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屬于區域經濟范疇。
一、縣域經濟發展概況
中國縣域經濟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2021年,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三省表現搶眼,百強縣數量分別為25個、18個和13個;黑龍江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重慶市、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等10省(區)縣域均無百強縣。
2021年中國各省(區)百強縣數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以來,我國百強縣區域分布格局變化較小,區域分布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2021年,東部地區百強縣數量共65個,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中部地區百強縣數量共22個,總體呈增長態勢;東北地區百強縣數量共3個,整體保持平穩態勢;西部地區百強縣數量較去年新增2個。
2018-2021年中國百強縣區域分布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縣域經濟行業市場全面調研及市場規模預測報告》
2020年,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9.8%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2020年,GDP大于2000億元的百強縣數量為6個,GDP在1000-2000億元的百強縣數量為32個,GDP小于1000億元的百強縣數量為62個。
2020年中國百強縣GDP等級分布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我國GDP達到千億元的百強縣共38個,較上年增加5個。38個“千億縣”中,江蘇省數量多達16個,占比42.1%;浙江省共9個,占比23.68%;福建省有4個,占比10.53%;其他地區“千億縣”數量均不超過3個。
2020年中國38個“千億縣”區域分布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智研咨詢整理
從各省(區)來看,百強縣GDP在2000億元以上的省市分別是江蘇、浙江、福建;百強縣GDP在1000-2000億元之間的省市分別是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山東、河北、陜西、貴州、江西;山東、河南和湖北在1000億元以下的百強縣數量較多。
2020年中國各省(區) 百強縣GDP等級分布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智研咨詢整理
與部分經濟大省相比,2020年, 百強縣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是10萬億元、0.8萬億元,略低于廣東省和江蘇省,高于浙江省和山東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6萬億元,僅高于山東省,遠低于廣東省,略低于江蘇省和浙江省。
2020年百強縣與“粵蘇浙魯"四省經濟規模對比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我國百強縣進出口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是3.9萬億元、3.4萬億元,低于廣東省和江蘇省,高于浙江省和山東省。
2020年百強縣與“粵蘇浙魯”四省進出口額及消費水平對比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百強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529元,高于山東省,低于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903元,高于山東省,低于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462元,高于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低于浙江省。
2020年百強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粵蘇浙魯" 四省對比
資料來源:統計公報、智研咨詢整理
二、未來縣域經濟發展趨勢
百強縣綜合經濟實力領跑中國縣域經濟,隨著國民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百強縣率先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方式,深入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
我國縣域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縣域經濟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縣域經濟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2020-2024年其他重點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分析,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與產業集群化發展分析,中國縣域經濟的前景及趨勢分析等內容。



