖維的出口有一定負面影響。
九、競爭格局
我國氨綸行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行業處于穩步擴張階段,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幾家龍頭企業,行業集中度呈上升趨勢,行業競爭充分。在中低端市場,行業內企業生產的氨綸產品差異化程度不高,主要采取價格競爭策略;在高端市場,受技術要求和產品質量影響,產品市場存在一定的壁壘。總體來看,除了少數特定規格和用途的氨綸產品受到某些企業一定程度的控制,大部分氨綸產品的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的反映,市場化程度高。中國大陸從事氨綸生產的企業約25家,行業集中度較高,CR5超過70%。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統計,2023年國內氨綸產量排名前三的是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曉星集團。
十、發展趨勢
目前,氨綸纖維行業正經歷著新一輪的行業挑戰與機遇,短期存在產能集中釋放、環保政策倒逼、行業優勝劣汰趨勢加劇等壓力,但行業集中度逐年提升,行業頭部效應明顯。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及消費需求的升級,氨綸纖維的差異化功能不斷豐富,下游應用持續擴大,在紡織產品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目前在氨綸纖維醫療、汽車內飾等產業領域應用占比較小,預計未來將會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氨綸纖維具有廣闊的差異化發展潛力,開發更高性能、更多功能化的差別化氨綸已成為今后氨綸研究與發展的重點。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